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令他们意外的是,片刻后,太宗竟然没有大发雷霆,反而是逐渐冷静了下来,只不过那眼神像碎了冰在里头似的。
太宗冷笑一声,“如今这潭州做的事,大唐百姓哪一个不知,潭州今后都得给朕夹起尾巴做人。”
遥远的潭州州内,情况确实如同太宗预料的一样,整个州的官员,甚至百姓都胆战心惊,州内外地的客商露出鄙夷的眼神。
东征高句丽迫在眉睫,潭州怎么可能不清楚,可潭州这番作为不知道的还以为潭州是高句丽下属的州呢?潭州怎么敢在这紧要关头借国家发财……
潭州官员一脸惨白,潭州完了,完了,全完了……
【特别强调一点,刚才说的价格还只是雇佣的价格,这里面可不包含造船的原材料等等。
长孙知人接着调查后,得知船虽然是给潭州制造了,但剑南道的百姓当时仍然在继续运输造船用的木材,这与征收船庸时是同时进行的。
剑南道的百姓都在忙着运输造船所用的木材也就耽误了秋收,导致了粮食也出现了问题。
以上,这也就难怪剑南道的百姓会卖儿卖女卖田宅了。
那么面对贞观末年,剑南道的骚乱所引发的三个突出问题,太宗皇帝也很快采取了应对措施。
首先,剑南道百姓担负的船庸,全部改由朝廷承担,此前从百姓那里征得的船庸全部返还给百姓。
这一措施彻底解决了逼迫剑南道百姓卖儿卖女的船庸问题。
另外,船庸改由朝廷来出,那么给潭州一百个胆子,他们都不敢坐地起价,有本事他们就给太宗报价,一艘船的船庸2236匹绢,看太宗不削死他们。
其实,剑南道粮价飞涨,司农少卿长孙知人奉太宗之命开放义仓,赈百姓。
最后,便是讨平獠人叛乱。
贞观二十二年九月二十四日,太宗皇帝正式派出茂州都督张士贵、右卫将军梁建方率领陇右兵、峡中兵二万余人,讨伐叛乱的獠人。
平叛这里就不细说了,以唐军的能力讨平未归化的獠人,那根本毫无悬念。】
事情完美解决,太宗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下,他敛眉沉思后,道:“剑南道的官员同样存在问题,富庶之地、战乱少,那么此地的官吏必定盘根错节。”
“剑南道的贫富差距必然十分严重,官吏也需要清洗,不能任由他们在一方作大。”太宗道。
房玄龄拱手称是,又道:“这一次发生骚乱,除了潭州的坐地起价之外,剑南道这些官吏的责任也是非常大的。”
太宗自然明白房玄龄的意思,他冷哼一声,“面对潭州的坐地起价,他们却没有上报朝廷,无非就是雇佣潭州人这个主意是他们自己想出来。”
“而朝廷已经将一千多艘的战舰任务移交给了江南道,又批准了他们自己的主意,他们生怕将消息上报给朝廷,会让朝廷觉得他们剑南道官员能力不行,办一件事频频出错,所以咬着牙认了。”
太宗冷着脸,咬牙切齿,“认了之后却来倒逼百姓,这些官员可真是……不清理是真不行了。”
尉迟敬德嘲笑道:“这些人脑子里弯弯绕绕的,按咱说,潭州敢坐地起价就是拿捏了他们这种心思,这剑南道的官员也是傻的,就不会拿捏对方吗?直接上报,潭州难道就不怕朝廷知晓他们坐地起价?”
尉迟敬德摇着头,不能理解,实在不能理解……
第152章
【其实就贞观末年,剑南道造船引发骚乱这整件事来说,太宗皇帝一开始的决策就没有问题,他已经是充分考虑到了剑南道的能力,造船的数量也在剑南道的承受能力之内。
以及之后状况频繁发生,太宗皇帝的及时救助措施也是没有问题的,甚至还应该说是反应迅速,解决问题一针见血。
所以说,“贞观末年,百姓民不聊生、卖儿卖女”这样的话根本不应该扣在太宗的头上,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整个大唐是这样呢,其实也就是剑南道这个地方而已,而且太宗很快就解决了问题。
另外还有人把“獠人的反叛”说成了“贞观年间也有起义”,这样的话语就更搞笑了,很显然就是找不到能黑的地方,死命套上去“起义”的帽子。
人总是充满矛盾的,喜欢将高高在上、一尘不染的人拉下来沾染世间的泥泞,然后再告诉你们,看,这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无瑕的人。
如果剑南道的骚乱,非要让太宗担个责任的话,那只能说是他识人不清,不清楚强伟有几斤几两。
但……这一点还是很勉强的了,因为强伟这个人已经多次辅助过别人造船的任务了啊,他并不是毫无经验的,只不过,他的统筹能力还真是就只到这里了。
对于强伟,后来太宗皇帝也是进行了相应的处罚,原本此人是京师的正七品官员,被外放到地方做县令官。】
太宗面色惭愧,“观一人能力如何,确实该慎重再慎重,若……若朕派去的是那等能力优秀的臣子,也许这件事根本就不会发生。”
虽然剑南道、潭州各地的官员都有问题,但强伟作为被他派遣去的京都使者,若不是他一开始征役出现问题,后续剑南道也不用将造船的任务外包给潭州,潭州也就没有机会坐地起价。
房玄龄温声道,“陛下在事情发生之后已经做了能做的,事前我们又怎么能预知未来会发生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