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49章
    【唔,这确实是愣头青们的合适职位】
    【人家只是热血未凉,怎么能说是愣头青呢?】
    【我记得一甲状元好像直接从六品?那岂不是考上状元就痛失当御史的可能性?】
    【众所周知,状元的文章最全面,榜眼的文章最四平八稳,探花的脸最漂亮,所以一甲三位应该也不太适合御史这个职位】
    【探花脸最漂亮这种事情,已经成为共识了?】唐朝早年的探花们惊讶问道。
    【那不然?还有皇帝本来定了状元,看到长相之后把状元调整成探花的】
    【长得不好看还有资格当探花?榜眼传胪,都是内秀担当】
    “御史和给事中权力如此之大,自然也是权力越大,责任越大。”
    “根据明朝法律规定,御史犯罪,加三等治罪,如果犯的是贪污受贿之类的罪名,再加重。”
    “可能别人贪污不到六十两还能保住小命,御史就是满门抄斩了。”
    【这个规定,是只要当过御史的都算吗?】
    【啊这确实严格了点,但是应该只有洪武朝还管用吧?】
    【说起来明朝好像有规定哪个地方的人不允许进户部?不知道御史和给事中有没有想过规定?】
    【啥?!老朱他还搞地域歧视?!】
    第141章
    朱元璋地域歧视的问题也进入了伍爱华的眼帘,在这里伍爱华必须要给朱元璋正名:“他不是地域歧视,他是纯粹地歧视每一个可能威胁到皇权的人。”
    朱元璋:……
    伍爱华解释道:“朱元璋不仅规定了江浙苏松四个地方的人不能进入户部,也规定了后宫不得干政、宦官不得干政,同时女官反而主要从这四个地方选拔,你能说他是歧视吗?”
    “其实与其说是歧视,不如说是防备。”
    “明朝的江西、浙江、苏松等地在朱元璋还是个割据政权的时候,是被张士诚管理的。”
    “大家都知道,张士诚和陈友谅是朱元璋称帝路上最大的两块绊脚石,但是通过与这些绊脚石的对战、攻伐,朱元璋不仅对他们领域的人记了仇,还发现了张士诚领地税收的实力。”
    “所以建国之后,朱元璋对这四个地方的赋税规定远高于全国其他地区,不让这四个地方的人当户部官员,就是害怕他们为了乡邻给四地减税。”
    【???他这难道不是税收歧视?】
    【江浙就活该交更多税赋?】
    【干同样的苦力,江浙能守一百,其他地方只能收七十,就算收江浙四十的税其他地方二十的税,江浙人民过的也比其他地方好啊】
    【税收本来就是国家调解贫富的手段,差异性税收也很正常吧,虽然确实不公平就是了】
    【那南京扬州那些地方也很富足啊!怎么就不用?】
    【那是他发源地,人家亲朋好友的亲朋好友都在,可不是要给优待吗?】
    看着弹幕上那些话语,伍爱华明智地没有过多探讨这个话题,只是借着大家都偏题了的机会,直接开始了民商事的内容。
    “其实明朝的赋税制度基本沿用了唐朝两税法的模式,分为夏季和秋季两个季节征收田赋,男子在十六岁到六十岁之间都要进行服役。”
    “但同时,明朝也采用了他们认为元朝比较好的方面,就是对于户口和田地的管理,有隐户和隐田的,一旦发现,都要作为刑事犯罪进行量刑。”
    “同时,明朝赋税负担不均一直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朱元璋驾崩之后,建文帝和永乐帝都屡次给江浙苏松四地降低税赋,但是整个大明,这四地的税赋压力依然是高于其他所有地区。”
    “很多人可能还会疑惑,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地区文风盛的很大原因是因为有生产力剩余,地区经济基础决定了整体受教育程度,为什么还说他们赋税重呢?”
    “就是因为夏秋税其实是定额税收,当地如果发生天灾,只有皇帝免税,才能不交税。”
    “而对于皇帝们来说,江南地区因为生活富足、存粮较多,而且人们不仅仅依靠种地生存,发生流民逃荒的概率很小,所以即使发生天灾,江南地区被免税的概率也是最小的。”
    “当时江南地区的小地主和大地主,以及工商业主的生活可能确实还过得去,但是普通百姓平民就不一定了。”
    “不过这些地区确实不经常发生逃荒,主要原因是在于他们充分利用了女性的劳动价值。”
    “苏浙一地,纺织业格外发达,女性成为家庭经济支柱的比比皆是。”
    【当时的人要是过得好,扬州瘦马是怎么来的,人家就想要卖女儿吗?】
    【而且秦淮河那些女孩子不也是被卖出去的?】
    【卖儿鬻女不仅仅是苏浙这四个地方的事情,全国都在卖,就是这些地方卖出去的更容易进烟花场所罢了,因为当时的人追捧瓜子脸鹅蛋脸细眉细眼的江南美女,不喜欢北方那种五官立体浓眉大眼大脸盘子】
    “其实两税法经过差不多一千年的时间,已经不太适合社会经济发展呢,所以在明朝中后期,税收方面的弊病非常多,皇帝甚至采用宦官去坐镇监管各地税收。”
    “皇帝知道宦官肯定会贪,但是他们贪了,收上来的也更多,而且宦官本身没有子孙,自己好享受,只要贪了就会显摆出来,不想用他们呢,抄家的时候完全没什么助力,不仅文臣武将叫好,其他想要顶替他们的宦官也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