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
邓禹闻言,嘴角一抽:“陛下,您哪里是什么蚯蚓,您是那真龙天子。”
刘秀只觉得忍俊不禁,他微微点了点头,朕的臣子就是这般较真……
片刻后,他又施施然道:“大抵也是王邑太自信了,以为胜券在握,我们这十三个人跑出去,对战局没有任何的影响,所以他大概没觉得朕是去搬救兵,而是认为朕是逃命去了吧。”
群臣:……
陛下,您这遗憾的语气是闹哪样啊!
【刘秀他们是突围出去了,但是救兵也不是那么好搬的。
大家都知道你昆阳被王莽的四十二万大军给围困了,那大家要是真的跟着你去岂不是羊入虎口。
这些将领们对各自眼前的利益看得特别重,觉得大家各守各的就好了,准确来说应该是各跑各的。
面对这样的困境,刘秀大概心里琢磨着,你们不是看重利益吗?那行,我就出一道选择题给你们。
第一个选择,好,你们不出兵,不救昆阳,那到时候大军打完昆阳,难道会放过昆阳附近的几个小城池吗?这些小城池对王邑的四十二万大军来说,都是顺手便可以攻下的,到时候金银财宝什么都没有,命也不一定能保住。
第二个选择,出兵救昆阳,只要出兵,就可以解决昆阳之围,即便不能解决,拖延拖延时间也好啊,等到宛城攻下了,汉军主力必定回头来援救我们,我们只要撑住,到时候成功了,想想看,王莽的大军那么多人,想来金银财白也一定数不胜数。
总之,出兵或许有胜利的机会,还有金银珠宝,不出兵,那大家一起完蛋吧!
几座城池的将领们摸了摸自己的脖子,估计又在心里盘算了一下金银珠宝,再咬咬牙,行吧……跟你干!】
嗯……这话语怎么有些不对劲儿啊!
当初没有参加这一场突围的其他人此刻觉得有些怪异。
众臣不约而同看向一旁神色微微带着笑意的陛下。
刘秀:……
他见此,才道:“朕当时在说的时候其实模糊了另一种选择,那就是他们可以立刻、马上选择逃跑。昆阳是来不及了,但新朝的大军在围困昆阳的时候,完全足够他们逃跑了……”
群臣:……还得是您啊陛下!
邓禹神色明了,“即便陛下说出这个选择,大抵也不是所有的将领都会选择跑的,将金银财宝看得比命重要的,自古以来,比比皆是。”
刘秀深以为然。
【另一边在刘秀前往搬救兵的路上,昆阳之战已经进入了第二个阶段了。
前面新朝十万大军兵临昆阳,将昆阳围了个水泄不通,里三层、外三层,这是第一阶段。
而第二阶段想必大家都猜到了,必定是新朝大军已经开始攻城了,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昆阳开始了浴血守城。
王邑攻城可谓是使出了千万般手段。
昆阳城外先是架起了云车,云车就相当于可移动的瞭望台,高十丈,只要站在瞭望台上,昆阳城内的一举一动全部被看得清清楚楚。
接着是密密麻麻的箭雨疯狂发射,战车撞城门、甚至都开始挖地道了……
新朝大军的进攻日夜不停,从天上到地下,全方位无死角地开始进攻了。
当时的箭雨连续了好几天,城内的百姓要用水,都得背着门板出门。
昆阳城守了几天,绿林军的领袖王凤实在是顶不住了,派人给新朝大军送信,表示他们愿意向新朝大军乞降了。
按理来说,昆阳都投降了,王邑这就算是攻城成功了,但是也不知道他的脑回路到底是怎么回事。
王邑的反应是这样的,什么!昆阳投降了?不行,我一定要凭借自己的实力将昆阳打下来,投降的不行,我不同意,我就要打!
就说这行为迷不迷惑吧……也不知道那几百个谋士到底是怎么想的,怎么就没有发挥一点儿作用呢!】
刘秀笑道:“若不是王邑如此行径,昆阳又怎么能够撑到朕前来呢?昆阳若是投降了,朕搬来的救兵就没有用武之地了。”
某种意义上来说,还真得感谢王邑的骚操作!
【王邑的这波操作,新朝大军里有人实在看不下去了,那就是严尤。
他之前就劝说过王邑,告诉他昆阳根本不需要理会,只要攻打下宛城,昆阳的问题也就能迎刃而解了。
但王邑不听。
这一回也是如此,严尤劝他,“兵法云,围城为之阙”。
兵法上说,你围困城池的时候,得给对方留一个缺口,仗才好打。简单来说,就是不能逼得太急,逼急了人家什么事情都能做得出来。
严尤问他,咱们现在的主力赛是在宛城,不是昆阳!主次颠倒了,真没必要在昆阳费这么大的功夫,费这么长的时间。
但王邑还是不听。
他说,咱们这么多人呢,还谈什么兵法,咱们就是兵法,咱们的大军过去压都压死他们了。来啊,接着打,接着武……】
几十万的大军就这么糟蹋,可真是败家啊!
虽然是敌军,但东汉建立哪哪都需要钱的刘秀心疼不已,“打仗哪里是这么打的啊,打仗是要用最少的成本打最不亏的战,王邑这么打,亏大了,这就是在挥霍啊。”
邓禹也道:“且王邑将绿林军逼得太紧了……”
众臣纷纷颔首,正是这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