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来,九真当地开垦了很多很多的荒地,他们的生活方式也从狩猎变成了农耕文明,老百姓的生活也就越过越好了……
任延不仅改变了当地的生存方式,甚至还改变了他们关于礼法的认知。
比如当地的土著民族骆越族不懂礼法,男子女子相互在一起全凭兴趣,生下来的孩子甚至不知道是说的,完全没有成婚的概念等等……
任延同样觉得不行,中原已经成立大汉王朝了,怎么可以存在如此不开风化的地方,于是他就给各个县下达文件,做了一次人口统计。
任延应该是历史上第一个创办集体婚礼的人吧,他将当地二十到五十的男子,十五到四十的女子,给他们统一婚配,每两人组一对。
而且他虽然给男子女子配对了,但男子娶女子必须要用正式的彩礼前往女方家提亲。
那万一男方没有钱的话,任延就从国家的财政收入中取出一部分来补助男子,助他娶上妻子。
据说那一年同时结婚的就多达两千人多,并且从这之后,出生的孩子就知道这孩子是谁家的了……再也不像以前一样,妻子孩子随时都可能是别人的,因此当地的老百姓非常感激任延。】
刘秀满脸欣然,“合该如此啊!中原边境地区的民风民俗还需要改变,必须采取措施使他们融入我们中原大地。”
国家要团结,就应该从文明,从礼法上面与国家一致。
“任延做得不错!!”刘秀再一次赞叹道。
【后来当地的百姓为了感恩任延为他们所做的,那一年出生的孩子大多全部姓任。
这就是循吏,真正依法一心为民的这群官员。
除此之外,刘秀还认为树立国家的信誉,需要他自己亲自带头与朝廷上下官员一道言行一致地施政才能够真正地取信于民,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因此刘秀治国当中还起用了一群极为特殊的官吏,他们堪称天下官员的楷模,那就是廉吏。
这类官员在当时是非常多,刘秀也非常推崇他们。
廉吏,顾名思义就是清正廉洁的官员。
我们知道官场的水是极为深的,官场一般来说都是非常黑暗的,官员之间即便没有相互狼狈为奸,至少在特殊时候也一定是会相互袒护的,所以说官员做到真正的廉洁其实是非常难的。
而为什么在刘秀时期会有那么多廉洁的官员呢,其实这正是因为刘秀这个榜样的作用。
刘秀本身就是一个非常节俭的皇帝,谁能想象身为皇帝的他穿着的衣服都是粗帛的,衣服上面也没有什么亮丽的色彩,灰蒙蒙的。
另外,他还不听音乐,也不玩珠玉等宝物。
有他带头,刘秀手下的官员都向着刘秀看齐,毕竟皇帝都灰扑扑的,你作为臣子也好不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吧。】
天幕一边说着,却非殿上的臣子们余光偷偷看向皇帝刘秀,可不就是灰扑扑的嘛,搞得他们都不敢特立独行。
殿上的臣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好吧,大家都半斤八两,整个大殿就没人敢穿亮眼的衣裳。
【总之在刘秀的感召下,他手下的臣子也都慢慢地形成了节俭的性子,并且他们的节俭还不是专门表现出来给皇帝看的,而是真正从心底里认可了这样的生活方式。
比如,刘秀的手底下就有一名叫做王良的人,他是朝廷的大司徒司直。
不止是王良,前一任大司徒司直同样非常节俭,此人曾经当官的时候,家里用的东西都是瓦器制品,吃饭也从来不吃肉。
明明是大官,却过得像普通老农夫家一样。
而到了王良上任之后,王良可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的节俭比之前一任大司徒司直那可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当时王良在洛阳做大官,但是他的家眷都在东海没有接过来。
有一年王良的同僚到东海那儿出差的时候,想着顺路去拜访一家王司徒司直家的亲人。
然而等他到了王良老家门口却看见一名村妇背着柴火,满头大汗。
同僚心里就琢磨着这村妇应该是王良家的下人,就想着和对方打听打听看看王夫人在不在家,希望这名村妇可以为他引见一下。
没成想,这名妇人擦了擦汗,说不用引见了,我就是。
当场那名同僚都傻眼了,他十分震惊,怎么都没想到王良那么大的官员,而他的夫人在家中居然还要自己亲自做农活,背柴火。
由此可见,王良这样的官员才是真正的廉洁。】
刘秀不由得心生钦佩,这才是大汉真正的廉吏啊!
平日里王良廉洁的模样他是知晓的,朝廷上很多官员也都好似这般……
但是这都是在他面前廉洁,所以刘秀对他们真正廉洁的程度还是持着怀疑的心的,然而这一次,天幕暴露了王良千里迢迢的远方老家居然是这般模样,他才真正彻底地相信了。
因为没有人作秀会作到无人看到的地方。
“可敬可叹,大汉王朝就是需要这样的廉吏啊!”
【以上,在刘秀“以柔治国”的理念之下,他起用的酷吏、循吏、廉吏,三者相互结合,相辅相成,这才诞生了辉煌绚烂的大汉王朝。
除此之外,刘秀本人因为他是从民间走向朝廷的布衣天子,所以在他的身上还是保存着质朴仁厚的做事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