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章
    她已经想不起来那个嬷嬷姓什么了,但是还能隐约记得嬷嬷每天晚上都会唱童谣哄她睡觉,会在她喝完药后给她一颗酸酸甜甜的蜜饯,会给她讲她阿娘是什么样的,她外祖父外祖母是什么样的……
    只是后来有一天嬷嬷就不知道去哪儿了,丫鬟说她是回老家了,再后来,就是孙嬷嬷来到了她身边。
    她不喜欢这个嬷嬷,起初是闹过好些次的,最开始祖母还会斥责孙嬷嬷几句,到后面就便成了反过来呵斥自己不懂事。
    慢慢的她就明白了,祖母根本就不会让孙嬷嬷走的。
    姜老夫人的住的厢房离着阿意这边倒也不远,此刻屋内除了姜老夫人外,还有一位年约二十出头的女子在老夫人旁边坐着。
    她身穿一件藕粉色衣裳,虽然相隔了二十余岁,眉眼间仍能看出和姜老夫人极为相似,女子似是正因为什么不满,“娘,您也不为大哥想想!”
    姜老夫人微微阖着眼捻着手中佛珠,“说再多也没用,这件事你别管了。”
    “娘,你别以为女儿不知道,你不就是顾忌着钟家吗?”
    姜老夫人仍旧闭着眼,不欲多言的摸样。
    姜玉茹见状,急色上脸,正要再说,忽然不知想到了什么,凑近了些抱着姜老夫人的胳膊摇了摇,“哎呀,您先别念了,听女儿说几句嘛,娘——”
    虽早已成家生儿育女,毕竟还是从小疼大的女儿,姜老夫人嘴上说着“看你能说出个什么子丑寅卯来”,面色却较方才柔和不少。
    姜玉茹心中一喜,她就知道她娘吃软不吃硬,忙抓住了机会,压着声音将提前准备好的说辞一一道来,
    “那钟家以前是显赫,但是如今是如今,以前是以前,钟老爷子可都辞官回顺江好几年了!
    钟家二老爷虽然如今还是大将军,但是这都在北疆待多久了?哪里管得了京城的事儿?
    再说那钟家大公子,以前在太子殿下身边做伴读时风光是风光,可太子殿下自个儿都因为碍了圣上的眼被发配到皇陵反思去了,无召不得回京,那钟家大公子还能怎么着?
    而且——”
    说着,姜玉茹左右看了一眼,才凑到姜老夫人耳边道,“而且,宫中那位好似有孕了。”
    “什么?”姜老夫人神色一凛,“你从哪儿听来的?”
    “我——”姜玉茹眼神躲避了下,“我无意间从家公那听到的。”
    虽然看透了她在撒谎,但姜老夫人被刚刚的话摄住心神,一时也没追问。
    姜玉茹还当姜老夫人是信了刚刚的说辞,看姜老夫人细思的摸样,不敢再开口,一边注意着姜老夫人的神色,一边在心里琢磨着等会儿还要怎么说。
    要她说,她是实在想不通她娘到底怎么打算的,有些事儿做都做了,何必还不肯做到底?
    别以为她不知道,自从钟家大公子不在京城没法亲自上门后,钟家就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派人来给姜意那小丫头片子送些各种玩意儿,但怎么就那么巧,每次钟家派人来时,那小丫头不是感染了风寒就是又起了风热,有几次连句清醒的话都说不出来?
    有几次没病的时候,整个人也都是蔫蔫的没精神说几句话就困得不得了摸样,这其中要是她娘没做点什么她才不信呢!
    也就是姜意这丫头月子里不足是真,身子弱也是真,钟家人估计才没怀疑。
    各种主意在心里面打了个转,见姜老夫人始终不开口,姜玉茹到底还是有些忍不住了,“娘,我说这些可都是为了咱家着想,说到底,我还不是心疼您嘛!”
    姜老夫人思绪被她打断,哼笑了声,“你还真当我不知道这些话都是谁教给你的?”
    阿意到门外时,倒是刚好听见这一句。
    谁教谁说的什么话,她也不感兴趣,只由着孙嬷嬷牵着她的袖子进了屋内一一问好,
    “见过祖母,见过二姑姑。”
    “坐着吧,孙嬷嬷,你去看看汤药是不是熬好了。”
    “呦,咱们阿意这是又病了?来,让姑姑看看,是不是又瘦了?”
    姜玉茹衣裳上不知熏了什么香,倒是还挺好闻的,阿意被一把拉过去后,知晓挣脱不开,就干脆垂着眼睛任由姜玉茹摆来摆去。
    ——“你这孩子,怎么不说话的,莫不是不喜欢姑姑?”
    ——“说起来,这次也在山上住了有两个月了吧?怎么瞧着没长高的摸样?”
    你才没长高呢!
    阿意一时没忍住,直接挣脱了姜玉茹了手,好在这时孙嬷嬷端着药碗回来了,姜玉茹本是还要说什么,直接被姜老夫人打断,“行了,都做娘的人,整天也跟个孩子一样咋咋呼呼的。”
    阿意则趁机靠在了另一边的凳子上,自己动手拿了汤匙。
    她不喜欢孙嬷嬷喂它,总是感觉孙嬷嬷的手上有股奇怪的味道,尤其是每次赌牌回来后这种味道就会更加明显。
    汤药有些烫,光是闻着就能感受到苦味。
    阿意虽然喝惯了药,但每次喝还是要在心里给自己暗暗鼓劲,吹了几下,见上面蒸腾的热气减淡许多,闭上眼直接喝了一汤匙。
    嗯?
    好像没早上喝得那么苦了?难不成换方子了?
    阿意正疑惑着,旁边传来孙嬷嬷对着姜玉茹和老夫人讨巧的话,
    “姑奶奶瞧瞧,老夫人嘴上不说实际上心里面疼着孙女呢,自己来山上清修连服侍的人都没带几个,姑娘受凉咳嗽了几下,老夫人就忙让人去请了好大夫回来,又千万嘱咐煎药时务必要用心守着,寸步不得离,就怕一个火候不对影响了汤药的效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