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17章
    简单来说,非常排外。
    当年乐毅在这个齐地死磕了五年,都没能让齐地的老百姓认同他,接纳他。
    所以,谋士建议龙且此时应该深沟高垒,不急着出战,而是请齐国自己人派遣使者联络各地的城邑,告诉他们齐王还活着,再由齐国本地人宣扬出来,楚国是来救援齐地的。
    如此一来,齐地各地必然揭竿而起,纷纷反汉归齐,汉军跋涉千里而来,到时面对的是处处反叛的城邑,粮草必定供应不足,届时楚军就可以不战而胜了……
    这个计策的核心要点就是耗,耗到汉军的粮食供应不足。
    办法确实非常妙啊……面对项羽、韩信这个顶级的军事天才,和人家打无异于以卵击石,最好的办法就是耗!】
    韩信笑了,“只要分析过臣的每一次兵法和打法,就能总结出臣的每一次出战几乎都是深入敌境,所以军粮的供给全都是最困难的问题。臣最喜欢的就是速战速决。”
    刘邦眼神意味深长,道:“那你要是打朕这个喜欢龟缩的,那可就不妙了啊!”
    韩信闻言,瞬间毛骨悚然,肾上速飙升,他几乎是立刻垂头拱手道:“臣誓死效忠陛下,怎么可能攻打陛下呢?”
    刘邦诶了一声,轻抬手示意韩信不必如此,“朕只是说说而已,不必如此激动。”
    韩信嘴角扯了扯,撑起一个难看的笑容。
    张良面色平淡地看着眼前的这一幕,帝皇疑心到底有多重,他自然是知晓的,此时他归隐的想法由浮现在了他的心头上。
    【刘邦对上项羽使用的就是这一招,而龙且如果能采纳这位谋士的建议,那齐地的结果可就说不定了。
    然而,历史没有假设,发生过的就是发生过了。
    龙且不愧是项羽麾下的第一战将,他可是将项羽的臭毛病学了个十成十,他同样也看不起韩信这个曾经同在项羽麾下的小角色。
    龙且琢磨来琢磨去,觉得吧,韩信这家伙,他还能不知道,就是一个毫无血性,转裤裆子的怂货。】
    韩信的脸色顿时黑了下来,这事儿他已经多少年没听人提起过了……哦,天幕不算!
    天幕他怪不了,只能在心里狠狠地骂了一顿龙且,越发地后悔当初怎么就让龙且死得那么便宜!
    群臣眼珠子上转下转的,整的就是一个尴尬……
    【所以,龙且对韩信那是相当不屑啊,而且他认为谋士的建言不好,他认为不战而困守,即使到时候敌军降服了,他龙且也算不上是立了大功。
    反而如果他出击的话,半个齐国直接落在他龙且的手中,那岂不妙哉。所以,龙且表示很疑惑,为什么要困守不战?
    此时的龙且那可是相当膨胀啊,因为他不久之前才大败了曾经的楚军第一猛将九江王英布。这个享誉诸侯的名将英布都输给了他。
    龙且的想法听起来是不是很感觉似曾相似,没错,韩信坑郦食其的时候也是这么想的,想要将齐地捏在自己的手中,想要硕大的军功!
    这一波龙且坑的就是项羽了。
    龙且率领着大军与齐国田家的最后力量汇合了,将楚齐大军与汉军的战线推到了潍水西岸。
    楚齐大军便是在此地布阵,准备渡河进攻对岸的韩信大军。
    韩信再一次使出他的“用间”,他派出了大量的探子,探知到龙且瞧不上他之后,再次酝酿出一个非常牛的战略。
    这个战略与“背水一战”还挺像,都是与水、与诈败有关,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啊!千年之后,大明永乐大帝朱棣也用过这一招,没有翻车,他成功地复刻了,最后顺利大败了敌军。】
    韩信眉眼一挑,眼神诧异,永乐大帝……想来是一位非常擅战的帝王,才能成功复刻他的战役。
    【总之,这一次韩信先是以逸待劳,将附近高密一带的河道地形都勘查清楚之后,在潍水西岸布下了阵营,然后又命令准备好上万只的口袋,内中装满了河沙,秘密囤积在潍水的上游。
    等到龙且军逼近的时候,韩信得知龙且大军在对岸也布下了阵营之后,他立刻下令连夜用沙袋阻塞河道,使得潍水水流的速度减缓,水量变小了……
    第二日清晨时,韩信合曹参率领着汉军涉水渡河,列阵前行。
    韩信亲自开道,自己当诱饵。
    龙且和田广的楚齐大军看到之后,立刻就迎战上去,他们凭借着优势的兵力顶住了韩信大军的攻势,并且渐渐占据了优势,而汉军这边反倒开始且战且退了。
    龙且一看,顿时为狂喜,他就说嘛,这韩信有什么厉害的,对上他龙且也还是不堪一击。这就是一怂货来着,他们汉军哪里能打败我们英勇的楚军啊!
    来啊,大家跟着我冲啊,我们渡过河弄死他们!刚好水流十分缓慢,水量又小,真是天赐良机啊!
    于是龙且决定乘胜追击,下令全军跨过潍水,进攻韩信的大营。楚齐联军也很亢奋,没想到仗这么快就能赢,两军上下至此联合对着汉军实行了猛攻,一直追着汉军打。
    打着打着,追着追着,楚齐大军半数已经渡过了潍水,将将到达了河的对岸,还没上去呢……
    然而,龙且没有预料到的是,韩信等的就是这一刻。汉军的佯败也是为了这一刻。
    埋伏在潍水上游的汉军们在得到韩信给出的指示之后,立刻破坏了阻塞在潍河上游的沙袋,刹那间,河水从上流直泻而下,汹涌澎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