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33章
    尉迟敬德:!!??
    他猛然抬眼瞪向人群的另一边,便见屈突通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就是不看他尉迟敬德。
    这两个老家伙……竟然给殿下进言要斩杀咱?尉迟敬德两眼直冒火星。
    他身后的房玄龄见状拍了拍尉迟敬德的小臂,低声道:“有什么好生气的,殿下不是没杀你。”
    李世民眉心一动,侧头看了一眼尉迟敬德,果然见他一副怒气冲冲的样子,无奈地笑了笑,对着尉迟敬德微微颔首。
    尉迟敬德冷哼一声,撞上秦王殿下安抚的眼神,他想起秦王殿下曾经与他说过的话,瞬间就不生气了,果然只有殿下才懂得咱的心。
    【然而李世民却不这么认为,他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坚持释放尉迟敬德,并且还把尉迟敬德召入自己的帐中。
    李世民指着一堆金银珠宝,对尉迟敬德说,大丈夫义气相投,希望你我之间不要因此而心生芥蒂,我永远不会听信谗言杀害忠良,也希望你能知道我的心意。
    倘若你今日执意离开唐军,我们也算是共事过一场,这些金银财宝你就拿走吧。
    尉迟敬德听完李世民的话后,当即表示自己要誓死追随秦王殿下。
    李世民便带着尉迟敬德等五百人登上了魏宣武帝元恪的陵墓视察前线。
    而获得情报的王世充立刻率领了一万步骑兵将李世民本人团团包围。
    也不知道王世充是哪来的自信,明明上次带着三万人都干不过人家五百人,这次居然带着一万的步骑兵就想要搞死李世民。
    以主播的猜想大约是他们已经穷途末路了,所以见李世民身边只有五百人,相比较起大军硬碰硬,还是这样的比较有胜算一些。
    梅开二度啊,王世充觉得这波优势总该在他了吧,于是他派遣部将单雄信带领着骑兵直扑李世民而去。
    千钧一发之间,尉迟敬德御马大呼,冲到李世民的身前,横槊直接将单雄信逼落马下。
    待郑军势头稍稍后撤之时,尉迟敬德护着李世民迅速冲出重围,但他却没有就此退去,而是先派遣将士前往大营求援,他自己本人则重新整顿阵型之后又和尉迟敬德出其不意,反身杀回战场。
    王世充没有料到秦王李世民居然敢带着那么一点点的兵力就反身又回来了。
    郑军四面围堵秦王李世民和他的骑兵,但是这支骑兵战斗力实在是过于强悍了,所到之处无人能挡。
    所以王世充部队被打得猝不及防。】
    别说王世充没有想到,李渊也没有料到自己的儿子居然这么猛,在被包围之后有幸突出重围,却还敢杀回去。
    他不由地道:“二郎,你……你这实在是太危险了。打战还是稳妥为上,不可莽撞。”
    李世民拱手,恭敬道:“父皇,儿子自是有把握才反身杀回去,但以后儿子会谨尊父皇的教诲。”
    李渊这才面露欣慰,微微点头。
    李建成心情复杂,他自然是知晓二弟世民在打战上很有天赋,但他从未真正去了解他的战役到底是怎么打的。
    然而如今听着天幕将战役从头到尾细细讲着,他无法说服自己不敬佩有着这般才干的人。
    就算当年他没有入主东宫,没有在皇宫中慢慢消耗自己打战的能力,鼎盛时期的他也无法做到这般不畏惧生死,胸有成算,以身涉险。
    不甘怨恨却带着轻微的羡慕、敬佩充斥在李建成的心中。
    【紧接着,镇守大营的屈突通也率领着唐军主力赶来救援,郑军因此大败,被俘虏的将士接近六千人,而王世充自己则在几名亲兵的保护下仓皇逃回了。
    郑军的冠军大将陈智锊被生擒,这一战,斩杀郑军一千余人,另外有六千名郑军当场表示他们可以立地变成唐军。
    打了一场败仗的王世充回到自己的阵营后,又听说了濮州刺史杜才幹投降了大唐,气得险些吐出一口老血。
    而李世民这边,战后他便对尉迟敬德道,众将士都以为你必定会叛,但我不信,定要保你,却没有想到你的报恩居然来得这么快。
    到了十月,罗士信在西面先攻下了硖石堡,又克千金堡,进一步威逼洛阳。
    而在东面,与王世充联姻的管州总管杨庆,这个墙头草无数次的人在这一刻选择了再次选择了当墙草头,投降大唐。
    李世民派遣徐世勣前往受降,并占据了管州。】
    天幕提到杨庆此人,众人的嘴角猛地一阵抽搐。
    这杨庆确实又改回“杨”姓了……
    杨庆原本是隋朝的宗室,但他姓氏的每一次变化都见证了隋唐初的历史大事。
    隋朝大业六年时,杨庆承袭父亲的爵位为郇王,出任荥阳太守。
    后来李密占据了洛口四面出击,杨庆孤城坚守无以为继,又得知隋炀帝杨广已经死了,他便接受了李密的劝降,为了和隋朝撇开关系,他将自己的姓氏默默改回了他祖父母亲的郭氏。
    然而李密被王世充击败后,郭庆又回到了拥立杨恫的洛阳朝廷,于是他便将自己的“郭”姓,改回了“杨”姓。
    但是不久之后,王世充毒杀杨恫,他又将“杨”姓默默改回了“郭”姓。
    王世充见他如此上道,便让郭庆镇守管州,还将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以此来拉拢这位前朝的宗氏。
    但现在风向又变了,原本就不太信任王世充的郭庆果断换船选择向唐朝投降,入了唐朝之后,郭庆则被封为宜州刺史、郇国公,而他的姓氏毫不意外地又变回了杨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