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将们闻言,顿时凛然,是啊,韩信是兵仙,他有他的打法,他们是武将,虽然比不上这位兵仙,但他们亦有自己的作战方式能够保证军队的胜利。一味地学习不适合自己的作战策略,只会错失自己原本可以获得的胜利。
众武将们沉声抱拳:“受教了!”
【这一次的“背水一战”也是韩信的无可奈何,正是因为汉军与赵军实力上的巨大差异才驱使着韩信的铤而走险,使得韩信迫不得己只能一次次去算计。
所以,“背水一战”这玩意儿不到最后关头,千万不要用,因为它太精密了,中间只要一环出现了问题,绝对会全线崩盘,而且除了韩信、项羽,其他绝大多数都是普通人,我们普通人还是老老实实小镇做题家式地打战吧,别整这些惊心动魄、魂都在天上飞的战术吧。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富贵险中求,也在险中丢”。】
刘邦深以为然,颔首道:“赌徒方式的作战方式还是算了吧,有能力,咱老老实实力求方方面面稳妥了,力求最大概率的胜利就够了……”
毕竟这世上能有几个韩信,项羽……
第179章
【韩信在大败了赵军之后,立刻下达了一个命令,生擒李左车的人赏赐千金。
重赏之下,怎么可能抓不到人,所以李左车很快就被五花大绑给送到了韩信的账下,韩信见状,立刻给他松绑,并且斥责道,怎么能这么粗鲁地对待我的座上宾呢?
韩信随后让出了自己的座席,请李左车坐到上座,自己坐下座,以师长之礼对待他,还向他虚心求教。
韩信问道,我准备趁胜攻打燕国、齐国两国,以先生的明察睿智,怎么样才能获得成功。
李左车被抓来,那肯定是不开心的,所以他就推辞道,败军之将不可言勇,亡国之人不可图存,如今我一败军之将,哪里配善谈大事呢?
韩信便道,如果当时陈余听从你的计策,现在被俘虏的人就该是我了。正是因为陈余不用您,我今天才能侍奉求教于您。
李左车便是在这个时候,说出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的著名成语。
双方来回谦虚几次,最终李左车还是向韩信说出了对于远征燕国、齐国的想法。
李左车先是夸了韩信一会儿,说他此番连战连胜,已经是威震四海了,中原的诸侯王和百姓对他的一举一动都非常关注。
但是……重点话来了,李左车觉得,韩信如今连灭三国,将士们已经疲惫不堪了,依照现有的情况,是不适合出兵的。
如果真的要远赴燕国的坚城之下,势必无法久战,僵持久了,汉军的虚弱必将暴露出来,到时候燕国即便再弱,肯定也不愿意投降,燕国攻打不下,齐国必定固守边境以图自强。燕国和齐国打不下来,汉王和项王的胜负也就分不出来。这就是目前的劣势。
李左车道,现在将军你决定着天下大势的走向,我认为现在北攻燕、东伐齐的想法是失策的。】
刘邦点头道:“兵贵胜,不贵久。久战确实不可。”
【李左车确实有两把刷子的,他说的也没错,当时荥阳一线刘邦和项羽在僵持,韩信才是那个能决定天下大势的神将。
随后李左车献策,“善用兵者常用己之长,击他人之短”,将军不如按兵不动、安抚赵地的百姓,日日牛酒犒赏将士们,摆出攻打燕国的姿态,然后遣辩士去游说燕国,尽显己方优势,有您之前的战功威震,燕国一定不敢不从。
等到燕国降服之后,再派辨士以燕已降汉来游说齐国,齐国必定跟着投降,带时候大事可定。
李左车是个大才,总之他的核心思想就是韩信趁着现在的名头,游说其他国家投降国。
“上策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战争也是有成本的,所以如果真的能不动手,尽量不动手,动动嘴皮子咱又不亏,是吧?
韩信采纳了李左车的建议,天天好酒好肉犒赏三军,然后摆足阵仗,扬言要继续攻打其他的国家,在这样的武力威慑下,和舆论造势下,派遣了使者去招降燕国。
燕国迅速滑跪投降,至此,北方大定,只剩东面的齐国了……】
刘邦拍手称快,赞叹道:“当时大汉的北方是其他各国,朕要在前线与项羽对峙,北方始终是朕的心头病,使得朕如芒在背。”
“幸好啊……亏得有韩将军,短短十个月,平定了北方的四股势力,统一了整个北方战场,极大地减轻了朕荥阳一线的巨大压力。”
韩信恭敬抱拳,“陛下,此乃臣的职责而已。”
一旁的英布抿了抿唇,当时他也在牵制着项羽,但……他败了,被楚国大将龙且打败了,导致韩信攻打齐地的目标只能暂时搁置。
【当时中原大地也只剩下不久前被项羽收拾过的齐地还站在项羽那一边。
韩信降服了燕国之后,准备继续收拾齐国的时候,南面的项羽开始不断地派出兵力去骚扰刚刚归降的赵地。
前面我们说过英布发挥了重要的牵制项羽的作用,这才使得刘邦能够分出三万的兵力给韩信,他为刘邦拖延的这半年多的时间对于整个楚汉战争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正因为他的牵制,使得项羽不得不双线作战,一面对准荥阳主战场,一面攻打英布。
这半年的时间,刘邦将战线稳定到了荥阳一线,还回了趟关中稳定了大后方,而韩信则是在这段时间统一了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