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笑了,“魏豹这是顾这头,又顾不上那头了……前后给他扰得头晕目眩,分不清楚汉军的真正意图!”
刘邦深深地看了一眼韩信,这可真是他的好大将啊,兵法上推演永不出错,人心算计精确,战前信息收集准确,再辅以强力镇压……这就是节节胜啊!
张良赞同道:“这就是韩将军的虚虚实实!先避实击虚,再虚实夹击敌军的实。”
韩信微微一笑……满身功与名。
【韩信将魏国的国君魏豹拿下之后,就开始给各地散布这个消息,乡亲们,快开门啊,你们领导都被我们抓了!而且我们汉军不抢粮食的!
山西本地的乡亲们一头雾水,领导?领导?他们山西哪里来的领导?哦……是说那个空降的魏豹啊,他可不是我们的领导!魏豹可真是净给我们惹祸事!
哎……人家都打上门来了,咱也没必要为了不熟的魏国和对方死扛,投降就投降吧,在谁的手里不是过日子呢!而且这刘邦好像还挺爱民的!
总之,山西的百姓可不是因为顾忌魏豹的生死才投诚的,而是人家压根无所谓,他们对魏国根本没有归属感!所以投降就投降吧!】
刘邦嘴角抽搐,“这魏国国君做到这份上,也是没谁了。”
萧何无奈道,“这就是民心在与不在的区别。当初我们汉中、巴蜀两川、关中都拥戴汉国,这也正是大汉在经历昙花一现而后溃败,却能够东山再起的依据。”
刘邦表示非常认同这一观点。
群臣若有所思,其中出身贵族的后裔子弟们曾经根本无法体会到所谓的“民心”是什么,如此“民心所向”在他们的心中已经渐渐有了雏形!
【此一战,韩信不仅靠着有限的两万人马创下了灭一国的大功,灭了魏国之后,汉军收编了魏国的士兵、粮食等等的资源,然后再整编,反哺给了汉军前线,也就是荥阳一带。
你以为韩信灭了魏国这一发就停了?不不不!
汉国的北方是,魏国、代国、赵国、燕国,是整个山西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地盘,还有齐国。
韩信的目标很大啊!他给信给刘邦,哎,老刘啊,再给我三万大军,那代国、赵国、燕国,咱就先给你打下来!其他几国若是灭了,楚军的粮道就绝了!何乐而不为呢?
韩信虽然在魏地俘虏了那么多的魏军,但是这些魏军他是送到了荥阳一线,荥阳是持久战,有时候去整编、训练这些将士们。
而他找老刘直接要兵,就可以直接省去了整编的时间,韩信要的就是趁着魏国刚灭,实行“闪电战”,迅速将汉国北方的其他诸侯王给打掉!再去支援荥阳前线,韩信觉得时间紧,任务重,可不能再拖延了……】
虽然天幕说的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但大殿上的群臣们此时还是再一次深深吸了一口气。
当时中原的北方,强大如斯的大秦帝国都是打了上百年的时间才完成了统一,赵国、齐国是中原地区最大的硬骨头,综合实力还是相当强的,否则项羽怎么才刚分封,这两地就开始闹起来了……
而韩信偏偏就走出了不一样的传奇之路,这简直是让人匪夷所思啊!
【其实当韩信的信件送到刘邦面前时,刘邦必定也是有些犹豫的,因为这个目标实在太强大了。
西魏国到底实力一般,但赵国可没有那么容易打啊,首先赵歇原本就是王族,在赵地是有名望的,当年巨鹿之战就可见一般了,甚至他的部将陈余也是不容小看。
这一点我们相信张耳一定体会颇深。】
被陈余撵出赵地的张耳:……
【刘邦犹豫归犹豫,但他也知道韩信的想法和思路其实是对的,荥阳前线已经僵持不下,这时候韩信要是带着将士们去北方开辟战场,是可以牵制住项羽的。
这个战略是真的有价值!
中原的混战在这一刻已经到了水深火热之中,亟需有人参与打破这个僵局。
所以灭楚者联盟的英布开始加入战场,他在淮南攻打楚军,牵制了项羽很大的力量。
项羽于是派出了楚将龙且前去淮南平叛了,这就意味着当时荥阳已经有英布牵制掉一部分的楚军,楚军也从荥阳调走了一部分军队。
荥阳的战况就没有那么紧绷了……
所以最后刘邦还是同意了韩信的要求,拼命再拨出了三万人马给韩信!
另外还将张耳这位曾经的赵地领袖,一起分派给了韩信,让他前去协助对方平定赵地。不过这都是稍微往后一点的事了。
我们继续说回来,魏国被灭的时候,代国军队在国相夏说的带领下,南下救魏。
代国的国君是此时赵国的丞相陈余,因为陈余在撵走张耳,帮助赵王赵歇复国之后,赵歇为了感谢自己这位忠心耿耿的好伙伴,于是将项羽封给自己的代国送给了陈余。
是的,原本的赵国国君赵歇在项羽的分封下成为了代国国君,现在他和陈余通过努力,又把赵地拿回来了,还附带一个代国。】
刘邦每次听到项羽的操作总是忍不住咬紧后槽牙,他是真的想不通……
项羽把人家原本的国君直接迁走了,又在原地扶持起一个扶不起的新国家,赵地是如此,齐地也是如此……
【不过,大概是由于赵地在当时刚刚收复回来,陈余这位大将并不放心,所以也就暂时留在了赵地,没有前往代国上任,而是让自己的手下夏说去暂时接管代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