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2章
    毕竟是自己亲手教出来的成果,祝予怀满心的欣慰与惊叹,越看越是百感交集。
    翻到最后几张,纸页间忽然掉出张短笺来。
    祝予怀手下一顿,将那掉在桌案上的短笺翻了个面,才见那上边寥寥数语,正是卫听澜铁画银钩般的字迹。
    “新岁将至,莫忘约期。
    盼与君烧灯续昼,共拨雪寻春。”
    第030章 除夕(二)
    祝府一家三口的年夜饭吃得很早。
    祝予怀和温眠雨都是体弱之人,吃得清淡,祝东旭则要给胃留着些余地,好赴除夕夜宴。一顿饭吃得简单,却是多年来难得的温馨。
    等祝东旭踏上了进宫的马车,入夜后,大院中又按着温眠雨的吩咐新摆了几桌,好让府上人自己吃自己乐。
    祝府没有太多的规矩束缚,老老少少聚在一起,唠嗑的、拼酒的、放焰火的、敲着碗唱歌的……一时间热闹非凡。
    祝予怀陪着母亲在堂前坐了一会儿,看着这片欢歌笑语。
    德音大约是玩疯了,拿着新得的风车满院子跑,易鸣怕她摔出个好歹来,只能紧绷着脸地在后头跟着。
    温眠雨笑意柔和地看着他们闹腾,忽而问道:“怀儿喜欢小孩子吗?”
    祝予怀没想过这个问题,被问得有些怔愣。
    乔姑姑看他茫然,在旁笑说:“公子转过年便十八了,再有两年就该及冠了。是该打算起来了。”
    “怎么呆住了?”温眠雨拍了拍他的手,浅笑道,“看来我们怀儿还没有心上人啊。”
    祝予怀这才明白过来,有些赧然:“不瞒母亲,成家之事……孩儿还未曾考虑过,亦不敢过多奢求。”
    他自知病了太久,能活到几岁都是未知,总不能白白耽误了人家好女子。
    温眠雨何尝不知,轻声叹道:“倒也不急。不是说近来都没再难受了么?慢慢养一养,总能好起来的。到时候让你爹爹帮你相看相看……若是何时有了两情相悦之人,也同我们说说?”
    祝予怀看着母亲期盼的神情,终是没忍心推辞,轻点了下头:“听母亲的。”
    温眠雨坐久了便有些体力不支,等给众人都发了赏钱,便被乔姑姑扶回房里歇着。
    祝予怀给易鸣和德音每人多封了一荷包的金叶子做压岁钱,让两人留在大院里热闹。自己则先回了竹院,拿了干净的里衣往浴房走去。
    他习惯每日晚间沐浴,打理浴房的伙计不在,却也没忘了提前备下足够的热水,烧暖了浴房的炭火。
    祝予怀除下衣裳踏入水中,温暖的热气便将他裹了起来。
    满室水雾氤氲,浴房里却迟迟未响起洗浴的水声。
    他微怔地静坐着,直到蒸腾的水雾将脸熏上了红晕,才伸出一只手来,将打湿的毛巾覆在自己眼睛上,沉沉地叹了口气。
    此生无需成家立业,就这样独身安稳一世也很好。
    他在心里这样宽慰自己道。
    有朝一日若能无病无痛、轻轻松松地走在太阳底下,便已是功德圆满。
    祝予怀沐浴完,换上新的里衣,裹着厚重的毛裘慢慢转回了卧房。
    他没忘记还与卫听澜有约,拿干的巾帕擦着头发,一边走到了衣橱跟前。本想随手拿件外衣换上,却一眼瞥见了盛在乌木托盘里的几件新衣。
    卫听澜此前送了两箱衣料,曲伯将它们清点入库时,恰好被乔姑姑瞧见了。她愣是慧眼识珠地从一堆珠光宝气的料子里挑出几匹华而不奢的,要给祝予怀裁新衣。
    祝予怀自觉不缺衣裳穿,本欲婉拒。奈何乔姑姑最会哄人,又是嗔怪“过年哪儿有不裁新衣的”,又夸“我们小公子芝兰玉树,什么样的料子都撑得起来”,再又劝“年轻人穿得鲜艳些好看,夫人见了定然也高兴”……祝予怀便晕头转向地点了头。
    近年关裁缝铺子忙,赶制的新衣今日才送到。祝予怀白日里忙着祭祖,还未来得及细看。
    他视线一顿,鬼使神差地拿起托盘最上方那件绛红云锦的外袍。
    那衣料柔顺,一提起来,下摆便流水似的从他手里倾泻而下。屋内烛火轻晃,映得这偏暗的红像是从晚霞中剪出了一段。
    形制倒不花哨,只是寻常宽袖文士服的样子而已。
    祝予怀拿它在身上比划了两下,不禁有些动摇。
    今日是除夕,合该穿红色。
    *
    除夕夜,宫中设宴,百官拜贺。
    卫听澜出身朔西都护府,又领了景卫左统领的虚衔,坐席安排在武人之列。
    丝竹声靡靡,筵席上的美酒佳肴流水一般地上,卫听澜心不在焉地拈着酒盏,除却宫人替他布菜斟酒时淡淡应几声,别的话一概不多说。
    一个半大的毛头小子,安安静静地落在一群五大三粗的汉子里,倒显出几分乖巧来。
    “这便是那卫家幺子啊。”有臣子絮絮私语,“怎么与他父兄这般不同?”
    朔西都护使卫昭与其长子卫临风,父子俩皆是一身正气,轩昂凛然。一个操重刀,一个使长槊,只要往那一站,便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相较之下,卫听澜倒称得上一句惹人怜爱了。
    明安帝扫了眼座下众臣,目光有意在卫听澜身上多停了停。
    见他只埋头饮酒,偶尔动两下筷子,全无与人搭话结交的意思,明安帝满意地笑道:“听澜,爱吃什么便多吃些,只当是寻常家宴,莫要拘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