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眼神微顿,大唐李世民的“玄甲军”……
他心里极为不舒服,什么叫大唐李世民的“玄甲军”?他贵为天子,大唐的一切都是他的,“玄甲军”自然也该是忠于他。
李渊感受到了深深的冒犯……此时他神色不明,再次想起太子李建成曾经说过的话,心中摇摆的天平再次倾斜。
此时与李渊心情相同的当属太子李建成,若玄甲军是他的……他李建成何需忌惮李世民。
“咱哥几个就没白跟错人!”尉迟敬德道。
难得的,秦叔宝、程咬金一同点了点头,殿下用人不疑,他们自当愿意为殿下冲锋陷阵。
玄甲军将士们听闻天幕居然在那么多的将士中专门点出他们这支部队,一个个兴高采烈、士气大振,他们跟着秦王殿下必能千古留名。
【我们知道打战时后勤补给的及时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唐军以渭水、黄河为主要粮道,并在虞州、鼎州、陕州、芮州、函州、虢州设置了水陆补给枢纽保障大军的粮草。
但是当时骠骑大将军可朱浑定远突然上书举报留守在晋阳的并州总管李仲文与突厥人勾结,他们计划在唐军攻打洛阳的时候,引突厥骑兵南下直取长安。
李仲文是西魏八柱国李弼的后人,他是跟随着李密投降大唐的将领。
当时秦王李世民还在镇守着长春宫时,刘武周起兵攻打晋阳时,他和贾宝谊就是李渊派出去的第一批将领,虽然当时他被刘武周俘虏了,后来逃回长安,但李渊也没有责怪他,还是让他继续领兵战斗。
再后来,秦王李世民在柏壁与宋金刚对抗时,李仲文奉命支援浩州,这一次他成功抵抗来刘武周大军的多次进攻,使得刘武周大军的粮草无法送至前线宋金刚那里去,最终因为粮草紧缺,宋金刚不得不下令退军。
所以在灭刘武周的战役上,李仲文其实是立下了非常大的功劳的,他为李世民的反击创造了条件。
而大战之后,李仲文镇守在晋阳,逃亡突厥的刘武周多次派兵南下时,都被李仲文给击退,甚至还反攻下了刘武周的一百余处堡垒。
鉴于以上,李渊在战事结束之后封他为检校并州总管。
当时突厥跑入晋阳劫掠晋阳女子,李渊一开始认为李仲文是估摸着大唐根本无法和突厥开战,所以才放任不管。
然而当有人举报李仲文勾结突厥,意图谋反之后,李渊顿时觉得或许不是顾忌着双方兵力的悬殊,而是李仲文就是故意放任的。
李仲文这一次可是直接踩到了李渊的痛脚,都说了李渊最讨厌臣子谋反,你打敗战什么的都没多大关系,李渊觉得胜负乃兵家常事。但唯一一点就是谋反是绝对不行的!】
李渊面色沉凝,脱口而出,“李仲文身为投降大唐的降将,朕不计前嫌任用他,打了败仗,朕也没有责罚他们。可他们就是这般回报朕的?要朕如何相信这些降将?”
这话一落,大殿上的气氛瞬间变得十分尴尬,只因大唐此时的文臣武将班底多数是来自之前天下大乱时各方势力座下的臣子。
李渊顿了顿,发现气氛有些不对,这才连忙找补道,“如今天下一统,众卿自然唯大唐是尊。朕自是知晓你们没有异心。”
这话找补得还不如不找补,多数文臣武将皆是心有沟壑之人,这话说得他们只是因为现在中原只有大唐这一方的势力,他们别无选择才选择大唐似的。
自尊心极高的自是听不下去!但李渊到底是皇帝,这些人就算听着不舒服自然也是没有反驳,但不可否认的是李渊的形象在他们的心中是一跌再跌。
到底建立了王朝,又有几个人能在得势的时候不显露出真实的性子呢,譬如李密,又譬如李渊……
群臣拱手垂头齐声道:“大唐是臣等一生为之效力的国家。”
李渊闻言,哈哈大笑。
太子李建成:……
这群臣说的是大唐,可不是效力您皇帝李渊,若是换个皇帝……
【并且在获知李仲文与突厥勾结时,另一边的王世充派人给突厥的处罗可汗送去了大量的钱财,突厥也送了上万头牛羊给王世充回礼。
突厥的这一批牛羊到洛阳是要经过山西,刚好被大唐潞州的总管李袭誉给截胡了。
从这件事上,李渊再次验证了突厥确实再次下注,与王世充达成了同盟。于是,李渊对可朱浑定远的举报那是深信不疑。
然而目前是讨伐王世充最好的机会,他此时的部下因为他屡次背信弃义,所以与他离心,此时正是进攻的好时机。
要是这时候将秦王李世民重新召回来护卫长安,那可就错过了这么一次机会。
李渊到底还是不甘心放过这次机会,于是他立刻派出了礼部尚书唐俭前往晋阳裁撤并州总管李仲文一事,征诏李仲文入朝。
另一方面则派出了在长安险些发霉的太子李建成重新握兵戍守河东重镇蒲坂城以防不测。
七月二十一日,秦王李世民的大军终于抵达了新安。
而郑国皇帝王世充在他自己的作死行为下,已经没有部将信任他了,他也不敢去任用那些不信任他的部将,因为如果让这些部将与唐军大军对抗,这些人必定临阵倒戈。
人无信,不可立,王世充此人的信用真是令人一言难尽,曾经说好的不杀降兵,然而人家投降之后,他倒好,刷刷将三万降兵直接坑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