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4章
    门外见过礼,步入正殿,兴和帝打量了一圈,笑道:“怎么不见皇婶?”
    “劳陛下惦念,内子体弱多病,前阵子拘在寝殿里养着,闷坏了,今日精神刚好一些,便与我在前院中理书,刚又喝了药歇下了。”温承解释道,“不及上前拜见,还请陛下恕罪。”
    “唉,皇叔哪里话。朕原是想着召你们到宫中一聚。可宫闱多是女眷,恐是皇叔担心出入不便才再三推拒。”兴和帝叹息道,“还是太后思虑极是,说是我们一家人本就亲厚,皇叔恐也不会见外,皇婶怕是真病了。故而让朕赐几名太医前来诊脉。今日朝中无事,朕来的时候便带了几名太医过来,正好给皇婶瞧瞧。”
    说着,几名太医上前躬身行礼,温承看了一眼打头的太医,道:“陛下万金之躯,内子感染风寒之症,若是让冯院正进去,万一过了病气,恐对陛下不虞,还是另命人进去更为妥当。”
    兴和帝沉思一瞬,答应了,示意另一名太医进去。
    寝殿中,钟贵将大夫迎了进去,走过两层珠帘,大夫待要上前,钟贵将人拦住。
    “刘御医是兴和年间入的宫,当年皇后抬举,想必还记得吧。”钟贵轻声道。
    “娘娘对我有深恩,没齿难忘。”刘御医勉强笑道。
    “你既得沐大恩,该一心报效才是。可我记得,前些年陛下将李妃废为庶人,原是想留她一命,可她却在喝了你的药之后,离开了人世。”钟贵低语道。
    刘御医脸色一白,看向钟贵,当年他奉太后命如此行事,原以为没有人知道。可若是此事一发,太后和皇帝皆是容不下自己。钟贵声音依旧很低,问道:“高大夫可知道待会如何呈报陛下?”
    刘御医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道:“天寒地冻,王妃恐是吹了风,导致风寒症候,又因着饮食不调,致使病症反复,须得仔细调理。”
    钟贵满意道:“高大夫所言甚是。”
    他们说话的声音很小,帘帐后面的薛映都未能听清。方才自皇帝走入殿内,薛映躺在床上,原是有一点紧张,因着温承说了无事,再加上他远远听到兴和帝说话声音平和,故而渐渐放下心来。
    不一会儿,高御医与兴和帝回禀,对答果如之前所说的那样,并与其他御医,一起看了端王府所保存的脉案和药方,议了一回。
    兴和帝对这个结果并没有兴趣,耐着性子等了一会儿,冯院正上前道:“虽是风寒,可是症候反复,恐是有风热之状。”
    “你的意思是?”
    “也许是王府中有人发烧,传染给了王妃。”
    另一名太医道:“前阵子属下去礼郡王府诊脉,侧妃虽是得了风热之症,可脉息却与寻常症状有些不同,臣等商议过,恐是新近出现的一种时疾。”
    兴和帝眉头一紧,担忧道:“既是传人,倒是不好,这该如何?”
    冯院正上前为君分忧道:“王府上上下下这许多人,很难找出谁第一个传染的王妃,可这病到底传染,若是能排查出一些得过此病的人,对王妃的病,倒是大有裨益。”
    “如此甚好。”兴和帝答应着,“那就由你们今日好好为王府的上下人等诊一诊脉象。”
    第42章
    兴和帝开了口,温承没有拒绝,只是命钟贵去传几名管事带着名册过去。几个太医被人接引着,去了旁边一间收拾好的屋子问诊。
    温承已然明白兴和帝的用意,心里并没有什么波动。不过今天来问诊的,哪怕看出花来,也找不着真正有孕的人。太医院的那群人再如何医术高明,可他们治病开药一向小心,明面上从来不敢用猛药,若非亲眼得见,一时也想不到竟会真的有男子用了生子药。
    叔侄两个坐在那里闲聊,倒是一副宾主尽欢的样子,待冯院正上前说了问诊的结果之后,兴和帝发现府中果然没有美姬怀孕,面上愈发喜悦。
    薛映凝神躺在里面听着,隐隐约约听到只言片语,心里担忧,悄悄地起来,站在帘幕后面听着,发现不过是往年过年的一些热闹,并没有要紧事情。听了好一会儿,薛映觉得无聊,正要回返,忽而听到兴和帝叹息道:“朕观皇叔与皇婶感情甚笃,可惜不能开枝散叶。昔日父皇母后曾为皇叔选妃,取中的是陈国公府吴氏女,只是当年皇叔因战事紧急不能返京,故而作罢。而吴氏女痴心一片,就此长居道观之中,不问婚嫁之事。前阵子陈国公府获罪流放,吴氏愿与家人一同赴苦寒之地。太后那日与我提起当年那段因果,朕想着她多年来不问世事,今遭被家人牵连,倒是命苦,不若成全她一番苦心。”
    兴和帝用太后所言来做托辞,温承道:“十几年前的事情了,当年皇兄并未说定,她也并非因我而出家,想是有人传岔了。”
    “哦,那可能是有人以讹传讹。不过皇婶到底无法生育,为绵延子嗣,皇叔还是早做打算。是朕糊涂了,吴氏是罪臣侄女,终究不妥当,朕回宫后再请太后择一女为侧妃,早日诞下世子。日后朕告祭皇陵,也好慰父皇在天之灵。”
    “臣幸得妻子相伴,一生足矣,并不强求有孩子。”温承道。他心中思忖,这么多年他未有子嗣,兴和帝对此颇为满意。可是代谋朝篡位之人从来没有一个人是为了自己的子嗣计较的,不过是为了自己的私心。对他们来说,只要大权在握,孩子总会有的。兴和帝却总是想不明白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