张希瑶可不知道他们的想法,见有人过来问鸡蛋,就催促二伯快招呼客人。
等张二伯送走一单生意,他看了眼花,不再说什么,反而兴冲冲道,“我刚刚把鸡蛋涨到一文四。也有人买。”
张希瑶刚刚看了一圈,只有两家卖鸡蛋的。那家卖的东西比较杂。鸡蛋很少,价格是一文四。
“挺好的。你这趟没白来。”张希瑶也跟着笑了一声。
陆氏看着她怀里的花,纠结半晌,“咱们山上有那么多野花,全都不要钱,你干嘛花这么多钱买花?”
张希瑶没有回答她的问题,而是告诉她,红牡丹和绿牡丹的差价足有二十八贯。
陆氏成功被她带歪,“颜色不一样,价格差这么多?!”
她也算是长了见识。
张二伯也是满脸唏嘘,“我算是长了见识。对面那个银簪,连一两都不到,居然能卖到五贯。许多人还抢着买。”
张希瑶失笑,“人家卖的是手艺。打造那种工艺的簪子很费功夫的。”
张二伯反正没看出来哪里好。可这些有钱人就像买白菜一样哗啦啦挤过去。
接下来的半个时辰,张二伯的鸡蛋全部卖完。
三人已经饿得饥肠辘辘,到包子铺买了两个素馅的包子。镇上卖的素馅包子里面也掺着粗粮,可这包子明显白净许多。当然价格也贵了一倍。
张希瑶胃口小,一个就够了。陆氏和张二伯却明显不够,张希瑶要再买几个,他们却拦着不让,“太贵了,咱们回家吃吧。”
张二伯提议现在就出城,张希瑶却觉得好不容易来一趟,肯定要多逛一会儿。
陆氏就好奇问,“我刚刚在摆摊时,听到瓦子巷,那地方是干什么的?咱们去看看吧?”
张希瑶张了张嘴,不知该怎么说,就看向张二伯。
张二伯也好奇呢,他点头,“行啊。这附近就有一个瓦子巷。咱们去瞧瞧。”
张希瑶跟着他们一起往前走。确实没多久就有一家。
人也很多。进去就得收费。十文一人。
张希瑶上辈子看过那么多歌舞,她不稀罕,所以就大方道,“你们去吧。我就在门口等你们,替你们看着东西。”
瓦子巷不能带太多东西。穿着还得体面。
张二伯觉得没看到东西,就要花十文,他不想花冤枉钱,就问一个叫卖的摊主,询问里面卖的什么。
摊主给他解释,“这里面不是你们进去的地方。全是达官贵人看表演的。”
张二伯听罢,打退堂鼓。
三人沿着瓦子巷一直往前走,又到了州桥,这边依旧有许多吃食开业。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有个新店开业。而且是个大酒楼,正在举行活动,吸引许多行人驻足围观。
只见门口站着一排榜大腰圆的粗壮大汉,全都光着膀子,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要打架。可仔细一瞅好像不太像。因为这些壮汉前面各摆着一簸箩的馒头。
这些壮汉身后的门头还贴着红纸黑字,张二伯不认识,就问张希瑶,“上面写的什么呀?”
张希瑶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大胃王比赛。每人交五十文钱,吃馒头最多的人可以得到一锭银子。足有十两!”
第38章
张希瑶话音刚落, 胳膊就被陆氏拽住了,差点把她拽趴下,好在前面有人墙, 她才没有摔倒。
陆氏忙朝对方道歉,前面的人忙着看热闹, 也没跟她计较。
张希瑶无奈, “大伯娘,你有话好好说, 你拽我作甚!”
陆氏也有点讪讪的,她刚刚太激动了,她忙把话题往回拉, “阿瑶,你觉得我能行吗?”
张希瑶也不知道啊。大伯娘的确挺能吃。每次都是家里最后一个吃完饭的。
她就问陆氏,“你平时能吃几个馒头?”
陆氏摇头,一脸委屈, “我从小到大也没吃饱过啊。”
这话说得让人辛酸, 但陆氏那么大胃口, 除了现代社会, 普通百姓根本养不起。
张希瑶示意她先看看, “五十文报名费的,这钱都够买几样点心了。咱们先看看他们的表现。你做到心中有数。”
说实话要是取前三名,大伯娘兴许能上去捞一个名次。可只取一名,谁知道这里面有没有水份。
十两银子可不是一笔小钱!
很快饭店门口挤满了围观百姓。把这条路堵得严严实实,想要过路的百姓只能绕路走。
而饭店二楼也有不少富家子弟在下注。这些壮汉前面都有个号码牌, 上面写着“甲、乙、丙、丁”等字样。他们旁边的小厮在后头喊加油。
饭馆掌柜为了留住这些人, 还特地过来开赌局,面向的正是围观百姓。
一文钱一柱, 买定离手。有些人觉得胖一点的肯定饭量大。给甲下注。有些人觉得高个子饭量肯定厉害,给乙下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而且也都能说出一些道理。
张二伯和陆氏就是普通乡下人,他们只看热闹,哪里敢d钱。
张希瑶觉得可以玩一玩。这就跟买彩p是同一样道理。玩一局也没什么,要是天天玩,迟早得倾家荡产。
她下了五柱丙号。投他的人算是最少的。
陆氏想阻止她,可是钱已经投下去了,她想拦也拦不住了。
张二伯叮嘱她下次不能再下柱了,“要不然我回去告诉爹。”
张希瑶本来也没想投第二次,“我就是想看看我的运气。”
<a href="https:///zuozhe/yinansuyi.html" title="易楠苏伊" target="_blank">易楠苏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