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全国的经济问题,萧何最是清楚,“若是项羽当时就此打住,士兵们可以回家,老百姓可以生产,这些时间、精力与其用在齐地的泥潭之中,不如收手,用来扩展自己本国的实力。”
“他太贪心了,太随性了,如此往往就会带来无穷无尽的反噬。”萧何道。
刘邦沉声道:“一个总是赢的人最缺乏的就是应对输的手段和承担输的能力,项羽这样刚强的人,一旦输了就全线崩了。”
群臣深以为然,西楚霸王项羽的下场有多决绝,谁人不知呢……
【说完了项羽的一大堆糊涂事,我们反过来看看刘邦怎么样。
刘邦拿下了关中,定都栎阳,夷平了秦国社稷,建议了社稷,并且开放秦国的各种园林、池塘,让老百姓开垦种田。也就是说项羽在消耗的时候,刘邦在积累。
蜀地、汉中的百姓由于出兵汉中有功,免租两年,有从军,再免一年!
韩信迅速结束了关中的战士,萧何这个大管家开始琢磨着生产,跟着刘邦的蜀汉两川百姓得到了回馈,民心大定。
这不就是百姓所想要的,百姓愿意跟着你打,是为了将来过安稳的日子,而不是跟着你无穷无尽地打下去,人,是会累的,无论是心理还是身体,战争是能将人直接拖垮的。
我们再看看,刘邦在面对天灾时又是怎么做的,来年,关中大灾。
萧何立刻给出政策,既然关中大灾,那咱们往汉中蜀地逃荒去吧,去了就有饭吃,汉中蜀地的张开怀抱欢迎关中百姓的到来。
看看,这一遭下去,他们对刘邦的忠诚度可是疯狂叠满了。
另外,后世我们在楚汉对峙的两座城遗址上挖掘到的刘邦、项羽军队的箭,明显可以看到刘邦军队的箭质量更好。
长治久安,厚积薄发。刘邦已经走在了项羽的前头,他节省了打仗的成本,反哺出一座座的粮仓。】
刘邦此时内心苦笑不得,天幕说得不错,项羽还在打仗消耗的时候,他是在积累,但是他到底还是败了……
当时他自然也是看到了这种差距,所以他熊心昂昂,以为很快便能一举拿下项羽,将天下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刘邦将关中的事宜处理完毕,地盘的大后方也稳定了,于是他开始兵出函谷关了。
这一遭他是东出,刘邦的东出和之前的西征是同一个套路,劝降,对刘邦来说,能不打尽量不打。
刘邦可不舍得他的将士们一直被消耗,这估计就是他从一开始起兵兵力不足留下的后遗症吧。
首先,刘邦先到河南王申阳那里,申阳之前是张耳的老部下了,熟人好办事,张耳开始劝降对方。
申阳一听,这刘邦都把关中的章邯打得只剩下废丘还在苦苦支撑,索性也就投降了,估计申阳是觉得这章邯也算威风赫赫之人,侧面证明了刘邦确实厉害。
既然刘邦这么厉害,老领导都来劝降了,申阳也就顺势从了,这条秦国啃了上百年的豫西通道也随之让了出来,刘邦将此地设置了河南郡。
同月,前韩王韩成被杀之后,项羽扶持起了一个伪韩政权,伪韩政权的韩王郑昌被武力拿下了,颖川郡也刘邦收编。
至此,最关键的颖川、荥阳就此被刘邦攥在手中。
颖川是重要的产粮战略要地,荥阳这个地方也很关键……】
刘邦:……
关键什么关键,不就是他被项羽打败后,退守到的地方。
张良闻言微微垂下了头,荥阳也是当时陛下人生重要的关键点之一。
【来年三月,刘邦已经将河南地区巩固好了,他再一次进略黄河北,从临晋东渡黄河。
西魏王魏豹直接归顺了,仗都不用打了,他认刘邦为大哥。
接着,刘邦又率领大军直指河内,殷王司马卬应战之后被生擒,后归降,刘邦置河内郡。
至此,河东、河内平定。
再接着,刘邦由平阴津南渡黄河,此时他遇到了一位老人,这位老人姓董,他对刘邦说,项羽奸邪,杀其君主是天下巨贼,大王您此时应该为义帝发丧,号令天下共诛次贼。
刘邦一听,哎……非常有道理,这是一个很好的借口,可以让他的出兵名正言顺。
于是他立刻行动,替义帝发丧,刘邦一把鼻涕一把泪,三军穿丧服,随后昭告天下,他将顺着长江汉水而下,讨伐项羽,邀约全国共击此人。
造反的赵国陈余在接到刘邦的号令之后,他开出了条件,刘邦要是杀了张耳,他就出兵。
张耳和陈余原本是好友,只是世事变迁,如今竟然是水火不容了。
张耳就是被陈余给撵出了赵国,转而投奔刘邦的。】
张耳冷哼一声,陛下才不是那样的人呢,陈余的算盘算是落空了……
刘邦听到这里,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
张良:……
【面对如此无理的要求,刘邦肯定不能干啊,他要是就此杀了张耳,那他在其他已经投降的诸侯王面前肯定信用就全没了。
但是不杀吧,赵国的陈余又不肯出兵,那怎么办?
刘邦不愧是个无赖流氓,他想出了一招,哎,他找了个和张耳长得像的替身,直接杀了那个替身,来换得赵国出兵。
与此同时的齐地,田横拥立了田荣之子田广为齐王,以此来对抗项羽新册封的齐王田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