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8章
    白天的时候,这波人马大张旗鼓地往保定到真定一带前进,到了晚上他们又暗溜溜地退回去十几里路。第二天,燕军又再大摇大摆地前进。*1
    这个套路虽然老套,但架不住好用啊,为什么?
    我们之前说过真定兵团在深州之战时,原本他们想南北夹击燕军的,没想到反而被燕军给掏了屁|股,自个儿被南北夹击了,真定兵团估计是被搞出心理阴影了,对于燕军他们是真的心慌。
    所以对燕军这波看似来势汹汹的模样,真定兵团相当谨慎,全部心神都在疑似大规模进攻的燕军身上。
    而燕军真正的主力,是的,你没听错,燕军真正的主力其实在天津附近集结,南下沧州由东北方向向西南方向前进,往德州的方向而去。
    我们知道德州兵团的盛庸、何福两人率领的朝廷军在东昌打败了燕军,还是在朝廷军的前锋被燕军打败的基础上,甚至还搞掉了燕军大将张玉。
    嚯~
    这会儿,盛庸、何福可谓是信心满满,士气爆棚啊!
    何福心想:哼~这燕军能有多厉害,还不是被咱一出手就给打了,想来之前的惨败一定是李景隆实在太废,换咱出手,那燕军早就灭了。】
    朱棣闻言,皮笑肉不笑的,冷哼一声:“狂妄如斯,咱就教你怎么做人!”
    朱橚和稀泥地打场面道:“哎,四哥别生气,这不是后世人编排的吗?说不准啊,这何福见你来了,其实瑟瑟发抖,强装的而已!”
    【敲重点!!诗诗说到的变数就出现在这里啦。原本燕军在南下的时候是打算绕到德州的后方攻打德州的补给线,然而,是的,然而在此时德州兵团接到了真定的求援请求。
    也许是出于上次打败燕军的激励,德州兵团居然主动离开了德州这座稳固的城镇避垒,德州兵团这么做的相当于我们现代敌人双方相互开枪,而其中一方在开枪前,主动把自己的防弹衣脱掉一样。
    我们不难猜测德州兵团的打算,德州想北上往河间去了,企图靠拢、支援真定兵团,再将已经被燕军控制的沧州夺回来。
    只能说德州兵团的想象很美好,然而现实很骨感。此时此刻,燕军主力军已经从天津南下了,两者猝不及防地迎面撞上了。
    这个时候,盛庸、何福齐齐一愣,心里大呼卧槽,燕军你特么的怎么在这里?他们瞬间明白燕王又搞事情了,仗不好好打,尽是搞些奇奇怪怪的策略。】
    “什么叫奇奇怪怪的策略,这叫兵不厌诈,哼~”朱棣不服气道。
    【需要注意的是,德州和之前燕军在东昌打的那场仗里,朝廷军虽然打败了燕军,但是朝廷损失的兵马比燕军损失的要多,大家还记得不,东昌之战前,朝廷军驻扎在滑口的前锋5000精骑就被燕军打败了,都指挥唐礼等人被俘虏。
    所以东昌之战朝廷军虽胜利了,但他们的骑兵数量锐减,这一点在后面的战役中会显现出来,这是朝廷军的短板。
    我们知道一个骑兵可以顶过好几个步兵!】
    第24章
    朱元璋盯着天上画幕,“一个精骑至少可以顶七名步兵。”
    武将们也纷纷认同,在战场上精骑调动起来往往比较有效率,驱动能力极强,而且这些个精骑个个是好手,能够在战场上当上精骑的也不是是浑水摸鱼的。
    因为精骑浑水摸鱼,因为立刻死在战场上。
    “燕军、朝廷军迎面撞上,双方人数悬殊,这画幕虽然说朝廷军的精骑在过去的战场中损失惨重,但这人数还是一力将十会啊!”蓝玉皱着眉头道。
    朱棣瞥了一眼蓝玉忧心忡忡的模样,心里奇道,这蓝玉不是对大哥忠心耿耿么,怎么这般担心咱的燕军。
    片刻后,他眼神一亮,是了,必定是那画幕上所说的,被咱的个人魅力折服了!
    “蓝将军,您就看着咱怎么将朝廷军打个落花流水吧。”朱棣得意道。
    朱元璋眉心一抽一抽的,怎么回事,自从这画幕出现,为什么他的儿子们一个个像个傻憨憨一样!他老子还没死呢?就这么开心想打他的朝廷军?
    【总之,燕军这次并不需要像他们一开始策划的那样,从德州的左边侧翼纵深迂回绕到德州的后方来个屁|股,双方一个从东北方向,一个从西南方向,就这么直接地在河北武邑县正面相撞。
    仇人见面自然是分外眼红,正月燕军的大将张玉阵亡,燕军因着此前战无不胜的原因,东昌之战的失败,大将的阵亡,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而朝廷军猛将死得太多,被俘虏的更多,所以并不像张玉死去那样令士兵们痛恨。
    话说回燕军和德州兵团相撞这一事,真定兵团由于距离和被燕军唬住的原因,大概至少需要三到五天才能接到线报,所以燕军为了避免真定兵团缓过神来,必须速战速决,打败德州兵团。
    这场复仇之战,德州兵团的主力士兵数量大约是燕军机动数量的三倍。敲重点!这场战役,无论是朝廷军还是燕军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甚至双方都在正月到二月春节的这段期间内,锻造特殊的枪械以及首次出现的特殊战车。
    这一场大战拼的就是组织度和策略!】
    特殊的枪械?特殊的战车?
    朱元璋、朱棣和众武将立刻双眸一深,这画幕对这两样东西好像特别赞叹一般,记下来记下来!一定要记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