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军告急,这个时候朱棣火速派人告知左右各两翼,这两翼抽出一万精骑,由朱能和薛禄统帅,与前军邱福的骑兵预备队,共一万多名骑兵火速支援前军各营。
这个时候朝廷左翼郭英队正在攻打燕军右翼李彬队,燕军右翼腾不开手去响应朱棣的抽兵之支援前军,所以燕军抽的主要是左翼骑兵。
然后朱能、朱棣通过观察发现李景隆的前军右翼攻击的趋势不显着,兵力不强,有一定的弱势,于是立刻让徐忠率领一小支精锐骑兵绕出自己的前军左翼,从李景隆兵力薄弱的前军右翼处,对朝廷陈晖的西北铁骑的侧翼实施打击。
燕军朱能率领的这支小精锐打着侧翼击杀朝廷右侧前军的心思,成功的插入了敌阵,使得朝廷对燕军的攻势形成了阻滞,为燕军张玉重整前军创造了时间。】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朱元璋看着朱棣道。
朱棣一愣,正想说些什么时,天上画幕又道:
【然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朱棣:……
【到这里我们应该要想想朝廷的右翼军是不是还在待命?
强调一下,朱能从侧面截杀的右翼军是朝廷前军的右翼,注意是前军的右翼。也就是前军一字排开之后,排在右边的前军,而非朝廷大军真正的右翼军。
所以,想起来没?李景隆早就在右翼等待猎杀时刻了。
朱能抽调左翼骑兵截杀朝廷前军右翼,留下了燕军左翼的陈亨和少数的左翼骑兵,这个时候朝廷真正的右翼军平安率领的辽东铁骑、吴杰的山西边军骑兵立刻对陈亨所在的、已经被抽调的左翼燕军发起了凶猛打击。】
“高!高!实在是高!”朱元璋拍手称快!
朱棣生气又委屈地看向朱元璋,“父皇,到底谁才是您儿子。儿子都快要被包抄了。”
“该!让你狂妄!想来这李景隆能打出这一阶段的仗也不能算废了。”
说着说着,朱元璋又补上一句:“虽说狗了点。”
同时,曹国公府李文忠看着儿子到此为止的战略布局,也不得不拍手称赞。
【让我们来锊一下,目前为止,李景隆打出的战略目的。
首先,他将强军压在前军,让前军去冲击燕军的前军,导致燕王朱棣不得不从左右两翼抽调骑兵来支援燕军前军,如此一来,燕军的侧翼定是空虚。这个时候,朝廷的侧翼军便来了个深纵迂回直击已经被抽调的布防空虚的燕军侧翼。
主播诗诗说得清晰明了了吗?李景隆这一步套一步,都是经过考量的。】
第15章
曹国公李文忠用力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哈哈道:“能走出这一遭,你的废物称呼也不是那么做实嘛?”
“所以,爹,你在开心什么?不是那么做实,但我还是败了,败了!”十一岁的李景隆气得眼眶红红,将手上的兵书甩在地上,“这兵书不看也罢。”
画幕又在继续说着,李景隆见他爹没注意到他,又偷偷地将地上的兵书捡起来,颇为爱惜地抚了抚,小心翼翼地塞在怀里。
【燕军左翼大宁的骑兵被打得惨败,而留守在燕军左翼的陈亨本人身负重伤。
而燕军后军的房宽和刘才得到消息,立刻率领了后军赶来支援了。
朝廷右翼的辽东和山西铁骑杀得正欢,一鼓作气,直接把燕军后军的房宽和刘才给打败了。
这里就出现一个问题了,燕军后军防备直接空虚了,至此燕军的左军、后军连遭重创,那么朝廷的右翼军直接打通了燕军正后方前进的最短通道。
战况到这个进程,我们来锊一锊,朝廷的前军对阵燕军的前军,朝廷的左翼军对阵燕军的右翼军,朝廷的右翼军直接将燕军的左翼军、后军打败,此刻正从燕军的正后方往前打,也就是说燕军被包抄了。
燕军情况不妙啊!!!】
朱元璋哈哈笑:“老四,你不妙了啊。”
朱樉:“瓮中捉鳖!”
朱棣:“呵,都说我是永乐大帝了。再不妙,也是被我解决了。”
朱樉:……靠!
这后世人好像在对老四欲抑先扬。
【朝廷右翼军的辽东铁骑、山西边骑将燕军的后军干得溃败。
中军朱棣得知这一消息,不得不从自己的中军预备军里抽出一部分兵马亲自去支援后军,而将中军留给里自己的二儿子朱高煦。
总不能真的让朝廷的右翼军从正后方打到燕军前军的阵地,那才真的叫前后夹击了。
这里插播一句,曾经有史料记载,燕王朱棣率领骑兵去支援后军时,打到身边只剩自己一人,靠着爬到山坡上假装做出招呼援军的姿势导致朝廷军这边以为有援军才一时犹豫,错过了诛杀燕王的绝好机会,而且这个一时犹豫的人是李景隆。
这里主播诗诗要给李景隆正一下名,这个是绝对不可能的,李景隆直到白沟河之战失败前他都在朝廷中军的位置,他与燕军的后军处(朱棣处)相隔了十几公里地,是不可能突然就空间大挪移,直接蹦到朱棣眼前去了,然后说是因为他的犹豫错过了诛杀燕王的机会。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那些史官要把白沟河之战失败的原因硬扣在李景隆头上的念头有多坚决了。
为什么呢?因为史官不可能说建文帝朱允炆实在太废,所以这个黑锅必须得有人来背,来证明朱允炆是被奸臣所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