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9章
    村民们也不违心的吹捧:“要么怎么说李大娘聪明呢?看官府和豪商都没想到这个办法!”
    其实哪里是官府和豪商没有想到这个办法?
    古代八百里加急能跑死人跑死马,天幕上发弹幕马上就能知道,难道古人不心动吗?
    他们不这样做,就是两个理由,一个是需要通知的内容很多都是需要保密了,另一个则是很多内容都是天幕屏蔽的范围。
    这两个理由一叠加,用天幕传递信息的实用性就大大降低了。
    譬如豪商,本来要传递的信息就是:西边这里粮食便宜但是布匹涨价了,快点带布来抢占市场!
    这种信息说出去,和资敌有什么区别?不等自己的人来抢占市场,市场已经被离得近的人抢没了。
    至于说帝王官府,那就更需要保密了。
    皇帝命令当地军队偷偷去擒拿封疆大吏押送回京,然后发弹幕让封疆大吏看到提前逃跑?
    而真正紧急的军政大事,比如告知a地驻军边上b城被草原民族围了,它偏偏就发不出去。
    不过帝王们终究是不甘心,已经开始研究有没有传递信息的办法了——密码这种事情,也不是民国之后才发明的。
    西方公元前就知道用小语种士兵传递密信,古人相互派间谍,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要对传递的信息进行加密,免得别人拿到一看就知道你说了什么。
    像是那种写个藏头长诗,再用每句话的第一个字对应一张对照表翻译回原本想说的话,也不稀奇。
    之所以君王大臣们没有做,无非是密码本送去各地需要时间,以及没有大事的情况下,不想使用太多密码,免得被人收集破译。
    除了密码本之外,古人还做了不少工作。
    各朝各代都设立了弹幕抄写官。
    因为弹幕实在走得太快,这个抄写官还是个庞大的团队。
    秦始皇嬴政这时候身边就是一个小箱子的丝帛,都是这次弹幕的内容。
    一般情况下,嬴政处理政务用的都是竹简,但是竹简雕刻起来太麻烦,为了在短时间内抄写更多的弹幕内容,也只能奢侈一点用布料记载了。
    和秦始皇有同样困扰的只有先秦国君和刘氏帝王了。
    譬如李世民赵匡胤朱元璋等,用的都是纸张,而且还是一份整理版本、一份原始版本。
    倒也不是帝王多疑,一定要看原始版本,而是古人欺上瞒下的功力确实厉害,哪怕是开国帝王,心里也清楚,如果自己只看整理版本,那就是官员们想让自己看什么,自己才能看到什么。
    毕竟天幕的弹幕那么快,有些信息就算自己看到了,知道他们隐藏下来了,他们也可以借口说抄写官们没有抄下来。
    帝权和相权(或者说官员权力)的斗争,贯穿了封建王朝的始终。
    不过伍爱华之前输出了男女都是牛马谁好用用谁的观点,倒也不是没有影响君主。
    朱元璋就将目光看向了宫中的女官。
    虽然朱元璋打心底觉得女人没本事,但是转念想想,自己手下那些官员中,蠢货也不少,不说别的,就说有些事情用男人,还要担心他谋反,用女人,她们可翻不出天来(朱元璋个人观点)。
    冲着这一点,也不是不可以用女人来干活。
    连朱元璋都这么想了,女子地位还算高的北宋之前以及元朝贵族阶层就更别说了。
    李格非发愁地看着兴致勃勃要报名参加科举的女儿。
    没错,宋哲宗的效率真的很高,他迅速就让人在今年的科举中增加了女子考试的机会。
    看着像个斗志昂扬的小公鸡一般的女儿,李格非最终还是没把打击的话说出口:“女儿啊,虽然你确实有才气,但是你才是个豆蔻之年的小丫头,凭什么觉得自己能够碾压人家做了几十年学问的人啊?”
    几十年前,苏轼则撺掇苏八娘也和自己一起备考科举:“有备无患!朝堂诸公要是开了女子科举呢?”
    “我都没怎么学过这些内容,哪里能参加科举呢?”苏八娘拒绝道。
    “科举又不是只有一次,姐姐你学个两三年再考就是,我和子由都这么聪明,姐你肯定差不到哪里去,到时候我们苏家就不是父子三进士,而是父子四进士了!”
    苏八娘:有没有可能,家里一次性出了两个读书苗子,就已经用光了所有的运气?
    不过苏八娘确实是聪明人,幼年读书识字速度也很快,所以弟弟拉着,她也就跟着学了,毕竟基础内容对她来说,并不算有难度。
    唐朝的鱼玄机看着温庭筠,神色天真妩媚:“如果我去参加科举的话,有机会和老师称为同僚吗?”
    温庭筠笑了笑,只是说道:“那可说不准啊。”
    青年李世民闯进了已经开始郁郁而病平阳公主跟前:“阿姐,你难道不想争一争自己应得的吗?”
    谢道韫看向伯父:“侄女想要当官!”
    嗯,九品中正制,不用考试,王谢之家的权势,也足够让谢道韫初任就是大官,关键就是看谢家掌权人是否同意罢了。
    曹操思想是真的开阔,秉持着一切为我所用的想法,当即就把蔡文姬拉出来做了个靶子。
    曹操还专门告天下,女子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有本事的我曹丞相都回重用!
    什么?天幕只是说了女子智商和男子没有区别,体力比男子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