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41章
    怪我还没你那么浪……所以入不了殿下的眼。
    【历史上大概找不出第二个像李世民这样的人敢只带四个人就往敌军的阵营而去了。
    说到浪,还得是李世民,他还选了一个跟他一起浪的尉迟敬德。
    李世民非常自信,和身边的尉迟敬德道,吾执弓矢,公持槊相随,虽百万众若我何?
    此情此景,尉迟敬德大概要记一辈子吧!
    李世民和尉迟敬德走到距离夏军大营三里的地方,遇到了夏军的斥候小队,对方以为这四个人也是斥候小队就没有搭理他们。
    李世民一看,哎呀……你居然忽视我、不搭理我,于是他这个大唐第一adc又开始浪了,立刻拉弓射死对方一人。
    夏军一看,呦,你这崽子这么嚣张,大家都是斥候,同行来的,都只是来勘测地形的,你特么这是不守行业规则啊!
    这还不够,李世民心道,你才特么瞧不起谁呢,于是他极限自爆,大喊:“大家好,我是秦王。”
    听到了没有,没听到我再说一次,我是秦王!我是秦王!】
    群臣:……浪,还是秦王够浪!
    尉迟敬德:殿下真酷!!
    李渊嘴角抽搐,“二郎啊,父皇觉得还是稳妥一些吧?”
    李世民颇有些不好意思,他伸手抹了抹额头,微微笑道,“父皇,儿子这是为了让夏军以为杀儿子唾手可及,儿子要引他们入埋伏,这才这般……行为不拘。”
    李渊笑了笑,无言以对,心道,到底还是年轻人,狂妄一些也是正常。
    【夏军斥候小队一听,大吃一惊,立刻回营地报告。
    夏军的将领一听,嗯……不是很相信。
    对此,主播只想说,你们还是不够了解李世民,这个二凤出来浪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可信度还是很高的啦。
    好在夏军秉持着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原则到底还是出动了五六千人前来追赶。
    李世民见状,立刻让其他两名骑兵先走,而他自己跟着尉迟敬德两个人在后面慢慢走,只要有人靠近,他就一箭助力送你下黄泉。
    好家伙,四个人还兵分两路,你们先走,秦王殿后,牛死了,可把二凤这家伙能的。
    夏军见状,不敢靠近不敢追。李世民和尉迟敬德就开始踩在人家的头上蹦跶蹦跶,哎……说你们呢?过来啊,快过来!来呀~来呀~
    真特么离谱!夏军简直不能忍,就继续追!李世民见人家追了,他就继续射杀……夏军停下,他倆又蹦哒,一蹦哒,夏军又追……无限循环。
    最终李世民射死了还几个,尉迟敬德捅死了十几个,这才将夏军引到了伏击圈内。
    徐世勣等人突然杀出,伏击了夏军,此战斩首三百多人,还活捉了对方两名大将。
    这场战斗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秦叔宝眼神一言难尽,他看向尉迟敬德,原来当年殿下和你操作这么骚啊,怎么……怎么感觉你俩有点子缺德在身上啊?
    世家贵族出身的文臣皆是一脸的震惊,为什么秦王殿下打起仗来,这么无赖,像个街头的流氓似的。
    天幕讲到这里,李世民一时之间竟不知如何反驳了,糟糕,好像浪过头了……
    【原本自我感觉良好的夏军被李世民这么一搞,心态都崩了,士气顿时大损。
    这还不够,李世民还假模假样地写了一封信劝窦建德回归大唐,回家吧宝……这封信把窦建德恶心得不行,窦建德回复都懒得回复。
    双方继续僵持。
    四月,另一边的突厥进攻雁门但是被大唐守军给击败了,南边的李孝恭和李靖正在与萧铣作战,可以说,大唐此时是三面开战,最关键的便是洛阳这边。
    洛阳这边已经僵持了近八九个月了,李渊心里很着急,但是他知道自己的二儿子是个非常倔的人,这会儿根本无法将他召回来的。
    既然无法召回长安,那便只能将宝押在他的身上了,于是李渊征调了巴蜀之地几乎全部的兵马源源不断地送往洛阳战场。
    窦建德被李世民堵在虎牢关之外,他多次进攻都打不过去,后方的粮道又被王君廓给劫掠了,他部下的将士们也都想回家了。
    于是窦建德的谋士凌敬就想出了一个“围魏救赵”的主意,那就是直接放弃虎牢关,转而翻越太行山,从山西进攻大唐。
    如此一来他们不仅可以夺取更多的土地,还可以震慑大唐,洛阳的危机也就解除了。】
    李世民一听,嘴角抽搐,太行山?夏军可真敢想,太行山的山脉非常险峻,山西太原的地势易守难攻,入口也不多,进军非常缓慢。
    并且山西那儿,大唐为了防御突厥增派了大量的军队,当时他的大哥太子李建成也坐镇山西。
    其实这也不是什么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夏军一走,他必将所有的兵力压在洛阳上,王世充根本坚持不了那么久。
    这……窦建德不是来援军的,是来给王世充收尸的吧?
    【窦建德打算听从凌敬的建议,其实主播觉得这个建议好像只是为了解决夏军在虎牢关进退维谷的局势,好像对王世充一点儿益处都没有,这窦建德是不是忘记他是来救援王世充的呀?完全不顾王世充的死活啊!
    王世充得知窦建德的计划之后大惊失色,不断地派人前往窦建德那里哭诉请求,还花重金贿赂窦建德身边的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