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33章
    【我刚想说这不就是少数民族加分?现在发现用美利坚高校类比更合适】
    “而且根据历史记载,不同种族的试卷也是不一样的。”
    【这就相当于全国卷有不同分数线,地方卷难度差距巨大了】
    【这都是老操作了,别说元朝,就是明朝汉人江山,江南的卷子都比其他地方难,还分了南北榜呢!】
    看到这些类比,伍爱华不为所动地继续说道:“而且汉人不能担任军械仓库的官吏,不能担任中书省丞相、不能担任御史台的御史大夫、不能担任枢密院和军机要务有关的任何官职,当然也就不能当枢密院老大。”
    “在蒙古人这般严防死守之下,朝堂还是被汉人渗透甚至架空了……”
    “就好比印度人发现冒充黑人能够获得美国大学更好的offer和更多的奖学金一样,汉人也发现冒充蒙古人和色目人是当官的捷径。”
    “毕竟咱们都是东亚黄种人,不想印度高种姓和低种姓在外貌上就难以冒充,所以懂得都懂。”
    伍爱华这话说完,蒙古人都炸锅了:啥玩意儿?汉人冒充蒙古人?!冒充色目人?
    不对啊!色目人眼镜的颜色都不是棕黑色,要怎么冒充?
    成吉思汗和忽必烈都惊呆了。
    元朝中期和末年的皇帝们倒是见怪不怪:打击了许久,甚至连朝廷都分不清,这些按照蒙古习惯生活的人到底是哪个民族?
    反正多代混血,能分得清才奇了怪了。
    【这是不是,来了就是深圳人?】
    【我有我的计划,不愧是咱们擅长山寨的劳动人民!】
    【别说,你还真别说,我蒙古舍友除了比我高点、毛发浓密点,完全看不出其他民族区别和特征】
    【蒙古族是不是会比较大脸盘子?】
    【那是央妈为了体现民族特征选取的最具有民族长相特色的人上镜!事实上能分清才有鬼!】
    古人也忍不住提问:【那还有户籍问题呢!又不是穿上蒙古衣服、生活学蒙古的习惯就是蒙古人了】
    【就蒙古那个户籍管理水平,能禁得住咱们胥吏的造假?元朝最大的错误就是没禁止汉人管钱账户籍】
    【有钱能使鬼推磨啊!】
    【立法如果不能公平公正,咱也不是不能高考(划掉)科举移民】
    【笑死,还搞民族等级,傻了吧!】
    还没吞并金国的蒙古人面面相觑:咱就是说,现在学着汉人立个族谱还来不来得及?
    第131章
    “任何法律只要有不公平的空间在,就难免会成为有权有势有钱的人的自留地。”
    伍爱华说着,看到弹幕中有些人不以为然,不由举例道:“很多人都以为元末的农民起义只有汉人参加,那些凌驾于汉人之上的少数民族并没有加入。”
    “但是事实上,起义军中也有不少蒙古族的存在,原因也只有一个——他们也活不下去了。”
    “在元末,蒙古人起义想要推翻元朝的比比皆是,而汉人誓死捍卫元朝统治的也比比皆是,这些人之间的矛盾并不是因为民族,而是因为阶级,就好比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矛盾,从来不会因为性别和民族,都是因为剥削和生产资料。”
    伍爱华这话一出,不少蒙古人都觉得心神一震。
    就连追随成吉思汗推翻金朝统治获得蒙古人生存空间的战士都觉得茫然:以后自己的子孙,会因为活不下去而和汉人农民一起想要推翻元朝吗?
    这个问题注定没有人回答。
    弹幕中倒是讨论的很欢快。
    【别说,我记得朱元璋的军队中就有从小兵爬上来的蒙古族大将】
    【主播说的一点没错,难道我作为人吃猪肉的时候,还会分辨黑猪不能杀,只有白猪能杀吗?】
    黑猪和白猪代替不同民族的说法很容易就被所有人意会了。
    【别说老朱,就是燕王手下好像也有蒙古将领,当时他们在燕王封地可是要负责警惕北方蒙古人来犯,这不也自己打自己吗?】
    【很正常啦!只有汉人的时候,战国七国都能打成一团浆糊呢,还有五代十国不也是?蒙古人只是部落联盟,打起来多正常?】
    伍爱华这时候还在说道:“如果没办法确定自己的家人孩子未来能够千秋万代永享富贵,那么最好就别在立法的时候留出权力寻租的空间。”
    各朝各代的法家学者和立法者都同一时刻看向了天幕。
    天幕上的伍爱华还在说着:“其实这一点古代封建王朝的所有立法者都知道,只是屁股决定脑袋,他们实在是做不到。”
    “譬如说他们在条文中有偏向,但是也知道只有确保司法公正,才能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
    “在司法程序上,唐宋元都在竭力避免司法的不公平。”
    【司法不公平则是,完全没办法避免,毕竟审判者也是人啊】
    【但是只要制度设置得当,就能尽量避免不公】
    在伍爱华开始科普元朝司法程序的时候,忽必烈摸着光秃秃的头顶(元朝男性发型)问手下:“现在就已经有蒙古平民活得不如汉人富户了吗?”
    没等手下回答,忽必烈忽然一笑:“肯定有。”
    不说别的,就说自己朝堂上那些汉人官员,难道不比蒙古普通战士活得更滋润吗?
    只是治理这个国家,不用汉人官员又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