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身为泗水亭长,有一次他从沛县押送徒役去骊山,但是在半路上很多役徒们都逃走了。
按照当时的秦律,逃一个人他都是有责任的,更何况是跑了那么多人呢,刘邦想了想,反正都是死,于是他心一横,走到丰西大泽的时候趁着夜色把所有的役徒都给放走了。
刘邦告诉他们,你们都逃命去吧。从此以后我也要远远地走了。
刘邦是真潇洒啊,他拍拍屁|股就走了,但是这样的行为可是要连累家人的。
吕雉当时已经给刘邦生了孩子,小女儿也就是后来的鲁元公主也才两岁,那一日她在家中干活的时候,官兵们莫名其妙就来了,把吕雉和孩子们一起丢进了大牢。
还好当时的萧何厚道,为吕雉周转、奔波,这才把吕雉给放了出来。】
【而刘邦呢,选择在芒砀山落草为寇了,当时他放走的役徒中有十多个壮士愿意跟随着他一块儿走。
刘邦乘着酒意,夜里抄着小路通过沼泽乡。
其中有一个役徒走在前方,走着走着他突然回来向刘邦说,前面有条大蛇挡在路上,还是回去罢。
这个时候刘邦已经醉了,他闻言道,大丈夫走路,有什么可怕的呢?
于是他走到前面,拔剑直接将大蛇给斩成两段,蛇已经死了,道路便通畅了。
刘邦继续往前走了几里地,最后实在醉得太厉害了,便倒在了地上呼呼大睡。
后面的役徒们大着胆子往前走,来到方才刘邦斩蛇的位置,看见道路旁有一老妇人在哭泣。
役徒问她为什么哭?老妇人便道,他的孩子是白帝之子,变化成蛇,挡在了道路的中间,然而却被赤帝之子给杀了,所以她才悲伤哭泣。
役徒们一听,觉得这老妇人就是在信口胡说,正要教训她一顿的时候,那老妇人突然就原地消失了。
这变故吓得役徒们一惊,赶紧跑着赶上了刘邦,等到刘邦醒了后,便把这件事告诉了刘邦,刘邦听了之后,更加认定自己将来一定是贵不可言。
而跟随他的役徒们也因此对他恭敬畏惧起来了……】
天幕下,群臣震惊,随即恍然大悟,是了……原来陛下是赤帝之子,“陛下夺得天下,正是上天的旨意。”
萧何双眼带上迷惑,竟是如此吗?当年陛下落草为寇时,他并没有在,也就没有看到陛下醉斩杀白蛇这一幕。
刘邦:……??
不知出于什么样的考虑,这一刻刘邦并没有贸然出声,而是双手负于身后,端的是一副高深莫测的模样。
【这个故事是出自《史记*高祖本纪》,当时的秦始皇嬴政还未去世,他曾经说过,东南方向有天子气,于是亲自东游来验证。
史料中记载道,刘邦怀疑秦始皇说的天子气是他冒出来的,于是就躲了起来,藏到了荒凉的芒砀山的深山老林中。
吕雉和其他人都在寻找他,然而每一次都能在人迹罕至之处找到。
刘邦觉得很奇怪,就问道,这是怎么回事啊。
吕雉说,你在的地方头上总有云气凝结,所以我们根据这一现象总能找到你。
刘邦听了就非常高兴,认为这是天子之气,沛县中的人得知后,许多人都来归附刘邦。】
刘邦:???
吕雉:???
【其实……从公平客观的角度来看,这明显就是“地位不够,神话来凑”,《史记*高祖本纪》中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这一事姑且可以说是真的。
但神话元素,什么白帝之子,赤帝之子这种东西就完全不可能了。
关于斩白蛇这一段故事中,或许真的有这条蛇,但这条蛇的大小、长短、粗细、身份等等就绝对是后人为了给汉高祖刘邦造势所添加的细枝末节。
为什么选择白蛇呢?白蛇这玩意儿是蛇生了白化病之后的异状,但在当时的年代,白蛇是神秘、灵异的。
而这个故事的真实情况很有可能是刘邦在押送徭役,役徒们跑了之后,他带着剩下的人为了躲起来,得知某个洞穴有白蛇居住,他们为了抢夺这个洞穴于是设计杀死了这条蛇。
依附于刘邦的人就开始大力给他刷热度,口口相传之后,这件事便在后续被别人神话了,总之这不是文人的有意渲染,就是政治家背后在操纵……
因为当时天下各王纷纷起义,刘邦到底只是一个平民,他拿什么和其他各路反王杠,所以为了他起义政权的合法性以及他带着大家起义的合理性,必然要用这样的东西来鼓舞跟随者。
然而这个故事虽然是假的,但几千年后的现代却在河南永城芒砀山处留有斩蛇碑作为纪念,这是为了宣传和纪念人民的反抗精神。】
群臣:……
刘邦听完,摸了摸鼻子,然而本来有些尴尬的他在听到几千年后,人们甚至因着斩白蛇这个故事还专门立了碑。
他一想,这相当于也是给他立碑了,随后反而高兴起来。
张良:……论一生自信的陛下!
【另外这个故事还有一个非常巧妙的巧合,据说,刘邦在斩蛇之前,这条白蛇口吐人言,道,你欠我的帐总有一天要还的。你斩了我的头,我就篡你的头,你斩我的尾,我就篡你的尾。
刘邦当时醉得一塌糊涂,哪管你说什么,直接一剑把白蛇从中间斩成两段。
所以呢,刘邦的大汉王朝就分成了两段,西汉从他刘邦传位至平帝,据说白蛇转世投胎成了王莽*1,毒杀了汉平帝,篡位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