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最后朱棣的成功全部是因为莫名其妙的神风、因为其他朝廷将领的无能,要不是最后朱棣真的赢了,这是个无法抹没、无法去黑的事实,朱棣不知道要被骂成什么样呢!
对了,还有最搞笑的,就是这些文人还偷换概念,比如在东昌之战中,燕军确实败了,那确实没有什么可说的,朱棣也认,但这里在清朝文人笔下,就开始大势宣扬。
然而其他战役之中,比如夹河之战中,虽然第二天燕军是大获全胜的,但是第一天的时候,燕王还在试探能不能用让己方的大军往后退,然后他自己率领着精骑攻打朝廷军的东北角时,朝廷在何福的率领下,他们的阵仗确实没有乱,燕军在这一天并没有打赢。
但也不能是打输了啊!双方明明是处于持平的状态,但是在明末大清的文官看来,嗯!很好,你没有打赢,咱可以糊弄了,你没有打赢,那他们笔下,你就是这一仗大败了。
同理,在藁城之战中,最后燕军也赢了,但是第一天的时候,平安下了瞭望台之后,打击了一波燕军右翼的小规模迂回攻势,哎~这在文官笔下,这特么的又是燕军的一大败。
总之数不胜数,只要能将失败按在朱棣的头上,他们完全不管他们写下的那些历史究竟有多牵强,有多圆不过来。】
朱棣听着听着,脸都黑了,“我是掘他们家祖坟了吗?歪曲事实,其心可诛。什么狗屁不通的文章,偏颇太多,也能当史书?”
朱元璋投去同情的目光,永乐大帝……咱同情你。
朱橚安慰道:“四哥别生气了,现在这画幕出现了,我们大明下的百姓都知道事实的真相了,如今这么多人看着听着,这往后的文官肯定不敢瞎写了。”
文官:……虽然说的是明末大清,但总感觉被内涵到一样!
朱棣冷冷哼了一声,气煞我也~
【最最最离谱的,还有一个传言~那就是燕王朱棣攻下建文都城是因为一个太监告密,说的是这个太监跑到北平告诉燕王朱棣,说都城应天现在城防空虚,朱棣听了之后立刻率领大军攻下了都城……
呵呵~大家看看主播我的眼神……】
朱元璋一愣,看向画幕上那个侃侃而谈的小后辈,大明下的世家贵族、普通老白姓都下意识看着主播的眼睛,只见对方在天空之上,狠狠地翻了个大白眼。
朱元璋&朱棣:……
众人:……
好的,现在他们知道这个传言有多离谱了!
【来来来,咱其他的都不说,也不说这个谣言是从哪里传出来的。我们现在就来谈谈这个谣言到底具不具备参考可操作性。
首先我们现代古装电视剧里偶尔会有这么一幕,就是“八百里加急,边疆告急”,我们先来聊聊这一个。
八百里加急,这里的加急,急的是信件。一般来说,在古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古人每隔20里地就会设置一个驿站,而这些传递消息的士兵呢,一般是到了每一个驿站之后,立刻换人换马,重新启程。
不然的话,光靠一个人,一匹马,那是肯定加不了急的,而就算是这样,往往信件到了之后,人身体也是很难承受这一路上的超越身体极限的运动的,信件到了,人死了,马也死了。
我们明白这一点之后,就很好理解了。北平到都城都超过上千里,人家信使挑的都是身强体壮、武功高强的士兵,他们都扛不住,需要每一站换人换马,而你一个太监,当然我这里没有歧视太监的想法啊!
太监也很惨,就和古代女人裹小脚一样,都是在封建礼教下那些裹小脑的人搞出来的残害自己同胞的肮脏事情。
第46章
朱元璋愣住了,太监是自先秦时期便有的事情,他承认这是压迫男性的酷刑,但裹脚……
“这画幕上后世女子的意思是,裹脚对女人来说是一种同男人被阉割一样的酷刑?”朱元璋眼神稍带着些迷惑。
朱标点头,“听这画幕上确实是这个意思,且在后世对这一裹脚这一行为的风评应该是特别差的。”
朱棣猜测道:“同胞的意思应该同袍吧……裹小脑是颅内有疾,脑子有病的意思吧!所以裹脚这一行为是脑子有病的人做出来的伤害我们汉人女人的意思。”
文官听闻之后,立刻跳出来说道:“这怎么会呢?缠足可是贵族女子才能够做的事情,缠了足将来好嫁人,一双大脚谁会娶回家啊?”
大殿上突然安静下来了,那个文官在一边的安静中突然意识到当今皇后就是一双大脚。
他……无意中辱骂了一顿马皇后?!
跳出来的文官刷地一下双膝跪到了地上,脸色变得惨白,为什么为什么他老是这么控制不住嘴巴……当今皇上并不唐宋那种对文人相对抱有礼遇之人。
朱元璋脸色瞬间变得铁青,说谁都行,就是不能说他家妹子。
他正要发作时,听到天上画幕又开始说道:
【说到裹脚,就得提到朱元璋令人诟病的、及其残忍的两个点,一个就是据说他非常提倡“裹脚”这一点,裹脚残害了近千年的女性同胞们,禁锢女性的思维和身体。
另一个就是“殉葬”。
我们先说一说“裹脚、缠足”的事情,广泛的说法是说起源于五代时期,南唐后主的舞女,据说她非常能歌善舞,李后主便让人给舞女打造了一双六尺的金莲鞋。小巧的鞋子使得这名舞女的舞姿更加美妙,后来渐渐形成了一种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