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到底派谁前往河北呢?
当时刘玄的大司徒刘赐跳出来了,他强烈举荐由刘秀去河北招抚,其一,他认为刘秀个人魅力是相当强的,他善于笼络人心。
其二,刘秀也是刘氏子弟,汉室子弟,由他去最合适不过了,毕竟河北三王是刘氏子弟,虽然说关系远了一些,但打断骨还连着筋呢。
其三,刘秀当年也是带着农民起义,所以对面河北的百万农民起义,他应该是游刃有余的。】
此时的安成侯刘赐却蓦然想起当年陛下的大哥刘縯,他曾经跟在刘縯的身边,为刘縯做事,而刘縯死后,他又坐上了当年刘縯大司徒的位置。
基于此,当年他的想法便是能帮刘秀一把就帮刘秀一把吧。
另外,他心中对刘秀是有着一丝丝怜悯的,毕竟他也曾有一个相依为命的哥哥,他的际遇和刘秀有些许的相似。
不过,这都是过去的事了,当初的刘秀已经成长为如今的陛下了。
刘秀笑了笑,看向刘赐,“当年确实多亏安成侯举荐朕。”
刘赐连忙拱手,直道:“当不得陛下如此说,这事还是多亏了节侯。否则臣当时也没有其他的办法了。”
刘秀闻言,笑意微敛,他沉默着点点头,认同了这个说法。
【所以有了大司徒刘赐的极力推荐,以及刘秀本人也确实具备如此优秀的才能,所以河北的招抚工作似乎是非他莫属了,当时的刘秀挣脱刘玄的牢笼可以说是只差一步了。
然而就在关键时刻有人强烈地反对刘秀前往河北,这个人就是大司马朱鲔。
当时刘玄杀刘縯,就是朱鲔还有李轶这两人强烈建议的。
朱鲔不同意刘秀前往河北,并不是因为刘秀没有能力,而恰恰是因为刘秀太有能了,能力太过于强悍,以至于朱鲔完全不放心让刘秀脱离他们的眼皮底下。
总之,在朱鲔看来,让刘秀前往河北无异于放虎归山,龙入大海。
当时的更始帝刘玄非常苦恼,其一河北的问题迫在眉睫,实在耽误不起了;其二,除了刘秀之外,没有其他有能力的备选人;其三,对于刘玄来说,一边是大司徒刘赐,一边是大司马朱鲔,他到底该听谁的呢?
这件事就卡在了这里。
朝堂上发生的事情,刘秀以及他身边的人,也就是父县小集体,他们都是知晓的。
彼时的刘秀在夜间还时不时想起他大哥,然后就偷偷落泪。
冯异是最先发现这一点的人,他跟刘秀说,老大啊,你怎么还有功夫在这里哭呢?你最后的机会就要错过啦……】
刘秀:……
朕当初都和冯异说了,朕真没哭啊!
群臣:……
【刘秀刷地一下子抹掉了眼泪,转头问冯异,什么最后的机会?
冯异就说,朝廷现在可在选择前往河北招抚的人呢,您就是备选人啊!
只要您真的被选上了,那时天高云阔任您飞啊,而且有了官方认证的招抚,到时候我们就是奉旨在拉拢各方的势力,只要我们拉拢的时候用力猛一些,一不小心就得把他们拉拢成我们自己人,到时候嘛……懂的都懂。
刘秀说,这事他也知晓,而且冯异的想法也不错,但是只要有大司马朱鲔在,这事成不了。
但冯异不这么觉得,在当时复杂的朝廷局势中,他通过观察之后,在反对派朱鲔和支持派刘赐中还存在一伙人是中立派,他们对于谁去河北进行招抚是无所谓的。
所以在反对派和支持派双方都平衡地站在天平的两端时,冯异便觉需要为支持派添加砝码了,而最好的砝码就是中立派的意见。
而在中立派之中最受更始帝刘玄重用的左丞相曹竟,以及左丞相的儿子。
这爷倆就是刘玄眼前的红人啊,所以冯异就告诉刘秀,事情的转机就在这两人身上。】
刘秀无奈道:“有钱能使鬼推磨啊!这世上没有什么事是钱解决不了的事情。”
只不过当时的他还真没想到他所谓的困境在别人嘴里几句话就能解决掉,并且还是如此的简单。
却非殿上有些臣子倒是不太清楚当年这其中发生了什么……怎么好好的左丞相居然赞成他们如今的陛下前往河北了……
【这个转机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曹竟是一个见钱嘴开的人,只要钱到位了,什么都好说。
刘秀一听,立刻曹竟塞了一大笔的钱,曹竟当即表示这事就包在他们父子俩身上了。
这边刘玄心上的天平还在左右摇摆着呢,一边吵着说事态紧急,不再拖了,让刘秀去吧,一边吵着刘秀这只老虎要是跑了,将来肯定回头咬死我们。
两相争执不下,刘玄就问自己身边的大红人曹竟,到底该不该派刘秀前去河北地区。
吃人嘴软,曹竟当即表示,可以让刘秀前往河北地区招抚,于是刘秀成功上位了。
史书上记载,更始帝刘玄让刘秀以破虏将军的称号,行大司马的权利前往河北招抚。
这个破虏将军的称号早在刘秀的哥哥刘縯去世之后,刘玄就封给他的,而行大司马呢,就是暂代大司马的位置,当然这个大司马的权利仅仅在河北地区。】
刘秀嘲讽一笑,“大司马……这只是朝廷为了让朕当时的名头好听一些,显得朝廷对河北地区的招抚是多么有诚意。”
【大司马的名头是很好听,但是更始帝刘玄其实心底还是不放心刘秀的,所以他根本没有给刘秀配备大司马应有的兵马,应有的辎重,就让他单车空节去招抚河北的州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