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86章
    因为他先是称病,然后再是派遣了五千多人支援项羽,五千人……打发叫花子呢!从这件事张良料定这两人之间必定是有间隙的。
    最重要的是英布所属的地盘是九江,九江在西楚的上游,占据着地理优势,所以完全可以把他给争取过来。
    第二个是彭越。彭越我们之前说过了,他原本只是一个渔民,这就意味着他没有资本,没有靠山,可是他却能在这样的乱世之中组成了一支优秀的队伍。
    这位游击战之神,身处中原腹地却一直和项羽捣乱,还没被项羽打死,这得是多大的能耐啊,并且这一次刘邦兵败之后,他也没有倒戈向项羽,足以证明这样的他人品得多可贵啊!
    张良表示,这也人也得争取!
    第三个是韩信。张良在当时与韩信可还没有见过面,但是他得知刘邦兵出汉关就是听从了韩信的建议,以及平定三秦的大战绩,张良觉得这个人必然十分厉害。
    张良表示,这么多的大将里只有韩信可以独挡一面,可以单独率领一支军队去执行战略任务。】
    这话对韩信来说是夸奖,但对其他武将们可就不那么友好了……
    此时的樊哙:……我不行?
    周勃:……我不行?
    其他武将:??
    张良顶着武将们的眼神尴尬地偏过了头,这天幕怎么将他踩其他武将的话给说出来了呢……
    【张良说得对啊,刘邦这是干啥呢?让这么牛逼的人去围困章邯,这简直是杀鸡焉用牛刀啊。
    张良建议得赶紧把韩信调回来,刘邦对张良的本事非常确信,他很听张良的建议,于是立刻派了使者随何去把英布给争取过来。
    然后再派人回关中向老管家萧何要人补充兵员,不得不说,有萧何这个大管家,刘邦可以输很多次,但项羽不行,项羽只能输一次。
    最后刘邦再令韩信火速驰援山东战场。
    彭城之战后的第二个月,刘邦北归到了中原重镇荥阳,这里也是将来楚汉相争的主战场。
    恰好在此时,他派出争取英布的使者随何传来了好消息,英布愿意归降刘邦。
    “归降”二字简单,但其实这里面却是刘邦很幸运地踩到了时间差。
    刘邦下决定都很果断,同样的,执行能力也很迅速,所以当初他听从张良的建议争取英布,马上就行动了。
    他当时但凡犹豫多一会儿,后来的战局如何都不好说。
    刘邦的随何代表团到达了英布的首府六县之后,英布派人好吃好喝地招待他们,但就是不愿意和他们见面,毕竟当时他哪怕私底下有二心,也是项羽阵营的人,随何是刘邦阵营的。
    只要英布还没有下定决心,到底站在哪一边之前,他就不会接见刘邦的使者团。
    一连三天都是如此,随何心里非常着急,如今英布的态度可以说是决定着天下的走向。】
    刘邦闻言,沉声道:“确实不错。项羽的地盘在南方,英布的地盘在项羽的上方,英布若是归楚,则整个南方都失去了控制,英布要是归了汉,则能大大的缓解朕的不利窘境。”
    此时的英布抱拳道:“幸得陛下赏识,否则臣若失与那项羽一道,下场必定凄惨。”
    他想起了曾经的楚怀王,后来的义帝,义帝明明是乡间的放羊娃,项羽和他的叔父需要对方时,便扶持他为君王,但一旦不需要了,也不念着半点情谊,相杀就杀。
    由此可见项羽此人气量小,根本无法容人,他跟着项羽迟早有一天会惹怒对方。
    幸好……幸好,他最终作了对的选择。他赌对了……
    刘邦闻言,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是你目光长远,看到了项羽巨大优势下的劣势。”
    【英布不肯见面,随何等不了了,他决定打开天窗说亮话。
    他对负责接待他们的太宰直接道,大王不见我随何,肯定是因为大王觉得此时的楚国强大,汉国的势力弱小,对眼下的局势还看不明白。我这次来就是为大王分析天下局势的。
    接待官一听,顿时面色尴尬。
    接着随何又道,如果面见完,我说完之后,会对大王的决策起到帮助的话,那我们就应该成为同一阵营的人。如果大王还是觉得我说的根本就是无理的,那么也请大王将我们一行人直接处死在街道上,明示自己对楚军的忠诚,如此以来,项羽必定不会怪责你们大王。
    大汉的使者总体上来说还是非常刚的,真的很有春秋时期使者的风范,一个个纵横之士,外交大才。
    英布见对方都说得这么诚恳了,而且说的话也有道理,他确实在琢磨着到底应该站在哪一边,但迟迟下不了决定。
    英布心道,且看对方怎么说吧,要是说得不行,他就直接干掉他们,用他们来讨好项羽,两边都不误。
    英布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盘,“进可攻退可守”。】
    英布闻言,面色尴尬地干笑了几声。
    【英布随后召见了随何,随何道,汉王刘邦派我恭敬地上书给你,但我私下里感到很奇怪,为什么您要和楚国走得这么近。
    英布回道,我面向北边以臣子的身份侍奉项王。
    随何状似恍然大悟,说道,大王您也是王,项王也是王,但是您却甘心以臣子的身份去侍奉项王,一定是觉得楚国非常强大,项王非常英勇了,所以这才依附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