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02章
    虞世基的弟弟虞世南请求替自己的兄长赴死,但是被宇文化及给拒绝了。
    好险好险,好险给拒绝了,要是死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就得少一人!初唐四大书法家也得少一人。】
    虞世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初唐四大书法家?
    酸了酸了!没被天幕点到名字的文臣武将们恨不得拍大腿!
    怎么就没有他们的份呢?虞世南这家伙竟然还占了两项!
    李渊笑道:“虞世南的书法比之朕如何?竟然能被称为初唐四大家之一。”
    李建成连忙道:“父皇的书法当年河西郡的人可是争先拿回家当珍宝的,自然是父皇的笔墨更为珍贵。初唐四大家,被评比的这四人必定是朝臣或者读书人,父皇您是皇帝,肯定与这些人不是一个档次的,自然不会列为一起。”
    李渊哈哈大笑,这话说得甚是得他的意,他是皇帝自然不屑于这些人排一起,要排也是与各朝代的帝皇相比较,这才不坠他开国皇帝的威名。
    这些父子之间其乐融融,秦王李世民却是眉心一皱,为何将大唐称之为“初唐”,莫非还有中唐、晚唐或者唐末。
    朝代的更迭是必然,但一般一个朝代,比如前朝只会称之为“隋朝、隋末”,不会称之为“初隋”。
    若是如“初唐、中唐、晚唐”这般那么说明大唐的国祚的会有明显的转折点,从而将大唐划分了几个阶段!
    李世民这一刻不由主地感觉心被揪起来,希望是在某一个阶段,大唐更加蓬勃发展导致的划时代,莫要是出现什么动乱才好啊……
    思绪不由地发散,李世民顿了片刻才回过神来,心里嗤笑了一声,目前自己是否是唐太宗,天幕还未板上钉钉说过,他如今只是秦王,操心这么远作甚!
    与李世民同样敏锐的还有房玄龄、杜如晦,二人双双对了一下眼神,苦笑着转移开了。
    【隋炀帝杨广身边的朝臣也不是没有侥幸活下来的,比如裴矩,就是那个向杨广献计,让骁果军在江都成家的那位。
    他出于敏锐的政治嗅觉,早就察觉江都的局势将变,所以早就在日常的生活中对骁果军的将士们多有关照。
    骁果军的将士们也念在他曾经为他们向隋炀帝谏议让他们得已成家立业,所以骁果军士兵对他算是颇有敬意的。
    宇文化化及前来的时候,裴矩主动来到马前向宇文化及行礼,这才保住了性命。
    怎么评价裴矩这个老狐狸呢,这家伙真是精得很,会做人,不愧是历仕齐周隋唐四朝的墙头草。
    不过这个人也不是说就半点都不落得好,他曾用心经营西域,打击吐谷浑,设计分裂突厥。】
    躲在朝臣中的裴矩:……
    他裴矩就是个微不足道的小人,麻烦天幕真的不要再讲他了!!他不值得,还是多说说那些功臣吧!
    【江都兵变之后,宇文化及这个家伙在得知胜利之后,头也不晕了,手脚也不软了,他直接自称大丞相总百揆,立隋炀帝之帝杨俊之子,秦王杨浩为帝。
    没错,这熟悉的配方……他效仿李渊的行为,走李渊的路。】
    李渊:……什么都学,只会害了你!
    【而李渊这边呢,在公元618年的四月,已经进爵为唐王的李渊,谢绝了朝廷赐予的九锡封赏。
    与此同时,江都政变、隋炀帝杨广被宇文化及所杀的消息终于传到了关中。
    李渊这个“大隋忠臣”立刻哈哈大笑,哦……不对,说错了,立刻号啕大哭!!喜极而泣。
    真是天助他也…最容易落下口舌的事情,宇文化及居然先替他做了,可真是死得太好了。】
    感觉自己的脸皮被扒在地上踩的李渊:……
    群臣之间心领神会,垂眼忍住各自眼底的笑意,他们快憋不住了。
    天幕上的后世人怎么这么皮呢……
    【半个月后,公元618年五月十四日,隋恭帝杨侑便乖巧、恭敬地禅让于唐王李渊。
    六天后,李渊在太极殿正式登基为帝,看看这速度,六天就走完了三辞三让。
    当年汉献帝禅让帝位给曹丕时,那三辞三让可是足足走了九个月,这速度足可见这唐高祖李渊想要登上帝位的心情到底有多迫切了吧。
    唐高祖李渊将自己“唐公”的唐定为了国号,改年号为“武德”。一个伟大的王朝就此诞生了!
    对了,后世人经常调侃这个年号为“武德”的唐高祖李渊,却一点儿都不讲“武德”。】
    自认能征善战的唐高祖李渊气得胡子都要飞起来了。
    “朕如何不讲武德了?朕出身关陇贵族,这宗法礼仪自小学起,自认做人做事都很体面。怎么到天幕嘴里就不落得好了呢?”
    宰相陈叔达闻言,嘟嘟囔囔道:“或是有对比才显得您这般。”
    李渊说完时,大殿刚好落针可闻,于是陈叔达话语的内容便显得如雷贯耳。
    宰相裴寂震惊地看着自己的同僚,不是……你怎么敢的啊?你可也是皇上的另一位宰相啊!你是不想干了吗?
    大殿上一片寂静,陈叔达迅速反应过来,糟了……他怎么把心里话给说出来了。
    陈叔达立刻滑跪,胆战心惊:“皇上,臣知罪!臣被这天幕影响了,是臣口舌无状……恳请皇上饶恕臣的罪责。”
    李渊睨着眼看着对方,眼神凉凉,他心里冷哼一声,到底是裴寂最懂朕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