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48章
    以上种种重要细节,一个都没说!
    【叮、叮、叮叮……】
    密集的提示音不断响起,来自和顾姚一起“抚养”千影剑灵的队友们。
    【啥意思,有人看懂了么?】
    【帮器灵爬山吧。】
    【问题是怎么帮?】
    【我不管怎么帮,反正一百零一个位置,咱们千影剑必须占一个。】
    【那是肯定的,有咱们在,别说比爬山,搬山都不可能输!】
    【哈哈哈,这话对,不管来什么试炼,凭咱们几个的实力,都不用怕的。】
    众队友自信满满,顾姚也深受鼓舞,正想发句话也表达一下信心,忽然看见一条队友以外的信息,竟是来自师兄蒋泊文的。
    顾姚先是一愣,蒋泊文最近特别忙,已经许多天不见人影,怎么今天进塔,还给他发信息?
    点开一看,顾姚更愣:
    【顾师弟,你累吗?】
    累?他安坐洞府,有什么累的。
    【不累啊,怎么了?蒋师兄你有什么事吗?】
    消息发出,那头却没回下文。
    顾姚等了一会儿,忍不住嘀咕:“今天可真够怪的。”
    新活动公告怪,蒋师兄的信息更怪。
    实在摸不到头脑,顾姚索性也不再多想,将注意力放回活动中。石屏上,在众人讨论的功夫,千影剑灵已经有所行动了。
    千影剑灵是一个小少年形象,此时正背着一个绣祥纹的小包袱,一步三跳,顺着台阶往山上走。
    凡他所过之处,云雾渐散,山体现出本来模样:石阶、杂草、树林……如同任何一座普普通通的山峰。
    直到第三十级台阶走过,画面才终于有了变化,一个炼器炉突兀出现,拦在了石道中。
    那炼器炉半人高,通体浅灰,是修真界最常见的炼器炉样式,但透过开着的炉盖,隐约可见其内叠影重重,仿佛装着什么东西。
    【器灵千影剑遇到初阶炼器炉,须通过淬炼才可继续上山。】
    提示语出现,给出试炼方式。
    【器灵入炉淬炼,如何少得了一个合适的行囊?】
    【各位千影剑坊的试炼者,快快行动起来,为你们的器灵准备行囊吧!】
    与此同时,器灵身后背着的小包袱旁冒出一个格子,是空的,旁边标注:“可用行囊共一格,需总淬炼力大于3”。
    石屏最下方出现三个格子,里面都不是空的,分别画着一块石头样的图案,一个水滴状图案,以及一个小草图案,分别标注:
    “月鸣石,每块淬炼力4,占一格”;
    “紫木液,每滴淬炼力2,占一格”;
    “长叶草,每棵淬炼力6,占两格”。
    指示全部出完,顾姚等人的小群里立刻展开了激烈讨论。
    【我理解没错的话,是让我们给器灵装行囊对吧?】
    【应该是,把下边的三种材料装进包袱里。】
    【也不能随便装,必须满足总淬炼力大于3。】
    【那还不简单,一块月鸣石就够了,有4点淬炼力。】
    【淬炼力是不是越多越好?那不如选长叶草,有6点!】
    【不可、不可,你看上面说一棵长叶草占两格,但行囊总共只有一格,装不下。】
    【所以还是得选月鸣石?】
    【没错。】
    总的来说,虽然介绍给了一大堆,但谜题解答倒是颇为简单,众人简单讨论一番便有了结果。他们一致推举顾姚做代表,动手将月鸣石拖进器灵包袱内。
    【哗啦啦……】
    装好瞬间,包袱合拢,千影剑灵周身白光一闪,化人身为剑形,一跃进了炼器炉。
    火焰蒸腾,千影剑转,一段影像从炉内投射出来。
    那是一片昏暗大地,四下空荡,并无人迹。
    天地间只有一个巨大的炼器炉,它高于天齐,炉内火焰熊熊,在灼烧着一块金光璀璨的东西。
    烈火焚烧之下,那东西由方形变为球形,进而融为一汪金液,最后更是散成无数金色液滴。
    “哐当!”
    液滴成型瞬间,炉盖被从外部掀开。
    同时画面转动,变成一个炉内仰望炉口的视角,只听一阵“哗啦啦”声响,炉口处忽地倾倒下——
    “诶?没了?就没了?”
    影像豁然停止,完全没揭示倾倒而下的是什么东西,让聚精会神观看的众人有种没着没落的感觉。
    【什么意思啊,大炼器炉是什么?】
    【金色东西又是什么?】
    【是某种炼器材料?可惜我不是器修,认不出。】
    【不,问题是这和千影剑淬炼有什么关系,你们看到千影剑了吗?】
    别说千影剑,连千影剑的影子都没看到。
    然而不等众人想明白,这段没头没尾的影像一结束,千影剑灵的身影又出现在了山道上,依然背着他的小包袱,依然一步三跳,依然向上攀爬起来。
    然后,又过十数个台阶,又是一个炼器炉拦在路中。
    【请为器灵装点行囊。】
    连谜题类型都一样。
    不一样的是,这次包袱旁出现两个格子:“可用行囊共两格,需总淬炼力大于6”。
    下方有两格材料,分别是“每块淬炼力4,占一格”的月鸣石,和“每根淬炼力3,占一格”的圆木枝。
    虽然谜题稍微复杂了一点,但有了上一题经验,大家很快得出两个方案:装一块月鸣石加一根圆木枝,或者装两块月鸣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