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59章
    看起来又是好东西吧,不然小兔子不会笑得这么开心。
    “没有问题啦。”兔田洋一小心翼翼地碰着守护蛋,和柳莲二说了从系统那里知道的内容。
    “很不错嘛,这样一来,他就可以一直陪着你了。”柳莲二看着小小一枚黑白蛋,笑着提醒道,“说起来,你觉不觉得,守护蛋和数码蛋有些相似?会不会……”
    “嗯?”兔田洋一一愣,“好像是诶,他们都是蛋。”
    突然,柳莲二旁边,从守护蛋出现到现在一直没说话的萩原研二开口了,“我当初就是这么出来的吗?”
    咻的一下就出现了。
    经历过胎生后,他又变成了蛋生。
    萩原研二还没有见过蛋状的自己,就算兔田洋一说,他也感觉不真实。
    “对啊。”兔田洋一点点头,“你当时就是突然出现在我怀里的,吓了我一跳。”
    数码蛋可比守护蛋大一圈,当时数码蛋突然出现,吓得他差一点丢出去。
    像是被数码蛋烫到了一样。
    “哈哈,想象的到。”萩原研二觉得自己要是这种情况,也会是这个反应。
    “刚才小莲二说数码蛋和守护蛋相似,是不是觉得这个守护蛋也会孵化出一个像我一样的守护精灵吗?”
    萩原研二听出了柳莲二的未尽之言,显然他也是这么觉得。
    也许守护蛋孵化出的守护甜心又是哪个已经死亡的人。
    “嗯。”柳莲二点头,“我觉得很有可能,概率偏高,有百分之五十五。”
    “唔。”兔田洋一将守护蛋放在枕头上,因为蛋有些重,慢慢地陷入枕头。
    “我还真没想过这种可能耶。”兔田洋一摸着下巴,“我觉得应该不可能。”
    “为什么不可能?”萩原研二问道。
    兔田洋一给出了自己的解释,“首先,上次是意外,这次应该不会再出现意外了。其次,守护蛋和数码蛋不一样。”
    “数码宝贝和驯兽师是伙伴关系,守护甜心和被守护的人是我与我的关系。”
    “我与我?”柳莲二思索后,说道,“刚才洋一说,守护甜心是理想中的自己,也就是说,守护甜心的本质是另一个自己,不同于数码宝贝是全新的个体生灵。”
    “所以,我觉得守护蛋不大可能会出现研二哥的这种情况。”兔田洋一总结道。
    萩原研二听了也觉得很有道理,“嘛嘛,现在说这些也没有用。等守护甜心出来了,我们就知道结果了。”
    “没错,还是要先把蛋孵化了。”兔田洋一连忙问系统,【这个守护蛋也需要我待在身边七七四十九天才能孵化吗?】
    【这个……看你自己了。】系统嘿嘿嘿点出,【如果你足够渴望,他就会破壳而出。】
    这样吗?
    兔田洋一扫了一眼使用说明书。
    按照正常情况,心灵之蛋是在主人特别渴望改变的情况才会诞生。
    所以他也需要有特别强烈的渴望,守护甜心才有诞生。
    知道了守护甜心破壳的原理,兔田洋一将系统的话转述给旁边一人一兔后,便一脸严肃地盯着守护蛋。
    萩原研二问道:“小洋一,你这是要干什么?”
    “自然是让小甜心感受到我强烈的渴望啦!”兔田洋一抬头说道,“我可是特别期待他的破壳。”
    “……”
    是这样吗?这样做有用吗?萩原研二不确定。
    柳莲二一眼就看出问题的所在,“洋一,你努力的方向错了。”
    “既然守护甜心需要主人有强烈的改变意愿,他又和梦想有关,你可以试着想想自己的梦想。”
    “对哦。”兔田洋一恍然大悟,“我试试!”
    他的梦想……成为超级漫画家……画出世界上最好看的漫画!
    “咔、咔……”
    突然,房间内传来蛋壳破裂的声音。
    兔田洋一、柳莲二和萩原研二都紧紧盯着守护蛋看。
    出现了!守护甜心要出现了!
    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是研二这样的动物形态吗?还是……
    “啊~”一个可爱的声音从守护蛋里传来。
    只见,守护蛋的蛋壳消失了,蛋消失的地方出现了一个迷你版的……兔田洋一!
    柳莲二睁大眼睛,内心直呼:这个小洋一好可爱!
    小小的守护甜心像是兔田洋一的q版,和仁王雅治送给兔田洋一的手机挂坠很像。
    只是身上的衣服有所不同,小甜心穿的似乎是画家的经典衣服。
    他头上带着一个浅粉色的帽子,帽子上有一个兔子样装饰。
    小人身上穿着很有艺术风格的白色短袖和黑色短裤,身上挎着一个略大的包包。
    看露出的一角,包包里面似乎装着画笔和画本。
    因为头发略长,所以还扎在脑后,初见看起来像是女孩子,文静有艺术气息。
    “!!”
    三人俱是满脸惊讶,他们没想到守护甜心会和主人长得一样。
    不,他们其实有过这样的猜测。只是,那种想法一闪而过。
    第183章
    现在仔细想一想,发现这个想法很有根据。
    毕竟之前兔田洋一说了,守护甜心就是理想中的自己,那么守护甜心的外表应该会和兔田洋一一样。
    “你们好呀~”
    “我叫漫漫,初次见面,请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