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9章
    这……这便是世界吗?大明之外,还有那么广阔的天地!!
    朱棣心底一阵阵火热,激动得眼尾都红了,“父皇……咱大明在世界舆图上仅仅占据了那么一些位置。”
    朱棣的未尽之语,朱元璋立刻心领神会。
    下一刻,他突然脸色大变,喊道:“快快快,来人啊,快照着这天幕画下来。”
    文武百官、宫廷内侍等全部自发地瞪着眼睛,有的在心里默默记着,有的冲进房室刷刷地画着。
    天幕上的地图放置了一会儿,大家东拼西凑之后发现居然真的将地图给描绘下来了,朱元璋顿时狂喜,恨不得仰天长笑几声。
    【朱棣是大明的明君,这个雄才大略之人的眼光很长远,不论他到底是出于什么的目的派遣郑和下西洋的,总之这项活动其实算得上是划时代的宏伟蓝图了。
    汉人皇帝“走出去”,步伐迈向世界,朱棣让郑和下西洋其实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只是可惜的是后来的皇帝都没有这样的目光和觉悟了。
    所以我们才说这是一个中国退出世界先进行列的一场告别仪式,因为当时的大明确实是世界上的强国,军事能力达到世界超一流水平,经济上,同样也是世界规模的第一,甚至其他的冶铁、造船、瓷器、丝绸等等都是享誉世界的。
    但之后,随着后来时代的固步自封,中国失去了这个一个机会加入世界先进行列,失去了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互通有无,一起发展的时机。
    看过刚刚的地图,大家都应该知道,世界是那么的大。当朱棣死后,往外交流的活动废除后的那段时间,世界其他的国家差不多处在停战的时间段。
    那段时间,中国的发明被阿拉伯人带到了欧洲,促进了欧洲科技的发展。呐~欧洲大概在这个位置。】
    天幕上的女子又放出舆图,指尖在上面画着圈圈。
    【接着欧洲有一个国家叫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什么叫工业革命呢?大概可以这么理解,就是工业的大发展,强劲有力地开始发展,是良性的发展,这一阶段奠定了往后欧洲科技创新的领先。
    科技好东西啊!
    像主播之前的电、电灯这些东西后来都是其他国家先发明的,而我们中国就是自这之后,完全错过了机会,导致我们后来要花费更多的时间、遭受了很大的苦难,艰难地去追赶世界的步伐。
    明明大明初期,我们中国在当时的世界上还是强劲的,然而转眼间,却被时代狠狠抛在了后面,中国和欧洲的差距越来越大,越来越大,大到最后他们撞开我们的国门,对我们进行了掠夺,屈辱的百年历史拉开了序幕。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科技的顶峰表现,之后,由于种种原因,当权者没有意识到“走出去”的重要性,使得中国科技几乎停滞不前了。
    就是在最后在他国的挨打下,我们才恍然回过神来,我们中国被时间抛在了身后,曾经“万国来朝”就像镜花水月一样散去了,直至今天,曾经错过那个时机导致我们现在还在奋力追着。
    落后就要挨打啊。】
    大明下气氛一时沉滞。
    朱元璋愣了很久,回想着刚刚天幕上放出来的世界舆图。世界那么大……
    当大明以及往后的朝代沉浸在自己那方世界里时,海外的势力却在飞速发展,那么当这些国家发展到超过大明时,两国交战,汉人岂不是就像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与强壮的男子对战。那样大明及往后的子民会遭遇到什么!
    朱元璋觉得自己后背漫上了一阵阵寒凉!
    “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挨打……”朱元璋急得在宫殿前团团转。
    片刻后,他突然停住脚步,用力地拍了下大腿,“哎!这下西洋不能废、不能废,咱老朱家应该放眼看世界,不能囫囵困在眼前这边小小的土地上。”
    方才被老爹指责散财童子的朱棣这时候幽幽道:“老爹,您刚才还说这是给咱大明的国库增加负累。”
    朱元璋怒道:“崽子,这时候还跟你老爹唧唧歪歪。”
    朱标沉吟道:“两全之策也不是没有。”
    朱元璋、朱棣、其他人顿时齐刷刷看向朱标,朱标摸了摸鼻子,咳了一声,“咱不一定要那么讲礼仪。”
    朱元璋恍然大悟,“对啊!咱不追求那些虚的,与海外交易便交易,只不过不要好大面子,不要手头松,该换就换,占咱们便宜那可不行。”
    朱棣点头,想着想着补充道:“咱现在已经有世界地图了,那个啥欧洲,咱要不要派人扎根在那里,等他们发展起来了,咱赶紧分一杯羹,最好占大头。”
    “不止欧洲,那些个地方咱都要放眼睛在那里!”朱元璋接着道。
    朱元璋、朱棣父子倆四目相对,都默默点了个头,这“走出去”不止咱要做到,还要让后面的朝代能够看到这“走出去”的好处,如此等到了天幕上女子所说的中国,我们汉人应该就不会再被海外欺辱了吧。
    天幕上的女子叹了一口气之后,缓了缓片刻,好像恢复了平静。
    【郑和下西洋,这个事件的好处和坏处,大概就讲到这里,现在我们再返回来说,“靖难之役”与“郑和下西洋”之间又有什么样的牵扯呢?
    其实广为流传的“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一是:宣扬大明国威,加强中西方的交流,二是:传言说朱棣要找寻失踪的朱允炆,但是或许有可能还有第三个原因,那便是“靖难之役”这场四年的战争带来的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