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11章
    刘邦的危机意识在这一刻又触发了,他感觉到形势不妙,于是趁着楚军的包围尚未形成,再一次撒丫子开溜了……
    嗯,这个跑路的基因嘛……他的后辈子孙里的刘备也是这么个样子,真不愧为一家人啊!也难怪曹操追刘备追得那么难了……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兵法诚不欺我啊……】
    刘邦:……??
    这朕的子孙咋这么没出息呢?
    群臣默了默,再次选择就当没听到天幕的调侃……
    【刘邦再一次逃出了成皋,只不过这一次他没有像上次那样立刻跑回了关中,反而是开了成皋北门直奔黄河的方向而去。
    他轻装简行,行踪诡异,迅速渡过了黄河,静悄悄地抵达了河内郡修武县。
    这一次,刘邦也火了,次次让人家追着撵,刘邦还要不要面子的,这一次他要干一波大的。
    刘邦为什么来河内郡修武县,他来搬救兵的,他的兵仙韩信就在这里。
    韩信、张耳这支当初统一北方的军队就驻扎在修武县,此地地处黄河以北、太行山以南。
    韩信、张耳灭亡魏国、赵国、代国之后,为了声援荥阳一线,他们军队就集中在河内郡,隔着黄河与荥阳、成皋形成稳定的南北呼应之势。
    刘邦到达修武县的时候正是当天的凌晨,他自称自己是汉王的使者,径直往韩信的帐中而去。
    当时韩信和张耳并没有收到任何的消息,刘邦在夏侯婴的陪同下,往帐中韩信、张耳的卧室直去,挨个拿过他们床头的大印,然后迅速开了个军事大会。
    韩信、张耳惊醒后都是懵的。他两当时的状态相当于导师都到办公室开组会了,而他们还在宿舍睡大觉。】
    韩信微微垂下了眼帘,当时等他和张耳收拾好,去到陛下的面前时,陛下将一切都给安排妥当了……甚至都没有给他反驳的机会,那是他手下的兵马啊!
    【这两人大梦初醒惊坐起,我那么大的帅印哪里去了……
    刘邦在没有韩信、张耳出场的会议上,将军事部署和人事安排都搞定了。
    刘邦将韩信、张耳进行了拆分,他命令曾经是赵王的张耳去巡行赵国各地,安抚地方守卫国土,任命韩信为汉相国,并将曹参、灌婴这两位大将也一并配给了他,让他重新征兵赵国,整编之后东进讨伐唯一还未归顺大汉的齐国。
    值得强调的是,驻守在修武的大军,之前跟着韩信、张耳讨伐魏国、代国、赵国的那五万大军则全部被刘邦给带走了。
    这可是相当于从韩信、张耳的手中夺权。
    要说刘邦没在这两人的身边放了卧底,我是不信的。否则他怎么能无声无息进入两位将军的营帐,甚至将帅印给拿了。
    刘邦做了这事之后,或许是出于安抚的心思,他也算是给这两人做了补偿,一是张耳独自掌控赵地,二是韩信升官了。
    从这一次近乎夺权的政变,我们便能更加直观地看到刘邦的执行能力有多强了,看看、看看……才一个早上,他就成功地将韩信手下的兵马整编收归己用。】
    韩信、张耳两人面面相觑片刻后,又默契地纷纷撇开了视线。
    一忠被封王的诸王们此时心底也发虚,陛下在当时就已经有这般能力了,连韩信这么厉害的兵仙,陛下想夺权就夺权……更何况他们呢?
    诸王们开始怀疑起自己的身边到底有没有陛下派过来盯着他们的间谍,间谍有几个,间谍都是谁……
    天幕之前便透露过大汉是“汉承秦制”的,那么他们这些诸侯王的王位将来必定是不能留存的。
    陛下的政治手腕这么强硬,他们的身边肯定埋伏着陛下的人,天幕又道“汉承秦制”才是最正确的思路,他们无法和历史的走向相悖论,这一刻诸侯王们的心思全都再一次歇了下来……
    罢了罢了,顺应天命吧……只希望最后当他们将王位奉还的时候,陛下能如约善待他们。
    【刘邦得到了韩信的军队之后,他立刻向南开拨,临近黄河的时候,又屯驻在小修武一带。
    与此同时,刘邦的老同志彭越在看到项羽又西行回去攻打荥阳后,他觉得大魔王项羽走了,我彭越又可以了,于是他又又南下再一次展开了游击战。
    楚军的后方又又一次陷入了纷乱中。
    刘邦得知彭越的骚操作后,心中感谢了一番老铁,他准备趁着楚军后方陷入纷乱之中时,渡过黄河夺回荥阳,与楚军决战。
    刘邦自觉自己的脸面是真的被项羽按在地面上摩擦,他是真的生气了,要一雪前耻!
    但这个时候他的谋士郑忠劝阻了刘邦,他告诉刘邦不要急于与项羽争锋,因为咱们正面开战可从来没有赢过啊!
    好家伙,这话虽然是是真的,但确实扎心啊!
    他告诉刘邦正因为从来没有赢过,所以不着急,我们就应该深沟高垒、坚壁不出,消磨楚军的锐气。同时再另外派一支部队,渡过黄河,支援彭越,从后方骚扰楚军,破坏楚军的粮道交通,分散楚军的兵力。
    如此一来,项羽便会始终处于腹背受敌的困境之中,挣脱不得,无法实施乘胜西进,正面突破的战略。
    总之就是拖住楚军,使得楚军进退不得,白白消耗战争的巨大成本。】
    刘邦苦笑一声,“光是楚军的锐气,就能消耗那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