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偷躲在秦叔宝身后的尉迟敬徳闻之,脸上的神色变来变去。
房玄龄见状,低声道:“怎么了?”
尉迟敬德低声道:“房公,你说这李密脑壳是不是有问题?咋个瓜愣愣的,洛阳城内没有粮食,干嘛得换啊,这饿死了金条不也是李密的。”
房玄龄脸色一滞,片刻后才低声道:“估计饿死是饿不死的,饿死的只能是百姓而已,况且李密急需这些金银珠宝。”
“哦……饿不死啊!”尉迟敬德满怀遗憾道。
房玄龄:……到底是谁瓜愣愣的??
【拎不清、头脑发昏的李密在几天之后突然意识到这场交换让王世充迅速积累到了可以与他一战的军粮储备。
为了统一人心,王世充在洛水河畔建造了一座周公祠,说是因为自己梦见了周公,再之后他又假托巫师之口,以周公的名义催促洛阳朝廷出兵征讨李密。
顺嘴提一句,当年王世充建造的周公祠在许多年后的今天依旧还存在着,甚至成了一个旅游的景点。
王世充这一招可真是对症下药,因为他的士兵几乎全是楚地之人,这些人是非常吃这一套的,纷纷竞先争抢着要参与这一次的出征。
人一多,可挑选的自然也就多了,于是王世充从中挑选了精锐两万余人,屯驻在洛水之南。
九月十日,王世充在军旗上面写下“永通”二字,亲自率领着大军东进,在偃师扎营,并且在洛水上架设了三座浮桥。
李密见状,留下了王伯当守金墉城,而他自己则赶往偃师抵御王世充。
大战一触即发,李密这边在战前的军事会议上开始商讨要如何出兵。
这个时候裴仁基主张在瓦岗军分兵固守时,可以趁王世充大军出动后,再派出一支精锐兵力直扑洛阳,使得王世充的主力部队在偃师和洛阳之间来回奔波,等到他们的主力军疲惫下来,这场战便能胜利。
听起来裴仁基的这个建议还是有道理的,但李密不这么认为,他认为现在的洛阳不太可能攻下,因为洛阳城留存的这支兵力兵甲精锐、士兵意志坚定,并且为了粮食,这对他们来说是为了生存而战。
如此这般,这支洛阳兵必定难以攻下,李密觉得自己这边只需要拖住王世充的主力军队,不需十日,等他们粮食消耗殆尽,自然便不战而胜了。
李密的想法听起来也没有问题,甚至更为稳妥的。】
李渊摇了摇头,“哀兵必胜,背水一战者必定胜利。李密的想法才是最正确的选择。只需要固守城池即可。”
然而……众人摇了摇头,这世间杀人于无形的莫过于一味的吹捧。
【原本李密是一直坚守自己的想法的,但是当时单雄信陈智谋、樊文超等人极力地建言,让李密分出一支精锐前往洛阳。
毕竟他们不久之前才收下了一支新归附的骁果军,这次正是让他们立功的好机会。
李密一想也是,内部的骁果军和瓦岗军不和睦,这次让骁果军上,让他们立功,瓦岗军便不至于不服气了。
而且,在众人吹捧下的李密一想到自己居然大战了宇文化及尚且能够取胜,一支洛阳的孤军又何至足挂齿。
他也不想想,要不是秦叔宝透支生命的战斗,他这会儿估计已经在投胎的路上了,只能说,人确实不能飘,一飘你就完蛋了。
于是李密顺应了众人的意见,主动出击。他与程知节屯兵北邙山上,单雄信率军驻扎在偃师城北。
王世充先派了数百骑兵渡河先进攻单雄信的营垒。
李密派裴行俨和程知节前往支援,但是在交战中,裴行俨身中流矢坠于马下。程知节连杀数人之后将裴行俨然救起,两人共乘一马试图逃出战阵。
但王世充的军队在身后紧追不舍,士兵提枪刺向程知节,程知节反身一把夺了追兵的长枪折断,并且将身后的追兵直接反杀,这才保住了裴行俨的命,带着他远离了战场。
话说,秦叔宝、程咬金这两人可真是牛!和这倆上战场危机时刻,说不定还能捞你一把,真是安全感满满!】
此时的秦叔宝、程知节互相看了看对方,不由的呵呵笑了起来。
武将之间最是不容易服气对方,但秦叔宝和程咬金两人一路走来那可是非常贴的哥们,两人一起被天幕肯定,那简直是高兴翻倍。
尉迟敬德皱了皱眉头,这天幕怎么没将他一起说上去,他自认自己比之这两人武力值更强。
此时的尉迟敬德没有想到后世人反而更多的是将他和秦叔宝放在一起,因为他们倆竟是后世的两大门神。
李渊听到天幕夸赞大唐的将领也是非常高兴,他哈哈大笑道,“天下有志之士,尽数效力于大唐,朕甚感欣慰。”
【李密、王世充双方的第一场交战战到了黄昏时刻才各自收兵回营。
或许是李密和王世充曾经在洛阳死磕过对方那么长的时间,战争向来都是有输有赢的,所以这一次的失败,李密也没有在意。
很快,王世充便利用李密轻敌、营寨不设防备的漏洞,派遣了三百多名骑兵在夜里潜入了邙山埋伏。
天明之后,王世充在营中集结了大军,慷慨称词,告诉将士们他们的这一战是生死之战,如若赢了,大家都可以坐享富贵,如若输了,全部人难逃一死。
简单明了,没有任何咬文嚼字的称词,是个人都想要活着,将士们一旦知晓没有退路,那必定是无往不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