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55章
    然后他千里迢迢回到长安,坑爹的屁股都还没坐热呢,又再次被调到前线去了。
    为什么呢?因为河北地区烽烟又起了。
    按理说洺水之战后,河北的反唐势力已经基本上算是被大幅度地摧毁了,只要善后得当,基本接手河北就不是什么大问题了。
    但是这个善后工作又被李渊这家伙二次搞砸了,就是他急诏秦王李世民回长安,急诏!!李世民以为后方出了什么大问题,马不停蹄赶回了长安。
    结果到了长安,发现没事啊,特么的没事,李世民战打一半就被你叫回来了。
    所以逃入突厥的刘黑闼得知秦王李世民的大军动身回长安,便立刻抓住这个机会,率领东突厥军队又杀回了河北地区。】
    ……群臣眼神闪烁,皇帝李渊为什么那么着急将秦王急召回长安,这个问题有脑子的人都知道为什么。
    无非是深怕秦王的权利进一步扩大,赶紧将人调回眼皮底下看着。
    天幕将皇家的龌蹉之事大大咧咧直接说出来,大殿上的气氛沉凝,群臣呼吸声都被小了,深怕自己在这会儿引人注目。
    尉迟敬德都闭上嘴,低垂着的眼中闪过愤怒和不甘,殿下为大唐征战四方,大唐一半的国土都是殿下打下来的……他们凭什么如此对待殿下?
    李世民低垂着眼,摆出一副受伤的神色。
    他身为儿子、臣子,无法质问自己的父皇、君王,一次又一次,他早就对自己的父皇不抱任何期望。
    但天幕为他仗言,他如今有了这么一个机会既能质问皇帝李渊,又不会落下对君王不敬的把柄,他只需要将受害者的身份摆出来便是。
    李渊沉默了……
    次子李世民的天策府已经牢牢将河南掌控住了,他怎么可能会将河北后续的问题交予他,这不是坐视次子李世民势力的增强吗?
    次子功高难封,又不是太子,他总得平衡一下,拿捏住他吧。
    可现在要怎么说,他还有突厥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呢?此时还不能寒了儿子的心。哎……也不知道能不能找到苏定方,若是找到了,他这个皇帝至少不会那么被动。
    李渊想了想,次子重情,他决定打打感情牌,然而他的话还未出口,裴寂便抢先道:“秦王殿下,皇上是一国之君,皇上所做的任何决定都是为了大唐着想。”
    “君臣父子,首先是君臣,其次才是父子,想必秦王殿下能够理解皇上的。”
    裴寂不愧为李渊的“小心肝”,这时候出言既维护了皇帝,又作为中间人使得皇帝与秦王之间有了缓冲,双方都有台阶可下。
    李世民若是不顺着这个台阶而下,那便是对皇帝怀有不敬之心。
    李世民闻言,眼神瞬间变得冰冷,然而在抬眸的那一刻,冰冷退去,重新变得平和淡然,他拱手道:“裴相说得极是。大唐的安稳才是首要的。”
    李渊盯着他李世民看了片刻,才笑着开口道:“二郎有次觉悟,朕甚感欣慰。”
    说完,李渊本着安抚李世民的想法,补上一句,“大唐有二郎实是有幸。”
    太子李建成作壁上观,冷眼看着这对父子之间的作态。
    【刘黑闼杀回了河北地区,为什么河北地区就那么容易再次被刘黑闼利用呢?
    这我们就要说到第一次平定刘黑闼之后,李渊不让李世民插手河北善后问题,那么他又让谁来处理的呢?
    当初李世民解决河南之后,河南的善后是他做的,河南显示出了安定平和发展的态势,且河南被李世民掌控得很好。
    明明已经有这么个对照组了,李世民把饭都给你们喂到嘴里了,你们愣是给吐出来了。
    唐高祖李渊就河北问题让庐江王李瑗、齐王李元吉来善后。
    你敢信……就这两怂货来善后河北?可不就得把河北又给掀翻了,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第124章
    李元吉面色涨红,又气又尴尬。
    可不是他硬凑上去要处理河北问题的,是他父皇交代下来的,他能怎么办?李元吉心中狡辩道。
    这是他已经忘记了当时他接受到任务之后迫不及待的心情。
    李渊额头青筋直跳,他没有反思自己为什么会将任务交给明显不可靠的人,而是迁怒齐王李元吉。
    李元吉是太子阵营的,却无法为太子分担,反而拖后腿,致使他无法在秦王和太子之间取得平衡点。
    河北是他想放手,由太子掌控,来对抗秦王手中的河南地区,只不过……李渊心中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河北的善后问题,由庐江王李瑗和齐王李元吉来处理,但如何处理又是唐高祖李渊说了算。
    根据《太宗实录》和《新唐书》中的记载,依旧可以看出唐高祖李渊依旧死性不改,对归降的汉东军旧部还是采用了残酷的高压政策。
    河北之地是前前朝北齐的旧地,李渊作为关陇集团的头头真的是时刻防备着,并且永远采取削弱的措施。
    倒也不是说削弱有问题,只是手段不能够只强硬这一种,起码要做到恩威并施吧,然而李渊仿佛永远学不会温和的安抚手段,不管是杀降将,还是其他。
    所以不仅是汉东旧部,河北各大州依旧是高压的状态,仅有单独个别的州例外,而这取决于大唐派遣去的官员到底是怎么样的。
    比如田留安管辖下的魏州,田留安在对待官吏和民众上坦然无疑,他并不会因为河北之前叛唐而时时用戒备的眼光看待河北的官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