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0章
    她难掩脸上的兴奋劲儿:“你们可不知道啊, 上次我在治安室遇上的姓方的军官,居然是他们的一把手。那群老娘们都在偷偷找他, 可他就是不出现,也不知道跟谁家姑娘说话去了。”
    苏蕊吸溜一口玉米碴子,心想着,还能跟谁说话,跟他大侄女我说话呢呗。这样想完,自己还逗乐了。
    她何德何能,居然成了男主角的亲戚。虽然她知道郭家跟方团长肯定不会有血缘关系,但还是觉得有意思。竟然这样兜兜转转还有点小联系,她这位炮灰女配当得也行了。
    苏红佩看到苏蕊回来了,起身去堂屋给苏蕊拿了豆腐乳的罐子,让她夹了块红油豆腐乳下饭吃。放下罐子,听苏蕊小声问:“你见到陈大哥了吗?”
    苏红佩说:“见到了,还说了不少话。”后来被苏嫦娥找到,还跟陈海盐问了不少关于方团长的事。
    苏嫦娥丝毫没有感受到陈海盐的怨念,乐此不疲地说:“陈海盐说他们首长同志是出名的钻石王老五。追他的人数不胜数,组织给介绍过不少女同志,他全都拒绝了。说要把终身奉献给革命事业,估摸着是不打算结婚。”
    苏蕊第一反应,不结婚是不是那里不行啊?
    转念一想,应该不是。那可是神仙级的男主角,怎么可能有这样的bug。一般而言,是异于常人的生猛。也不知道哪个小妖精能尝尝鲜儿。
    咳咳,一不小心又带上色彩了。
    她事不关己地吸溜一口玉米碴子,听苏嫦娥絮絮叨叨说了许多关于方池野的事迹。苏蕊知道她跟方池野的交道估计到此为止了,这样的人她高攀不上,也高攀不起。
    他有他的阳光路,她过她的独木桥。
    苏蕊吃过玉米碴子,胃部舒坦起来。看到灶台边还有热水,甭管那娘俩留着什么用的,她先舀出来洗个头发。
    她头发极好,柔顺黑泽,发量还多。
    上辈子996,经常掉毛。来到这里,她重新拥有一头浓密的秀发,跟她精心保养是脱离不开的。
    洗头膏是自己做的,用皂角和马油,皂角是村头的树上摘的,马油是找义望村的兽医弄到的,还添加了野生蜂蜜,洗护俱佳。
    趁她们还在说话,她把碗柜里头藏着的鸡蛋液拿出来,倒在发梢上轻轻揉了揉。
    口渴出来倒水的苏嫦娥看到了,尖叫着说:“这是我洗头发烧的,你怎么用了!”
    苏蕊撅着屁股把头发包起来,欠了吧唧地说:“哎呀,早知道是给虱子洗澡的,我肯定不用啦。”
    苏嫦娥气不过说:“你才长虱子。”
    苏蕊说:“谁长虱子谁知道。”说完也不恋战,来到枣树下面在月光下吹着秋风晾头发。
    苏嫦娥站在门口骂骂咧咧了几句,苏蕊一回头,苏嫦娥怕她揍自己,连忙跑回屋了。
    麻蛋,这小玩意长得没她高大,揍人可疼可疼了。
    ***
    这场拥军晚会无疑取得良好的效果。
    小坝村这几日的话题全都围绕着拥军晚会展开。
    阿喜奶奶和几位小脚老姐妹们坐在村口乐呵呵地听着热闹,听来听去,都知道拥军晚会上最受欢迎的是位姓方的英俊军官。
    还说他跟别的小姑娘幽会去了,没参加晚会。
    有的说是青梅竹马,女方是军官。一起风雨同舟,立过不少功。那叫一个般配。
    有的说哪里是青梅竹马,是家里介绍的小媳妇,长得像个矮倭瓜,过来求他回去结婚吶。
    还有的说是个黄毛丫头,要腰没腰、要屁股没屁股,都有人亲眼见到了,就在治安室外面,俩人在一块嘀嘀咕咕好半天呢。
    苏蕊木着小脸听着自己与方池野的绯闻。
    听到大家都夸他办事周全还和善时,摸了摸腮帮子,感觉有点牙痒痒。
    那声富有磁性的“得罪了”,时常会在耳畔响起。同时苏蕊会记得他大力捏自己腮帮子的混蛋样子。
    上次因为“人贩子”的事又见面,他成了长辈。
    苏蕊发现他对郭庆旺等人眼神里都是疏离,可还是会简单的客套几句,让人觉得他挺好来往的,其实根本不是这样。
    她记得书里曾经形容方池野,是骨子里带着征服欲,喜欢挑战,并不喜欢与人周旋,情绪上保持着疏离和客气。而冷静、克制是他的代名词。
    ...
    私下里怎么喜欢捏人脸蛋呢。难不成他有两幅面孔?
    村子里一面倒的夸方池野,苏蕊凑在阿喜奶奶旁边说:“其实未必这么好。”
    阿喜奶奶怒道:“怎么不好,他还让部队战士给孤寡老人送温暖呢,昨天上午帮我剥了一上午的苞米棒子。”
    说完怕苏蕊吃醋,又说:“不过还是你给我温暖比较多,我最喜欢你了。”
    苏蕊失笑着说:“能温暖你就好,咱们感谢部队,感谢党。”
    苏蕊说着话,前面路过几名赶着毛驴车的义望村人路过,看样子像搬家。
    苏蕊没接到这方面的通知,转头看向小脚侦察队。
    大花家姥姥有消息,当即说:“他们村儿主动把一部分地让给部队,希望部队能把路延伸过去。要我说呀,挺好的。”
    苏蕊颔首:“是挺好的,要想富先修路嘛。”看来义望村的负责人是个有远见的。
    薛老太太露着喝风的大板牙,不甘落后地说:“部队不白要他们的地,还要在北面给他们建新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