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75章
    沈沐笑了笑:“如此就好。说起来,幸好当初听了你一言,约定好了这样奇特的记号,我才能有此转机,否则我此时只怕已经不知道被发卖到什么地方去了。”
    想到这样的情形发生,那时候他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也不知什么样的命运会降临到他身上,这种后果光是想想就后怕。
    “所以啊,现在我们的处境已经算是很好的了。有道是天无绝人之路,咱们这不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嘛。”陶溪说到这里,盯着河面的眼睛蓦然一亮,“哎呀!有鱼,看我去抓了来,给你熬鱼汤喝!”
    说着,人已经扑了过去,只不过扑腾了一脸水却徒劳无功。只得恨恨盯着悠哉悠哉游走得鱼儿生闷气。
    沈沐噗嗤一笑,这人当真是……当初怎么认为他是那个人呢?分明就是截然不同的人啊。
    “喂!你别笑话啊,等着吧,明儿个我一定给你炖鱼汤喝!”陶溪叉着腰信誓旦旦的承诺。
    “好啊!”沈沐眉眼弯弯,好看的眼中仿佛盛满了星子。
    陶溪看得愣住了,他知道沈沐是很好看的,只是他鲜少有如此明媚的笑容,此时夕阳的余晖映在他的身上,令他的笑容更添了几分瑰色,让陶溪竟不知该如何形容此时此景。
    许久之后,陶溪才呐呐说了一句,“你还是笑起来好看。”
    沈沐闻言脸色绯红,却故意歪曲他的意思,嗔怒道:“怎么?你是说我平时就难看咯?”
    陶溪这才反应过来,连忙补救道:“哪里哪里,我可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你本来就好看,但是笑起来就更好看了。”
    沈沐抿唇,眼底是遮不去的笑意,“是么?”
    “是是!必须是啊!”陶溪忙不迭的道。
    “可是……”
    “没什么可是不可是的,你要相信我。”
    “……”
    夕阳余晖下,陶溪推着轮椅缓缓而行。两人的影子斜斜长长的映照在地上,相依相偎,再难分你我。
    第105章
    次日,沈沐果然喝上了鱼汤。
    是陶溪一大早起来,自己做了鱼竿去河边钓的。这鱼汤味美鲜香,沈沐觉得这是他两辈子以来喝过最好喝的一次鱼汤。
    就这么过了一个多月,沈沐伤势渐渐愈合,也能慢慢下地走动了。
    因为沈沐忧心事情太多,稍微好一点就提出想要早些回去。陶溪虽然担心,但还是拗不过他,只能答应他,再十天半月,做好充足准备再离开。
    另外他们也不能不顾老伯俩夫妇,老伯本就是大衍人,老妪却是鞑罕人,这边地百姓互相通婚,杂居的甚多,早就融为一体,然而两国争端,苦的也只有这些边民。所以老伯一家为了躲避战乱祸患,才会迁徙到此地,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他们受老伯老妪救命之恩,也不能不管不顾,两人已经年迈,加上儿子早死,身边没有一个看顾之人如何能行?
    本来他们想让两人跟着一起回大衍。然而老伯他们早已经习惯了独自生活,又不愿意离自己的儿子太远,到时候连看一眼的机会都没有。思来想去后,还是决定留在此地,了却余生。
    沈沐两人轮番劝说无果,也只能放弃。虽然如此,但怎么也要对老伯俩人有个安排才能离开。
    思虑良久,陶溪还是决定趁着这十天半月,给老伯俩人尽量多备些干菜野味什么的。等他们回去以后,再派人时不时过来送上些生活用品之类的。
    于是陶溪更加勤于上山下河,打野味,找野菜,捕鱼捉虾。
    只是这些东西想要保存得长久,就不能不用盐腌制风干,这用盐量就不在少数。而盐不论是在大衍还是在鞑罕都是管制很严的战略物品。
    其实陶溪也很奇怪,老伯一家来这里这么多年,几乎与世隔绝,吃穿用度都自给自足,这盐是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他们怎么得来的。
    对于这个疑问,陶溪也问了,老伯并没有隐瞒,从厨房中取出一个陶罐来,“这是我从湖边的一块石头上刮下来的盐,每次吃完了就去刮一些,能用上好久。”
    “湖边的石头上刮下来的?”陶溪有些错愕。
    老伯点点头,说了缘由。
    就在离此不到十里,有一个洼地,丰水季的时候,就会形成一个湖,然而枯水期,湖水没有了,就会有很多这样长了盐的石头,也正是这个原因,他们一家才选择了在这个地方安居。
    陶溪又询问了几个关键处,心中已然有了大致的猜想。
    等他回头跟沈沐提起时,说道:“听了老伯的话,我觉得那里很有可能是个盐湖,地下有丰富的盐。”
    沈沐听得一惊,“真的?”
    现在不论是大衍还是鞑罕,盐铁之类的物资,都是属于朝廷管控很稀有的,这其中的利益不可谓不高,也是为何私盐贩子猖獗,屡禁不止的原因。
    如果真在这个无人之地发现一个盐场,那……那……沈沐想到此,就忍不住心潮腾涌起来。
    陶溪点点头,“我打算明天让老伯带我去看看,如果可以,这个盐场开发出来,又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沈沐也笑了起来,不过他像是想到了什么,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反而眉头轻蹙,踌躇道:“只是此地属于鞑罕地界,我们要来此取盐怕是不好办。”
    “的确是要好好谋划才行,不过,咱们只要打探清楚,确定有其事,那等到时机成熟再行事得了。”陶溪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