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65章
    啊……这……看来陛下当年确实很穷啊……
    【兵力如此之悬殊,刘秀倒也没有气馁,他在琢磨着这一仗怎么打!
    同时,昆阳的将领们也开始商量着要怎么办?怎么打这一仗?
    值得强调的是,此时的刘秀只是一个小小的太常偏将军,昆阳真正的掌权者是绿林军的王凤。
    王凤可是当时绿林军最早的创始人,他在刘玄当了皇帝之后被册封为成国上公。
    因为汉军的主力是由刘縯带领着包围宛城的,所以刘秀比谁都要上心,都要着急。然而他上心没用啊,他压根就没有话语权。
    昆阳内上到王凤下到士兵们都惶恐不已,谁都不敢想象不到一万的人马能够和四十二万精兵硬刚,所以最终大家决定弃守昆阳,退守到荆州故地。
    这一退,相当于准备将宛城的汉军主力往黄泉路上送。
    刘秀的大哥在那里,他当然不同意,于是他就跳出来了,说“合兵尚能取胜、分散势难保全”。
    什么意思呢?就是昆阳汉军就这么一点人、一点兵力,王莽那边又那么强悍,为今之计我们只有齐心协力守住昆阳,才能给汉军主力争取时间。
    要是我们昆阳散了,也根本逃不了的,而且王莽的大军就要攻打宛城了,到时候宛城的汉军全军覆灭,我们昆阳也同样如此。
    如此一来,汉军的主力、以及昆阳的小部队一灭,大汉也要灭亡了……】
    刘秀冷笑一声,想到当时那些人企图逃跑的模样,就觉得心生厌烦。局势看不清楚,却非得拉着别人和他们一起沉沦。
    【刘秀这话是很有道理的,但是有道理又如此,诸位大将大怒了。
    他们斥责刘秀,你算老几啊,你只是一个小小的太常偏将军,根本没有资格来质疑我们的决定。
    简单来说,刘秀再懂也没办法,他不能管,没资格管。他当时的行为属于越级了……
    而面对诸位将领们的呵斥,刘秀也不生气,他笑了笑,转身就走了……
    没办法,他说了不算!
    但是恰好就在这个时候,昆阳派出去的侦查兵急急忙忙地来报告了,说,不好了,王莽的大军就要到昆阳了。
    也就是说现在就算要退守到荆州也来不及了……】
    第203章
    此时此刻,刘秀都不得不承认有时候真是“时也命也……”
    刘秀:“当时朕没有办法做绿林军的决定,但上天把机会送到了朕的眼前。”
    邓禹笑道:“即便上天能给陛下您机会,也需要陛下您接得住机会,否则也是枉然而已。”
    却非殿的臣子们皆是深以为然,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有能力的人。
    【王莽大军的逼近就像是一把铡刀将要落到昆阳绿林军的脖颈上,眼看着逃跑不行了,绿林军们只好死马当活马医了。
    绿林军心想,方才刘秀不是信誓旦旦说要怎么怎么样啊,快,把他叫过来!
    在这一刻,刘秀的地位瞬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从一棵无人问津的狗尾巴草变成了大家手中的救命稻草。
    四十二万大军的压境那可不是开玩笑的,简直就像是一层厚厚的阴影蒙在每个人的心头,生死就在一刹那间了。
    刘秀被叫回来,绿林军才刚刚骂完他,现在又有求于他,按理说正常人觉得出了一口恶气,心里得意不已。
    但刘秀不会,他依旧沉稳平静,且知道军情紧迫下他也不着急,而是将昆阳的重要性以及守住昆阳的必要性、厉害关系再次强调了一遍。】
    刘秀神色凝重,“昆阳重要也是为了宛城,想当年汉高祖皇帝为了能迅速打入关中,本来是选择绕过宛城的,但谋圣张良都建议高祖必须先打下宛城再入关中。”
    邓禹微微颔首,“宛城自然是十分重要的,此地往西不远处就是武关,那是进关中的最后一道防卫线。因此昆阳战役必须打。”
    宛城的重要性,在场的每一位臣子又岂能不知晓呢!
    南阳郡宛城地理位置奇好,物产丰富,除了基本的粮食、鱼米之外,甚至有最重要的战略性物资铁。
    南阳三面环水,一面环山,向北可以直取洛阳、向东可以直奔许昌、顺着汗水南下又可以直抵荆襄,顺着汉水向西可以直达汉中。
    这可谓是中原的“四战之地”了,更有人曾道“雄踞宛城,则乱世可安”。
    此时的他们并不知道,后来的三国时期,诸葛丞相便是“躬耕于南阳”。
    【绿林军迫于形势危急,只能耐着性子老老实实地听着刘秀讲,刘秀啊刘秀,你到底有什么办法啊!
    同时又在心里狠狠的骂王莽部将王邑率领的四十二万军,骂他们有病。因为王邑的四十二万大军操作太骚了。
    明明他们的目标是宛城,一举铲除南阳郡的汉军主力军。
    绿林军们在最开始的时候琢磨过了,王邑率领的四十二万大军大概有两种作战部署,第一,他们不会搭理昆阳,而是直击南阳的第一大都会宛城,到时候刘縯必然腹背受敌。
    第二,新朝大军大约会兵分两路,主力军往宛城去,小支队则会为了让昆阳没有支援宛城的机会,所以前来围困昆阳,围而不攻。
    别说他们心里怎么这么不厚道啊,他们是绿林军啊,都是草莽人物,又不是没有发生过曾经他们打着打着又跑回山林里躲起来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