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晏将砍好的鸡块焯水,再放入瓦煲内,里头还有淮山、莲子、红枣枸杞、板栗等,中火烧开,转小火慢炖。
“嗯,防不住。”
贺晏说,他倒是想藏死了,但不可能。
尤其是和薛家做了生意后,他们的腐乳在他们手是小打小闹,在别人手就不是了,那个大户拿了方子怕是得挣得盆满钵满去。
他们是搭了薛家的路子,但人家和你做生意,也断没有帮着保护方子的责任。
至于其他大户想要方子,有太多的方法折腾他们让他们没办法做生意,他们根本防不胜防。
眼下这个是卢家,接下来又是谁,还不如就这么被偷了看去。
毕竟……里头还有很多门道,看着简单却不是那么轻易就学会的,再加上做腐乳一次又需要大半个月,来回折腾几次,那时间不就任由他们发展挣钱了么。
至于之后真被学了,那也没法子,这事只能推后却没办法制止。他们不可能真的把腐乳方子捏在自己手里的,只要做工的人多了,还是会有泄露的可能性。
而且他们家从没有教过其他做腐乳,别人做的怎么样与他们无关。
余满点点头,“哎,还以为和薛家做生意是好事呢。”
他一脸愁容,没想到事情还这么多。
还不如当初他们开豆腐摊子呢,挣得也不少了。
贺晏把鸡毛清洗干净放到一旁晾晒,等干了就能做几个鸡毛毽子出去,“是好事,这卢家显然不是第一天盯上我们的。都是做豆腐的,他们自然会偷着学,之前开豆腐摊子那刘娘子还不是一样的。”
时下经商风气就是这样,没有什么正版盗版之分,你靠着某样东西发家了,之后势必就是各种东施效颦之物出现,又或者直接学了个十足也不一定。
有道德底线的人自然是鄙夷这种行为,但剩下的人一些会选择加入其中。
“那倒也是,先时沈记不就是被他们抢了走嘛,那我们的素鸡岂不是也……不对,素鸡没那般好学。”
“好啦,操心个没完了去,快看看饭蒸好了没有,蒸好了我们一起去接小冬。”
贺晏亲了亲他的脸颊,柔声说道。
“好,小冬他们要放农假了,是该早些出门接人。”余满被亲了后,心情有些恢复过来了。
每年七月底,书院就会开始放十天到半个月的农假,余冬他们是蒙童,自然这农假就长了些,有半个月之久。
这个时候太阳已然没有那般猛烈,但田里的农人还是大汗淋漓的样子,偶有微风吹过金黄色的稻田梭梭作响。
秋收来了。
第82章
虽说秋收与县城关系不是很大,但店里的生意多多少少受了影响,酒楼食肆的订单倒没见减少,但零散过来买豆制品的客人少了。
就连时常过来的花婶子李夫郎他们,都好些时日没过来。
因此,店内到了申时就基本上没有客人进出,店铺早了一个多时辰帮忙,余时仁他们便早一些回家里帮忙。
村里秋收忙得不可开交,这会儿家里有地的人家可没人顾着挣不挣银子,都在忙活着收割稻子呢。
别说上年纪的老人了,就连怀了身孕的妇人夫郎、七八岁的孩童都挽起裤脚下地去,就为了抢收。
眼下还是天晴,偏这种天气最是多变,要收割稻子不及时,稻谷沤在地里一年也就白干了。
贺晏他们因为将剩下的水田旱地都交给了沈大平打理,总算是得了喘息的功夫,一整日窝在家里也不愿意动弹。
刚开始割稻子的时候,贺晏没打招呼,就从埠头那边请了十几个短工过来给三叔和大伯家帮忙。
因此整个河西村忙忙碌碌,就连平日不愿动弹的懒汉都爬了起来,也就平日见不到人的余满他们稍微闲一些。
倒也有人忙活的时候说些酸话,只不过没在他们面前说嘴,贺晏便也当不知道。
晌午过后,贺晏将席子铺在屋檐下的地面,已经许久未有过这般惬意的午觉时间了。
八月初的日头已经没有那么毒辣,乘在阴凉处就算不用扇子,也能感受到风中带来的阵阵凉意。
树叶梭梭,梢头的大枣有拇指大小,尾部已经从绿色变成红色。
风一吹,余冬嘴角翘起来,仿佛睡梦里都带着枣子的香甜来。
时间过得慢悠悠,贺晏率先睁开双眼,灰色的屋檐、湛蓝色的天空映入眼帘,他从席子上坐起来。
用力伸了一个懒腰,真是一个舒服又惬意的午觉。
紧接着就是余满,最后才是余冬。
三人洗漱完,便开始念书认字。
念了十几天书,鲁夫子已经给余冬单独补课,将毛笔的特性讲解一遍,便让他进行每日的练习。
一天只练三个字,便是《三字经》的半句半句地往下练,一个字起码一天得对照着练个二十遍才算完成。
而放农家的半个月,然而余冬的课业也是不少,不仅要每日写五个大字,还要将三字经前半本通读通背。
三个人把桌子收拾利索,一人坐一个角开始识字认字。
过了好一会儿,余冬放下毛笔问。
“哥哥,我还有两个字,可以等会儿回来再练吗?”
余满也在桌子的另一侧练字,要想识字就不能不动笔,“嗯,可以啊,怎地,你要出去找人耍么?”
“对啊,”余冬等待墨迹干透,将写好的课业收起来,“牛蛋哥他们要捡稻穗哦,我也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