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22章
    但是韩信选择了赌,他要赌刘邦的为人!
    韩信会做出这个选择,就是我们一直说的他一生都贯彻了“士为知己者死”,他要成就万世功与名,他要成为像管仲、诸葛亮那样的人物,有功有名,还是正名,为天下为君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名声。
    他是这样想的,在这个关键的时候也是这样做的,他唯独对上刘邦就变成了对人不对事,他一厢情愿一往情深地愿意去赌自己在刘邦心中的位置。
    其实武涉、蒯通说的,韩信这个顶级天才的军事家又怎么不知道呢?】
    韩信:……是啊,他又怎么会不明白当时自己的处境呢?只不过他捂住耳朵,不愿意将他们的话放在心中而已罢了……
    刘邦只觉得难以形容心中的震动,如此巨大的诱惑摆在眼前,韩信又处在“一失足千古恨”的边缘,他居然还能够义无反顾地相信自己?
    刘邦张了张嘴,却始终说不出一句话来,半响后,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看着身旁的韩信伸出手拍了拍对方的肩膀,以示安抚。
    韩信激动地眼眶泛红,陛下相信他了?他一生的追求是否将不是他的一厢情愿了……
    韩信此时此刻心中冒出一个又一个的疑问,然而他最终还是没有问出口,他韩信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历史最是清楚不过了。
    【费了那么多的口舌,韩信还是不愿意自立为王。
    而他这么硬挺刘邦,刘邦是真的松了一口气,但面对项羽,刘邦还是难啊,军队数量是比人家项羽多,没错!但是一上战场,项羽那家伙的恐怖是碾压式的,他刘邦怎么都没打赢过对方。
    刘邦心里苦啊,愁得不行!打着打着,他都感到身心俱疲了,项羽就像一座高山,怎么攀爬都爬不过啊!
    其实刘邦应该换个思路想想,他刘邦能耐也是可以的,因为项羽打谁都没有这么墨迹过,唯独对上刘邦,总之,刘邦能与项羽扛这么久,也是非常厉害了……】
    刘邦皱眉:……这怎么听着不那么像夸奖呢?
    【此时,韩信打下了齐国,所以刘邦想趁着势好,和项羽议和了……
    没想到吧,刘邦想议和了……为什么?熬不住了啊,刘邦人也麻了啊!
    由于首席外交官被韩信坑死在齐国,所以这次刘邦派遣的外交官是陆贾,陆贾的谋算能力也不低于陈平的,后来出使南越的就是他。
    这次陆贾带着刘邦的希望,双方议和休战,并且项羽那边归还刘太公和吕雉,刘肥。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此时明明处于劣势的项羽却根本不理会刘邦的议和请求,不知道项羽到底是要面子呢,还是因为被刘邦每次的耍赖皮给赖出心理阴影了,刘邦在项羽这边是没有任何信用可言的,总之,不议和,接着打!
    刘邦得到这个消息,给郁闷得不行,咋就这样呢?你去找韩信议和,都不愿意和我议和,找韩信议和有什么用,回头不是还要和我打,和我议和,咱直接不用再打了啊!
    刘邦实在想不明白,项羽此时背面、西面、东面都给包围了,三面包围啊,小老弟,你还想干什么?
    项羽表示不慌,这才三面,还不到四面楚歌的时候呢!而且人家项羽这辈子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人家就擅长打逆风翻盘局。】
    好一个逆风翻盘局!刘邦气得咬牙切齿,项羽就这么能耐吗?
    他开口想吐槽吐槽项羽的战役,然而到了嘴边,半响都吐不出来一个字。
    刘邦砸咂巴咂巴嘴,这咋说呀?
    巨鹿之战,项羽以少打多,当时他的盟友全部都坐旁上观,结果呢,项羽碾压了敌军。
    彭城之战,项羽依旧以少打多,当时诸侯王全部背叛他,结果呢,他自己加上诸侯王被打得惨败逃跑。
    楚汉相争近三年,凡是项羽亲自上场的战役就没有败过的。
    刘邦咂巴咂巴,越咂巴越气!他不得不承认,这三年里如果不是彭越在后方牵制着楚军,他或许就真的没办法挺过那三年了!
    刘邦气哼哼地拍了一下大腿!也不寻思着怎么辩驳了,连他都不得不承认,无可辩驳!
    【项羽之所以去找韩信,而不是找刘邦,说到底还是打心底里看不上刘邦。
    但项羽又非常痛恨刘邦,为什么,因为总是差一点,差一点啊,他差一点就能抓住刘邦了,偏生刘邦像只泥鳅,滑不溜秋的。
    项羽无数次心想,他要是运气好一点儿,就能抓住只差那么一点的刘邦了,所以他不甘心啊,又不是打不过。
    这边项羽拒绝了刘邦的议和,但他还是没来得及处置掉刘太公和吕雉。
    因为在那个关键的时刻,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云游闲士出现了,他叫候公。虽然当时他是名不见经传,但后来以他的成就还是可以成为历史上牛气轰轰的说客的。
    候公楚河汉界的划定者。
    这位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候公毛遂自荐,说想再试试说服项羽,但被刘邦臭骂了一顿,接着他啪啪打脸,搞定了刘邦,使得刘邦同意了他前往楚军营帐。
    候公出使楚营之后,成功说服了项羽与刘邦中分天下,以鸿沟为界,并且归刘太公、吕雉。
    不过可惜的是,关于这个人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太多的痕迹,甚至《史记》的作者司马公也没有记载候公到底是怎么说服项羽的,不过后来倒是有苏轼曾经写过一篇《代候公说项羽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