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61章
    几方势力都还未汇合,就被安乐丁勇打杀得满头血。
    这是所有乐安百姓共有的盐,每一次卖出,州府取十分之五,余下每一个在盐场劳作者都能分得一份,同时,在年初,官府便通知全境百姓,去年盐税充足,今年不再征收口赋。
    这是施惠所有乐安百姓的恩德,怎不令百姓感念,为之效死。
    安乐郡丁勇的战斗力,不止令贼寇胆寒,也令前来相助的刘备暗暗心惊。
    他随荀棐并立在盐场的哨楼上,望着微芒天色中厮杀的人。
    其余地方的贼寇已经打败,唯剩下海滩这一片。
    广袤的雪白全是盐,被分割成一片一片一亩大小的田,由于此地不便骑兵,全是步卒厮杀,鲜血溅在白地,越发显得战况激烈而凶猛。
    当初,乐安太守荀棐欲作局歼灭海寇,邀他前来协助,他还曾心中煎熬,一面觉得这是应当之事,一面又想参加袁本初轰轰烈烈的讨董大军,干一番大业。
    但他身为临海州郡之相,深之海寇对州郡百姓之害,犹豫过后,到底还是留下来,选择与荀太守一道剿匪。
    如今看来,这竟是再明智不过。
    若他当真带兵前往冀州,恐怕前脚刚走,后脚平原郡这块根基,就能被荀氏所夺去。
    不多时,一名小将登上哨楼,单膝跪地,禀告战斗胜利,贼人诛灭。
    “务必小心,不得让贼子走脱,危害乡里。”荀棐下令道。
    “是,裨将这就带人往四处巡视,宣告百姓,让大家近日小心。”小将声音微有些干哑,却仍然让人一闻之下,知道是女声。
    抬起头来,正是太守之女。
    “虎父无犬女啊,”刘备忍不住带上无限羡慕嫉妒恨的语气,捋着颌下珍贵的几根宝贝短须感叹。
    作者有话要说:
    [注]誓言来自《三国演义》
    第149章 惧怖之心
    “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
    当联军在酸枣大帐之中,相互谦虚吹捧,其乐融融之时,讨董檄文与誓言传便九州。
    雒阳皇宫,高逾二丈的嘉德殿前,燃起熊熊篝火。
    火上架起一人高的青铜大鼎,鼎中滚沸有声。
    天子染病不能上朝,殿中御案空置,御案之左又置一案,董卓头戴七道垂珠的冕旒,身着王侯衮服,盘腿而座。
    血腥之气在整个大殿蔓延,一层重愈一层,殿中只听鼎沸水声,满座公卿低头屏息,瑟瑟发抖。
    就在方才,数位关东名士,以及近来讨好董卓上位的文吏将官,被一个一个点着着名,拖将出去。
    董卓现场就让人煮起火锅。
    或许还有人心中彷徨疑惑,但没有人傻到在此时冒头质问原因。
    被拖出之人,有张皇无措,有竭力挣扎,有慷慨昂然,有悲愤怒骂,但无论什么样的表现,最终却都难逃镬鼎,运尽命终的结局。
    执刀的西凉人,没有为忠义者倾倒,也不曾对求饶者怜惜,就像屠夫面对猪羊,厨子面对食材那样冷漠镇定,殿中能听见的,只有富有节奏的刀切、落水的声音。
    “咚、咚、咚……”
    又过片时,两个力士,抬着一只巨大的铜釜进来,釜中之物,犹带血丝
    董卓面孔掩在冕旒之后,令人看不清表情,他命人将肉端上一块,据案大嚼起来。
    荀柔坐席紧靠御座,闭着眼睛都能听见董卓撕扯与咀嚼之声,鼻尖全是血腥之气,让他想起许多往事。
    “当啷!”“叮!”“呕”
    不知是谁的匕著第一个掉落,接着,殿中响起一片呕呃之声。
    “咚”
    与荀柔同席的袁隗,终于吓昏了,翻着白眼倒下去,荀柔来不及扶住,袁隗头冠跌落,露出白发苍苍。
    左近的杨彪,露出神色惨淡的怜悯,却恶心得开不了口。
    “袁氏谋反,诛灭全族。以儆效尤!”董卓冷冷开口,便有全幅武装的兵卒,上前将袁隗拖走。
    袁隗的昏倒,成为整个宴会的终结,袁隗救了殿中所有人,除了他自己。
    然而,在座公卿却很难对他产生感谢之意。
    记忆还在,所有人都记得,就是如今“反董”的袁绍,将董卓引入雒阳城,然后自己逃走了。
    用以威慑群臣的宴席散去,幸存者与亲族、好友相扶着起身,蹒跚走出大殿,谁都不敢多看殿前的铜鼎一眼。
    一人脚下一软,没有站稳,竟从高台之上直接滚下去。
    人的步速岂追的上,眼看那人滚至最下阶,伏在地上挣扎了两下,就不动了。
    没有人说话,文吏的亲友,忧心忡忡的加快脚步跑到其身侧,惶顾四周,却不知该怎么办。
    “驾我的车将他送去太医署吧。”荀柔叹了口气,他走在后面,但直到他走到阶下,人们都围在殿前,没有反应。
    有资格在宫中坐车的公卿并不多,大多数看上去并没有比倒在地上的这位好多少。
    他们并没有真的在城头生死搏杀过,也不曾见过尸首盈野的战场,更不曾亲历京观的建造过程。一辈子在朝堂之中修炼出应对云波诡谲,水下杀机的城府,面对董卓这样直接突破人类极限的行为,直接破防,实在很正常。
    “谁要你这等奸贼示好!伍校尉之魂今当索尔方去!”一个年轻气盛的文吏指荀柔怒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