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38章
    不过看着大臣们一言难尽的目光,朱标昂首挺立,一一回视回去:我爹爱我这种事情,难道需要怀疑吗?!
    直到朱标看到朱元璋的眼神。
    爹,所以爱不会消失的对吧?
    第134章
    朱元璋轻轻哼一声,决定给大儿子留面子,等只有两个人的时候再好好讨论一下他打算怎么对他爹定下来的法律。
    给朱棣背了锅的朱标也有预感,但是想想自己的好大儿朱雄英和亲娘马皇后,觉得这波胜券在握,不用担心。
    其他朝代的人有些不明白:【他爹爱他和他变祖宗之法有什么联系?】
    别说其他人不懂了,就是永乐朝的大臣第一次面对朱棣的说法的时候脑子里都是蒙的:啊,你爹爱你,所以?
    大臣们就是想破头了都没想明白,你爹爱你和你干这事有什么关系?
    你爹爱你你还这么对待他留下来的政策?
    而且你爹真的爱你吗?
    当然,这三个问题没有人敢问咱们永乐大帝。
    笑死,要不是朱棣是个自己打下来江山的皇帝,哪个大臣愿意听他说什么他爹爱他的废话啊!
    伍爱华看到弹幕上满屏幕的疑问,不由更想笑了。
    想笑的伍爱华说道:“永乐大帝说了,因为我爹爱我,我爱我爹,所以你们都没有我理解我爹,我爹的意思就是这样的!”
    ???
    朱元璋看向自己的好大儿:咱标儿有这么无赖吗?
    看完之后朱元璋又开始生气了:肯定是那群大臣倚老卖老,才让我标儿不得不用这种办法!
    名声受损的朱标第一次怀疑自己以后是不是得了失心疯。
    一个人杀穿了大明疆域的朱棣乐呵呵的:老爹还是好用!
    虽然难以理解永乐大帝的脑回路,但是大家都明白过来他是怎么强词夺理的了。
    反而是有机灵的老兄弟拍朱元璋马屁:“太子日后是永乐大帝,想来干的非常不错!”
    朱元璋听了之后满意地谦虚:“只盼着太子能够戒骄戒躁,守好咱大明江山。”
    朱元璋这么说着的时候,就听到伍爱华说道:“一开始的时候我听到这个故事,也和大家一样哈哈哈,觉得明朝的皇帝好玩,但是后面我学到了朱元璋的立法,不得不说,后面的皇帝变的对!要是不变,怕不是大明都活不过元朝,哪里还能有两百多年的国祚?”
    “朱元璋的法律,只适合治理机械生命,不适合治理咱碳基人类!”
    朱元璋一听就特别生气:【《大明律》哪里不好了?!】
    伍爱华还在继续说着:“只有机械生命那种一板一眼不知道疲惫不知道偷懒的才能够适应洪武时期的治理,咱们碳基人类真的做不到。”
    不知道什么是机械生命和碳基人类的朱元璋还在问朱标:“这机械生命是什么人?咱们科举能不能多选拔点这种?”
    朱标:不是,爹,咱科举还有这么多人参加就不错了,您还真的指望他们夙兴夜寐倒贴钱给您干活啊?
    朱元璋:仇恨周扒皮、质疑周扒皮、理解周扒皮、成为周扒皮!
    朱棣想到被自己改的那些规定,丝毫不心虚:要是有官员敢说祖宗之法不可变,朕就让他按照洪武朝的工作量上班!
    洪武朝,唯一一个比现代996加班还要厉害、剥削还要严重、反腐还要严厉的朝代。
    钱少事多离家远,老板还阴晴不定喜欢搞大逃杀,伍爱华一开始的时候都不能理解为什么那时候还有那么多人靠科举:活着不好吗?
    后来伍爱华明白了。
    伍爱华也在直播中告诉了这些还不知道自己未来会倒霉的倒霉蛋们。
    “老朱严格到什么程度呢?这么说吧,比如说国子监。”
    “他聘请了有史以来最严厉的国子监祭酒之一,给考生们定下来严格的学规,学生们不服气,他说了,谁要是违反学规,要么全家流放,要么全家从军!”
    “怎么样算违反学规呢?不好好学□□是考不及格,和老师有矛盾吵架,都算。”
    “处理地最厉害的,是一个考生说自己不想学习了想退学,朱元璋直接杀了他!”
    “咱老朱家,没有退学!只有丧命!”
    “不学就是死,咱问你,今天还敢不好好读书吗?”
    国子监第一届学生:不敢不敢!
    学生们只觉得欲哭无泪:现在退学也来不及了吗?
    伍爱华继续说道:“朱元璋还有一些奇葩的立法,比如他规定,军人学唱曲,割舌头,下棋,砍手,蹴鞠,砍脚,做生意,发配边缘充军!”
    【难怪明朝人都不想当军户,这是啥兴趣爱好都不允许人家发展?】
    【不是说张居正李东阳都是军户吗?他们难道不下棋?】
    【第一,张居正和李东阳不是洪武朝的,第二,他们都考上进士了,就不是军户了】
    伍爱华这么说的时候,朱元璋还觉得自己很有道理:“当兵的不认真操练好好打仗,天天唱曲踢球下棋做买卖,算什么事?咱大明的队伍还能打吗?!”
    看着理直气壮的皇帝,大臣们默默地为军人和自己都鞠一把泪。
    伍爱华还在继续说着:“作为一个朴实的老农民,朱元璋认为,你做学生和军人的就应该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不务正业的,杀了也是应该。”
    “不仅对学生和军人这两个整体,对于整个朝堂、整个大明,朱元璋都非常的一视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