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一瞬间鸦雀无声。
明来扫视了一圈,目光定在他和向然画在后面那堵墙上的一幅带音符的小动物剪影画上。
“但是,我今天演讲的主题并不是死亡,也不是生命,而是介于二者中间的人们常常忘记的一件事:平凡。”
……
渐渐的,他们相处时细腻的生活让我忘记了这份疑惑。
细节到连狗子的毛掉到床上我都能想象得到主角匍下身子去慢慢把毛捡出来的场景,这样一个故事,这样两个活生生的人,他们相遇,就创造了他们的平凡。
平凡是每天没有明确的一定要完成的目标,但还是会安安心心踏踏实实生活下去;是无论走到哪儿心智都不会受外物质影响;是不轻易把爱放大的同时不把爱轻易丢弃。如果今天没完成这件事,那么明天继续,因为毫无疑问对明天的到来充满信任。平凡是今天喝了一杯咖啡很满足也意识到节约;是今天去爱一个人但明天不会为他的离开而颓废。因为平凡让身边每一件小事的价值无限放大。
人需要生活的价值,生活的价值需要人放低姿态才能获取。总有这样的自愿放低身价同时也对身边人放低价值评判的人,他本身就生活在平凡里。
然而我们大多数人做不到,我们有自以为崇高的理想,我们受不住身边人竞争时投来的压力,因为身边的人不是平凡的人,所以我们身边那些价值本身很大的事被我们忽略。我们看不到,因此我们着急、焦虑,以为幸福和快乐是终点,以为理想实现就是成功。
当有一天这样一个身边人都是平凡人而组织起来的故事突然感染到你,或许你就会豁然开朗,原来平凡是要靠一个生活团体来创造的,而不是你一个独立的个体。
所以,平凡之所以伟大,是创造平凡的人让它伟大。
最后,平凡的生活就有了追求者,只有平凡的人才更有机会创造不平凡。
关于这段平凡的理解,是我从故事中得到的最大收获。有的时候,故事的结尾是用来满足心里的不平衡,而我需要的感觉和答案,是在阅读当中。到这里,我找到了。
谢谢我来到七班,参与了七班独有的阅文活动,让我的语文成绩步步高升,对语文的理解渐入佳境,也谢谢你们听完这次演讲。
当你们的掌声响起,我会因此而开心,开心使我鲜活。
那么,平凡就是跨越死亡,永远行进着的鲜活。
我是明来,一个平凡的高中生。
演讲结束,明来对着七班所有人鞠躬。
而所有人都是懵的,他们目瞪口呆,他们被演讲者引进了情感里,他们好像对他肃然起敬。
周任第一个反应过来,他把撑在腰上的手放下后,开始拍掌。掌声惊醒了这帮学生,他们恍然地跟着鼓起掌来,然后掌鸣声越来越响亮,好像变成了一串一串的音符,飞向了旭日东升的天空。
*
明来意外地将七班同学折服了。
但不知道这帮崽子是怎么把这次演讲传出去的,搞得三天两头就有学妹们下二楼来看他。本年级的也有些他的“仰慕者”,今天送一张梅西的明信片,明天送一沓coldplay乐队的海报。不知道她们用的什么方式把明来的兴趣爱好打听得一清二楚,还三天两头就偷进展览厅和《野》合照。
总之,这次演讲过后,明来才有了自己在七班稳下来的安全感。以至于初阳抱着自己的行李走进315的时候,他都有了一种当主人的感觉,展开双臂迎接初阳。
315住了六个人,加上初阳后就七个了,四个七班的,两个八班,一个六班。是整层楼里唯一一间各班混住的寝室,如果之后有插班生的话,应该也会住进来。
明来还是睡靠阳台右手边的下床,6号。对面的一整张都是空的,初阳就选择了下铺,8号。明来一边帮初阳挂床帘一边无奈这个人跟被单上的小褶子较劲儿,有一条没捋平都不甘心,一边捋着一边又朝明来投去艳羡的眼神。
他的关于平凡的演讲把自己捧上了“不平凡”的位置,虽然反响极好,但与他的意愿相悖,他只是不想那么多人盯着他幻想着他的内心。
这个只盯着他却不幻想他内心的人终于在他整理好帘子的时候也下了床。
他们是趁下午大家很少回宿舍的晚餐时间点来整理的,现在宿舍除了他们俩一个人都没有。
明来坐在搁中间的一个椅子上,等着初阳晕头转向地好像找什么。
初阳晕了半天,问他:“你刚才收我行李袋没看到我的那件t恤?”
“现在换什么t恤?”明来从面前桌上的笔筒里拿出一支笔,想要转着玩,但才转第一下,笔就冷不伶仃地掉了。
“我刚才收拾了半天,身上这件老脏了,我得换了才出门。”
明来站起身来,走向物品柜。他打开8号柜门,伸手进去一摸,就摸出了初阳需要的那件t恤。他转过身,扔给初阳,初阳嘻嘻笑着撩开帘子进床。
“怎么要进去?”明来一本正经地问。
初阳撩起帘子一角,探出半个身子来得意地笑着,眼神还肆意地在明来微红的脸上扫视,“那不然在你面前换,你要看我吗?”
明来背对着他走向阳台,不解风情地说:“快点。”
初阳哪里肯放过此等撩人好机会?他把t恤胡乱套上之后,故意留了腰间一点柔白出来,走到明来身后说:“明来,你帮我看看,这里擦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