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55章
    空中弥漫着浓浓的烟气,有点呛人。
    吕成江停顿片刻,“可是还没等我们走到他们跟前,从楼上掉下来的石板直接砸了下来,周昭推了下老苏家的儿子,自己当场就不行了。”
    他的声音有点颤,显然是回想起当年的场面还是心有余悸。
    血淋淋的惨案突然在眼前发生,要是吕成江运气再背一点,或者他腿脚再快一点,说不定他也要阎王爷那里报道了。
    这话沈聿卿听了不下五次,他还知道吕成江去工地的原因并不是操心邻居家的孩子,而是去偷钢筋建材。
    他第一次询问吕成江时,吕成江眼神和动作极其不自然,甚至第二次他再问的时候出现了不一样的回答。
    可在周昭救苏恕这件事情上,吕成江的话从始至终都是一致的。
    那就只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是,周昭救苏恕是真话。
    第二种可能是,吕成江在说谎,甚至他的谎言连沈聿卿都看不出来。
    可是,沈聿卿觉得第二个可能性不太大,先不说别的,光是吕成江说谎的动机都找不出来。
    他想了想,换了个问题,“周昭和苏恕的关系怎么样?”
    “关系?”吕成江浑身烟味,迟钝地想了一会儿,“挺好的,苏恕上初中不少文具都是周昭帮他买的。就是苏恕的性格不怎么招人待见,十多岁的孩子不学好,天天学小混混抽烟又打架的。老苏他媳妇不太愿意周昭和苏恕走得近,但架不住周昭乐意。”
    沈聿卿脸色不太好。
    吕成江忙着抽烟,没注意到。
    沈聿卿往后靠了下,推开窗户通风。
    他们坐在兴慧北街的一家临街的店里,前几年老城区的治安整顿是从这片儿开始的,如今这里不少商铺已经向往出租了。
    手机亮了一下,是叶识舟连续好几条的信息。沈聿卿看了一眼,把手机扣在桌子上。
    他看着窗外物是人非的景象,这是苏恕生活过的地方。
    吕成江搓了搓干燥的掌心,把烟塞起来,“老苏吧,他太看中脸面了。有一次我晚上遛弯回来,那天老苏他媳妇不在家,老苏晚上回来正赶上周昭模拟考考得不好,老苏那人要脸,就说了几句,周昭年纪也小,别着股气一晚上没回来,后半夜我看见周昭和苏恕在楼下坐着,苏恕还给他拿纸巾,这俩孩子的关系能不好吗?”
    陪着周昭大晚上在外面坐着,还给周昭送纸巾。能让苏恕做到这个程度,就代表周昭在苏恕心里有很重要的地位。
    那么现在苏恕对周昭的态度为什么如此奇怪?
    期间又发生了什么?
    沈聿卿问了一圈,没想明白,把自己想闹心了。
    吕成江走后,沈聿卿摩擦着水杯,回想他把苏恕从苏家接回来的那天。
    那天晚上,他们先去的地方是医院,苏恕的胳膊和腿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伤口。
    挫伤和割伤,在家休息了几个礼拜才好。
    这几年,他不让苏恕回老城区为了什么?还不是因为苏恕每次受伤都让他提心吊胆的。
    沈聿卿生怕一个留神没看好,又让苏恕把自己霍霍得满身都是伤。
    先不说他什么时候喜欢苏恕,在生命安危面前,什么狗屁爱情都得让路。
    “想什么呢?我进来你都没听见,可别和我说你弟又惹事了。”
    另一旁的椅子被人拉开,来人脱掉外套,露出里面蓝色的警服衬衣。
    沈聿卿摇摇头,知道他在开玩笑。
    王止也是这片的警察,自从前几年因为帕加尼和沈聿卿多了点话题,后来他偶尔也会替沈聿卿看一下苏恕。
    一晃过了好几年,王止也都从刚毕业的毛头小子到马上要当爹了的人,他眼前这位还为弟弟操心呢!
    沈聿卿没多啰嗦,直接问:“你们出警记录保存多久?”
    王止也说:“要看出警原因和保存方式,要找谁的?”
    沈聿卿沉思片刻,说出了一个名字。
    “钟迟玉。”随后,他补充道,“报警原因应该是……家暴。”
    王止也答应地挺痛快,他清楚沈聿卿有别的门路去查,让他去找无非是更快点。
    沈聿卿客气地道了声谢。
    王止也听完连忙摆手,“可别,如果当初要不是你,谁能想到兴慧北街竟然有个犯罪窝点?”
    上面要求严打可不是因为治安混乱,而是有更大的隐患。
    对于这个说辞,沈聿卿没往自己身上牵扯,只说了句,“瞎猫碰到死耗子而已。”
    王止也跟着笑,“这样的死耗子多来几只吧。”
    回到所里,王止也才觉得钟迟玉这个名字眼熟。直到看到苏闳刚的名字,他才想起来,这人好像是苏恕的亲妈。
    另一边,沈聿卿结账离开,还没拉开车门,就看到迎面走来的两人挺眼熟的。
    其中一个矮一点的头上还在往下流血,脖领子都被染红了。
    车开到那两人旁边,沈聿卿才发现这俩人是谁。
    “要不要我送你们去医院?”
    正着急打车的段臻迅速回头,“行”字还没说出来,就听到自家弟弟扭着头说了句。
    “不用。”
    段臻气得想揍他,可下不了手,他默念了两句“弟弟是亲的,不是捡来的”。
    “麻烦送我们去下医院。”和沈聿卿说完,他瞪了眼段燃,警告道,“别蹬鼻子上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