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政策都是为了避免基层官吏找借口多收税,中饱私囊。”
“为了防止官吏中饱私囊,雍正时期还做了养廉银的改革,这些内容我们后面再详细说明,先说完我们的经济制度内容。”
【养廉?】
【和高薪养廉一个套路】
【廉洁是基本要求,居然还要高薪?】朱元璋不理解。
【都快饿死了,谁能保证自己不贪污一点口粮?】普通人也不理解朱元璋。
毕竟这年头道德修养高、宁愿饿死也不失节的人终究是少数,不然大家也不会歌颂那些圣人了。
“刚刚我们提到,清朝的赋税制度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脱胎于一条鞭法的摊丁入亩,由此可见,清朝的赋税还是有非常多建立在土地,也就是农税上。”
“但是事实上,清朝的土地大部分都不掌握在小农的手中。”
“我们提到过好几次,清朝在初期进行了大规模的圈地运动。”
“圈地,就是满人跑马,只要能跑一圈,那一圈里的土地都归他。”
“听起来确实很流氓,但是老朱家的皇庄和王庄采用的也是类似的做法,无非是明争暗夺的区别罢了,说到底,就是谁掌握了枪杆子,谁就有制定规则的权力。”
“这一规则,直到康熙朝才被禁止,在这期间,满洲贵族通过圈地,获取了大量的土地,这些土地被认为是国家所有的土地。”
“根据分析统计,当时的京畿地区被圈地二十万顷。”
【多少?你说多少?】
【二十万平方米我都觉得离谱,二十万亩已经是我全部的想象,万万没想到,还有二十万顷这种说法!】
【难怪那些老百姓要反清复明了,搁我,人家把我们村,我们隔壁村,我家,我所有亲戚家的财产都抢了,我也要反清复明啊】
【毕竟万一造反成功,失去的还能回来】
“单有地没人种也不行,所以那时候八旗还会抓失地农民回去种地,早期这些人都成为了包衣,中晚期就是佃农。”
“因为土地矛盾,当时农民起义和各种暗中造反的团体并不在少数。”
“同时,满洲贵族进入北京城后就下令,要求北京内城的汉人居民一律迁往外城,内城由满洲八旗入住,一方面是抢占房产,另一方面是为了皇城安全。”
【意思是现在二环内住的原住民,其实都是满人】
【北京就是满族的聚居地?】
【我以为满族在盛京沈阳才比较多?当初应该跑了很多吧】
“除了满族八旗的土地之外,当时还有大量的土地掌握在宗族的手里。”
“很多大的宗族,都会有族产,族产田地被称为义田,红楼梦里,秦可卿叮嘱王熙凤,就是让她要多购买义田。”
【所以抄家的时候,族产真的不会被抄没吗?】
【你都说了是抄家了,那是宗族的,又不是他家的,要是诛九族,义田也没用】
“古代的义田一般是由族人捐献、义田产出再购买形成的,义田的孳息一般被用于奖励优秀的族人、开设族学、赡养族中没有后代的老人,抚育族中没有近亲的孤儿。”
“理想情况下,当时的宗族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一个小民政部门。”
【理想情况下】
【宗族的风气差距真的很大,所以失去监管,就只能靠道德了】
【当时江南好像有不少族学的教学水平比书院还高】
【这种只要有一代出了个老鼠屎族老或者族长,风气就回不去了,劣币驱逐良币】
“在宗族之外,寺庙也担当了和宗族类似的责任。”
“当时的寺庙会施粥问药,扶助老人小孩和单身女性,并且会给老弱病残提供住宿和工作,这些功能和宗族非常相似。”
“而寺庙这些支出的来源,其实也是源自于土地。”
“因为满族自身喇嘛教的宗教信仰,当时的佛教寺庙并没有受到遏制,反而蓬勃发展,所以众多寺庙共同占据的土地也不是少数。”
“除了这些土地之外,才是普通民众和官员的私有土地。”
“这些土地一部分是垦荒获得的,封建王朝初期,大部分王朝都会鼓励垦荒,并且给予垦荒者土地,清朝也不例外,在顺治元年就颁布了垦荒令,因此部分农民获得了土地。”
“这些土地都是可以再次买卖,并且由子孙继承的。”
“而另外还有两种土地,是不能完全自由买卖条件的。”
“一种是从明朝贵族土地变为农民土地的田地,除了清朝贵族侵占的部分,剩下的田地都被清朝分配给了原本耕种的人,另一种招募人员在西北、东北地区开展屯垦,大家比较熟知的名词是民屯、军屯和商屯,这种屯田实际上归国家所有,农民需要同时缴纳赋税和租金,虽然清朝中后期逐渐不再收租金,田地也归耕种者所有,但是这两种情况实际中买卖还是受到了一定条件的限制。。”
“即使如此,清朝土地受限最厉害的还是八旗子弟的土地。”
“雍正曾经下令,八旗民众分到的土地不允许典卖给汉人。”
“嘉庆时期更是下令,八旗的旗房也不许汉人买。”
“那时候,如果被发现偷偷卖房买地给汉人,双方都会被治罪。”
【其实就是单位分你房子,是因为这是单位福利,你可以卖给单位的人,但是给外人,咱们家属院大区就不纯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