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娘家侄女的二闺女嫁到了陈家村,自己同四个老姐妹闲来无事昨儿就到了,夜里住不开,一时半会又不想走,便打听了村里各家各户情况,最后来了这里想问问能不能借宿,冒昧打扰实在抱歉,她们这就离开。
紧接着,耿大花开腔。
又是耿秀秀。
最后是廖巧姑。
陈三娘不为所动,陈婆子倒是支起身子往外瞧,似是对外头几人很感兴趣的样子。
“娘,你想让她们进来?”陈三娘不傻,她看得一清二楚,平日里就娘俩抬头不见低头见,大姐二姐虽嫁到同村,但几乎没时间回来,不特地找也碰不着。
好不容易有了说得上话的同龄人,可能还不清楚她们的情况,还是挺有吸引力的。
听几人说话,也不像难相与的,倘若是有她们几位,也不是不可以放进来。
当然,前提是老娘真有兴致。
“应该是走了,算了。”陈三婆扯了扯嘴角,想笑又不知道该怎么笑。
“我去瞧瞧,你先坐回。”听出老娘的言外之意,陈三娘快步往外走去。
借着倚靠在围墙上的木梯,她看到了五个老妇背影,还真是说走就走。
“等一等。”陈三娘脆声道。
故意慢吞吞离开的耿、廖五人,装作意外地回头,一眼就看到墙头那半个脑袋。
“小姑娘,怎么了?”
“你们都想留宿?”家里只能腾出一间空屋,顶多能收下三人。她是不可能为了外人委屈自己和老娘的。
“就我们
三,她们回侄孙女家住,方便吗?”
“进来吧。”扭头看见陈三婆,陈三娘抿唇道。
“麻烦了。”说着,五人折返。
翌日。
耿氏三人已经和陈三婆姐妹相称了,一口一个老姐姐,大妹子,要不是亲自将人放进门,陈三娘都要怀疑对方是自家远方亲戚了。
“大妹子,我也不瞒你了,其实我们几个不是专程来走亲戚的,而是给东家招人。百家医馆听过没?”耿二花拉着陈三婆的手笑眯眯道。
后者疑惑地摇了摇头,她几乎不出村,更别提进城了,也没人跟她聊新鲜事,到现在仍记得城里至仁医馆的大夫医术不错,就是诊金贵的要死。
耿二花笑容僵在脸上,这……下面的话她咋说?
连百家医馆都不知道,那百家药庄不更不知道了?
陈三娘在院里晾晒衣服的动作慢了下来,她一直在能听到几人聊天范围内忙活,就是怕她们趁着自己不注意,说些让老娘受不了的话。
别看陈三婆年纪比耿二花几人小,精神头也还不错,实际上身子亏空得厉害,里里外外的活都被陈三娘干了,陈三婆的日常就是到院子里晒晒太阳,偶尔喂喂鸡鸭。
若非如此,也不会对耿二花几人的到来,有着如此高的兴趣。
毫不夸张地说,路过一只蚊子,她都想抓住说两句。
实在太无聊了。
正因如此,陈三婆没听过的百家医馆,整日忙里忙外的陈三娘知道,私底下还托陈春儿帮着抓了几副药。
当然,这些都是背着人的。
毕竟明面上和自己扯上关系,对其名声有碍。
数息间,陈三娘脑子里闪过诸多念头,而耿二花倒也没就此止住话头,反倒更来劲了。
先是滔滔不绝跟陈三婆讲关于百家医馆的发展史,再是引出凹山村的百家药庄,最后把她们当初组团自荐的英勇事迹大吹特吹。
别说陈三婆了,就连陈三娘都忍不住拍手叫好,要不是理智尚存,真恨不得端个小板凳坐下听个痛快。
廖杏姑和廖巧姑赶着牛车前来时,几人聊得忘我,她们自顾自找地坐下,也没打断。
真要说服人,还是年长者技高一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诱之以利,等几人说她们要启程回药庄,换成马车进城招人时,陈三婆主动开口请求她们将陈三娘带上。
“老姐姐,我这三丫头一向懂事能干,要不是我拖累了她,绝不可能蹉跎到如今年纪。
我已经是半截身子骨入土的人了,只盼着她能够有依靠,原想着这辈子嫁人生子是难,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指望,可听完老姐姐们说的这些,我才意识到,三娘她有另一条活路走。
她不用像我一样被困在这里,也可以到外头瞧瞧看看,和别的姑娘家一样过上舒心日子……”
说着说着,陈三婆掩面而泣,陈三娘也落下泪来。
耿二花等人本就是为了陈三娘而来,听着陈三婆一片慈母心肠,鼻尖也涌起酸涩之意,纷纷应声表示让她放宽心。
陈三娘其实也知道,去药庄比留下更好,可她放不下老娘,无论众人如何劝说,都是摇头推拒。
果然,开头不顺,结果也不会太好。
耿二花等人无奈,只得放弃。
娘俩一样轴,陈三娘不松口,陈三婆就拼命挽留几人,连包袱款款的廖杏姑和廖巧姑都住进了陈家。
村里没人关注娘俩,也没发现外来探亲的五人探到她家去了。
当石头村来人,以百家药庄名义邀请陈三婆时,直接对上了耿、廖五人。
“老姐姐,他们说的可是真的?我也能去?”自己要是一道同行,死犟死犟的丫头,肯定也会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