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07章
    什么?
    什么?!
    一定是听错了……
    太极殿外,群臣纷纷面目愕然,他们看到彼此眼中的震惊。
    很显然不是单个人听错,大家听到的都是一样的!所以鞭尸!!!天呐,太可怕了,这谏臣可真不是人干的事情!
    太宗吓得脚步一个踉跄,这不可能,朕怎么可能做这样的事?
    太宗看着魏征的脸刷地一下变得惨白,他急忙伸出手,“不……魏卿!!你听朕说……”
    【这是绝不可能的!】
    太宗:……后辈人,谁教你这么大喘气说话的,这可是会死人的,你知道吗?
    魏征闻言,狠狠松了一口气,他伸手摸了摸跳动的心脏,差点……差点被吓得命都得交代在这儿了……
    群臣:……这谏臣之路好像又可以了哦~
    “这到底这么回事?”太宗微怒道。
    第143章
    太宗皇帝怒声责问,实在是这“鞭尸”二字太过骇人听闻。
    他一想到自己可能被扣上这顶帽子便面色难看,古往今来,只有臭名昭著的人才会做下这等不敬死者之事,同理做下这样残忍、毫无人道的事,无论其人如何英明,这必定也是一生的污点。
    【三人成虎,很多事根本是子虚乌有,但说的人多了,传播的范围广了,好像变成为了既定的事实。
    但稍微去了解过历史的人便会知晓,这“太宗鞭尸魏征”简直是无稽之谈。
    另外除却这个版本,还有一个便是“太宗推倒魏征的墓碑”,毋庸置疑,这个也是假的。】
    太极殿外,群臣一脸迷茫,这魏征和陛下不是“千古佳话”吗,怎么还流传着这些可笑至极、子虚乌有的谣言?
    众人自是不解。
    魏征皱着眉头,他死后出的事,也不知有没有殃及到自家的子孙……
    太宗皇帝此刻心里略有猜测,虽然他本人不至于鞭尸、推墓碑,但空穴不来风,一定是有大事情发生导致他牵连到死去的魏征身上。
    能是什么事呢?太宗皇帝心里泛起隐约的不安。
    【但为什么会流传这些荒唐可笑的缪论呢,来源于太宗皇帝推倒了魏征的纪念碑!
    注意啊,这里说的是纪念碑,不是墓碑,也不是鞭尸!!
    太宗皇帝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呢,是因为魏征死后,朝堂风波渐起,太子李承乾谋反案发生。】
    群臣:……这这这,这是他们能听的皇家秘事吗?
    众人纷纷低下头,恨不得将自己埋进土里,此前天幕便说过,大唐之后几乎每一届的皇帝上位都伴随着腥风血雨。
    远的不说,这太子李承乾可是当今陛下的嫡长子啊,这是近在眼前的事情,这一刻他们终于有了实感,也就瞬间胆战心惊起来。
    自古谋逆案发生,朝廷都会迎来一次血腥的大清洗,他们可不敢奢下一届的帝王能有陛下这般宽宏大量,用人还不避仇的……
    太宗皇帝面色一沉,乾儿谋逆,那皇位又是他的哪个儿子继承?
    【太子李承乾害怕自己的胞弟李泰威胁到自己的储君之位,派人刺杀李泰。
    谋刺失败之后,他竟然联合侯君集、杜正伦等人起兵造反。
    实在太可笑了,造李世民的反?李承乾他也敢?
    太宗皇帝这样的人哪怕到了晚年,想碾死自己的不孝子也是轻而易举,真当太宗是唐高祖李渊?李承乾真当自己是年轻时的太宗李世民?
    不出意料,太子李承乾兵败被太宗皇帝幽禁了。
    谋反案涉及到了两个人,一个是与魏征同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唐朝大将侯君集,还有一个便是中书侍郎杜正伦,他曾经是太子的老师。
    这两人,前者被处死,后者被流放岭南。
    这件谋反案其实和魏征本人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好死不死的,这两人都是魏征生前在太宗面前隆重推荐过的人,说他们都有宰相之才。
    正在气头上、暴怒不已的太宗就怀疑魏征有结党营私的可能。
    另外,魏征曾经抄录过自己的进谏言辞,给史官褚遂良看,两件事加到一起,太宗皇帝顿时就直接把魏征的纪念碑给推倒了。
    并且之前新城公主被许配给了魏征的儿子魏叔玉,这件事发生之后,这桩婚事也取消了。】
    此时的侯君集、杜正伦:……
    提前知道自己卷入谋逆案,这滋味可真是难言。
    二人霎时扑通一声,立刻滑跪,俯首叩头,不发一言。
    辩解吗?天幕说出来的自然是板上钉钉的,又如何辩解?
    求饶吗?可那是未来才发生的事情,此时此刻太子李承乾也只是个少年郎,他们也还没有犯下这等谋逆大事,又如何求饶?
    太极殿外气氛凝滞,太宗皇帝闭上眼,将那波涛汹涌的眼底情绪遮挡,父子之情,兄弟之义……他都没有做到。
    未来他李世民的儿子又重蹈王朝的覆则,他又该如何做呢?
    良久,太宗皇帝深深地呼出一口气,沉声道:“起身吧,朕自是不会以未发生的事情来定你们二人的罪责。往后……望卿慎行。”
    李世民想,当年他的父皇无法在他们兄弟之间取得平衡,而今日他李世民未必就不能,或许在朝政之外,他需要抽出更多的时间在他的儿子们身上。
    侯君集、杜正伦二人谢恩起身后,默不作声地往朝臣身后退去,他们很有自知之明,想必陛下短时间内都不想再看见他们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