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章
    常年积累下来,进山生存一段时日,对薛映来说算不上困难。没用多久,他便收拾了一个常用的包裹出来。
    收拾的过程中,他听师爷说温承带了数十人,想要潜入到山里,调查失去踪迹的使者究竟为何失踪,是否被人所害。待出门去,他看见队伍里牵着好几条狗,不禁白了脸色。
    温承站在院落里吩咐下属周荃,正好捕捉到薛映的表情变化,问道:“你怕狗?”此行带着的狗算不得大型犬只,是军营里能够闻气味的搜寻犬,只有獒犬一半大小。
    薛映一手紧紧拽着包袱,另一只手在袖中攥紧:“没有。”他强撑着镇定,尽量没有露出破绽。
    温承行军打仗多年,见过许多行当里的人,一眼便能看破他的掩饰。“这一路我们都会带着狗,你确定要跟上来?”
    温承的语气并不严厉,只是在提醒。但这话听到薛映耳朵里,似是变了一层意思,他吸了口气,回答道:“我不会拖累你们的。”
    小时候他一个人从外面回来,半途遇到堂弟牵着狗让它咬他。他记得狗扑了上来,将自己压在身下,他拼命的挣扎却因为力气不够没有任何效果。如果不是姑姑家的表哥及时将狗拖了下去,不知道要出什么事情。
    那时候闹得厉害,街坊邻居都出来瞧。婶婶冲出来将堂弟骂了一顿,薛映只以为是小孩不懂事,便没有太在意。现在他后知后觉地明白,这家子人对他早有打算,只是因着拿了他父母的银钱不好做得太明显,或是想看他长大,能不能产生其它利用价值。
    温承没再说什么,示意队伍出发。队伍里皆是温承从北边带来的下属,只薛映和另一名向导是本地人。向导名叫李二,是山林里行了数年的采药人,此次得了大价钱同意引路。薛映见过他几次,算得上相熟。
    出发伊始,薛映找李二问了些事情,知晓要经过的地方,大半是自己曾经走过的,心里有了底。
    一行几十人背着辎重进了九凤山,中途没有歇息,一气行到傍晚,便在深林中安营。薛映想着白天的事情,觉得自己对犬只的恐惧太过丢人,应是给将军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加之昨夜一晚上没睡好,他颇是心绪不宁。
    薛映出神想着白日的事情,忽觉手腕上一痒,低头看是一只布满花纹的蚊子,忙用力将其拍死。九凤山蚊虫虽多,可白天天气炎热,它们多是躲到夜间凉爽时才爬出来,故而白天没有抹药。薛映转身去包袱里寻找驱蚊膏,却发现来得匆忙,并没有带来。
    他倒并不慌乱,因着给叔叔婶婶帮忙,他懂得一些药理,又是在附近长大,知道哪片山头的虫子多是何种类,怕哪种药草。于是他站起身,借着不远处的篝火观察旁边的草地,摘了不少驱蚊的药草,将其放在手里搓碎挤出汁液,将汁液涂抹在手上、脖子上等裸露在衣服之外的地方。
    忙碌完这一切,薛映打算早早回去休息,以备明日早起。可他刚转过身,便看见温承站在不远处恰好看了自己一眼。
    薛映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行为奇怪,解释道:“有蚊子,我采了些药草驱蚊。将军要么?”
    温承原是路过,发现薛映独自躲在一处便多看了一眼。此刻听了他的话语,不由微微皱眉:“不用。”
    行军打仗在外,哪有许多讲究,若是需要潜藏,最多是在衣物裸露处抹上泥土来做掩饰,没有太多细致功夫。
    似乎自己又做错了事情。薛映察觉到他的冷淡,默默地去了自己的宿处,在心里提醒自己接下来的日子不可再如此了。此行是来讨他青眼的,不能再犯了他的忌讳。
    一旁的周荃目睹了一切,低声道:“属下同县衙里的师爷打听过,这位叫薛映的通译,人虽然文弱些,但做事没有问题,故而他们才荐人过来。”
    温承闻言颔首,没有再关注此事,而是思忖起此次要查的案子。自从使者走失后,朝廷接连派人前来查探,只是后面来的人也走丢了,其中有他曾经的部下。唯一一个活着回来的人精神失常,大呼有妖怪,这让他起了自己过来调查的心思。
    九凤山是当地的一座圣山,山的三面住的皆是大胤人,唯有西面住的是藩属部落,紧靠九凤山的部落名叫凤首部落和出云部落,再往西便是心存反意的伊川部落。温承多年来一直在北面边境,对南边的事情并不熟,此时他坐在火堆旁边,翻看着一本叫《九凤山三族纪事》的书,了解着当地的风土人情。
    次日,一行人早早起床,用过早饭,他们继续赶路,就这般过了几天,他们行到一处名为燕坡的地方。使者进山前曾经寄出过一封信,进了山后,又送了封飞鸽传书,再之后便消失了。按着中间耗费的时间和脚程计算,他们大约就消失在这一块地方。
    一连几日,大家在附近来来回回地寻找着,却没有寻到一丝线索。薛映牢牢跟在队伍后面,更加仔细地打量着周围,想要寻找线索。他人虽瘦,又做了几年文职,身体却算不得弱。他每年都会上山数次,哪怕跟在这群出身行伍的将士之中,都没有落下过。
    九凤山中有一条河名叫凤溪,是银江的一条支流,它自高向低流向山的东边,途径栖县,当地人时常在凤溪打渔浣衣,薛映幼时更是时常去玩。此刻在山里沿着凤溪两岸行走,他只觉得熟悉又亲切。
    可今天他走了许久,总觉得有哪里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