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穿越三国之小乔初嫁了 第43节
    狂妄到了绝路,便是越加的暴戾。
    此时,他身边的随从将折子递交给董卓,小心翼翼道:“是那庐江郡的周瑜上交给陛下的折子,上面提议希望陛下能够发布诏令,让诸侯将小麦作为主粮进行纳税。”
    董卓推开正匍匐在他身上费心取悦他的姬妾,接过折子随意翻看两下,便冷笑道:“给陛下的?他倒是打的好主意,上次的教训,吾记忆犹新,现在还想让吾给他做嫁衣。”
    他将折子一把丢在地上,吩咐道:“烧了。”
    随从大气不敢出,生怕对方一个生气就把他给砍了,赶紧捡了折子准备拿去烧。
    刚走出去,他就被一个高大的男子给拦住了去路。
    男子二十上下,脸上没有蓄须,看上去十分的清俊秀美,身量比这随从足足高出一头,看上去气势十足。
    此人便是董卓的义子,吕布。
    吕布颔首:“将折子给我处理便是,你下去吧。”
    随从知道对方深得董卓信任,便放心的将折子交给了他,自行告退了。
    吕布接过折子后扫了一眼上面的内容,面上露出一抹兴致:“桥姝,桥江楚么?”
    而另一边,袁绍也收到传信,将内容拿给身边的谋士们看过之后,道:“前有治理蝗虫在前,如今我这外甥女又提出让小麦作为主粮来纳税。她既说小麦作为粮食是黍亩产的两倍,又拿出了适宜小麦的诸多吃法,不如诸位便查查各县的税收情况,若是小麦产量如她所言,那她的提议,便可借鉴一二,诸位以为如何?”
    小麦耐寒耐寒,生长周期短,又产量高,若非是被当成毒粮,也不会推行不开,如今有了更好吃的吃法,粮食产量又高,没有人不愿意种植的。
    因此其中传信内容中,面食的吃法,才是其中最有价值的东西。
    这样的事情,在很多地方发生。
    粮食就是钱,诸侯们需要收税保证军队给养,因此他们查过账目后发现小麦确实比其他粮食产量更高,便也愿意在治下推广小麦的种植。
    毕竟,这楚楚不是普通人,是汝南袁氏的外甥女。
    将食谱传信给诸侯的,同样来自顶级世家的庐江周氏,既然袁周两家都说可行,那各地诸侯,也就不会轻易怠慢的。
    就这样,小麦的种植很快就在各地推行开了。
    将来的很多时候,随着小麦的成熟,粮食的增产,楚楚的声望在士林和百姓之中,都得到了很高的赞誉。
    当然这都是后话。
    由于袁术的斥责,楚楚便确实没有其他的动作了,只是让庄子上的仆从,寻找不同品种的小麦和稻子,她像尝试看看能不能杂交出更优质的粮种,以此增加粮食的产量。
    其实楚楚也知道,想要粮食增产,最重要的便是钾肥,即便是杂交出了优良品种,没有钾肥,也难以达到现代的粮食产量。
    不过想想现代多少人口,这个时代多少人口,只要将小麦和水稻的亩产量再番一倍,便能少饿死很多人了。
    因此,楚楚留在寿春,便继续开始种田习武的生活。
    历史的进程,没有因为楚楚这个变数,而产生太多的偏差。
    初平二年十月,太史令望气,言朝中有大臣将死,董卓惧怕是自己身死,因此构陷张温与袁术勾结,将人抓到长安鞭杀。
    初平三年四月,董卓在前往未央宫,被吕布刺杀身亡,暴尸街头,满门被夷,又被袁氏门生将其挫骨扬灰。
    吕布被董卓旧部打败,离开长安,先投袁术,后自离南阳。
    同年,曹操打败青州的黄巾军,得到降卒,实力大增。
    初平四年,袁绍和袁术内斗,争夺霸权。
    这一年与历史上记载些许有差异的是,由于楚楚的干预,孙坚没有在初平二年身死,他与曹操在青州干了一架,最后曹操赢了,孙坚重伤。
    同年,刘表截了袁术粮道,袁术便要去征讨,派去的刘详在匡亭被曹操围困,袁术前去营救,却被曹操打得败逃。
    于是这一年,袁术重新回到了寿春。
    而曹操打败袁术之后,又派兵去打吕布。
    原本曹操围困吕布,是因为青州起了蝗灾,双方都没了吃的这才没有继续开打。
    可是这时候蝗虫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由于青州地区多干旱,因此即便还是出现了小规模的蝗灾,可也只局限于很小的一块地方,倒是没有闹到人相食的地步。
    但是与历史无二的是,曹操围困吕布没有多久,他的大军经不起长时间消耗,于是只好又放过了吕布。
    楚楚在寿春,听到青州起了蝗灾,心中倒也没有惊奇,毕竟青州地大人少,自然有些地方是人力管控不到的。
    不过当她得知即便青州蝗灾并不严重,曹操依旧退兵没有继续围困吕布,才有些烦闷。
    这意味着当初她在项城遇到的那个老道士说的没错,百姓的命运可以更改,而这些王侯将相的命运,她改不了的。
    而到了兴平元年,秋八月,周瑜豢养的海东青小黑,给楚楚传来了一封信。
    这一年楚楚实岁十五,虚岁十六,面容长开了,比年幼时更加的漂亮惹人怜。
    她尤为不觉,压根没有把自己的好样貌当回事,天天跟着庄子上的仓管事,在田中转悠。
    小黑飞来的时候,楚楚正在沟渠洗手上的泥,经过几年的时光,她与这鸟也熟悉了,便摸了摸它的脑袋,这才拿了小黑脚上的纸条。
    将信打开时后,她便僵在了原地。
    楚楚抹了一把脸上的泪水,吩咐幽从:“备马,我要去舒县。”
    第49章 亡人
    孙坚死了。
    他没有死在初平二年,而是死在了兴平元年,与历史记载的时间,晚了两年。
    楚楚到了舒县的时候,孙坚的灵枢正摆放在灵堂,她便先在孙家人的安排下吊唁亡人。
    等她从灵堂出来,便见到孙策靠在门边。
    他穿着一身黑衣,衣摆和袖口是镶着白边的,身量更高也更成熟,俊美的脸上也少了几分轻佻,眉眼多了几分戾气。
    见到她时,面上一愣,便迎上前道:“什么时候到的?”
    楚楚即便已经十五岁,已经及笄了,身高也只到孙策的胸口,只能仰头看他:“刚刚到的。”
    她只仰头看了对方一眼,便垂下了脑袋,声音低低道:“阿策兄长,节哀顺变。”
    孙策揉了揉楚楚的脑袋,勉强一笑:“好了,先进屋再说。”
    进了屋,楚楚与孙策隔着案几相对而坐,仆人上了茶水,便都退下了,屋中便只余下二人。
    明明是久别重逢,却是在这种情况下去,楚楚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开口,只能喝茶缓解尴尬。
    孙策刚经历丧父之痛,却也来不及悲伤,作为长子他还要扛起一族的责任。
    能在这里见到楚楚,他是高兴的。
    眼前的女娘已经出落得越加的美丽,眉目如画,脖子修长,身材亦是曲线玲珑。
    许是奔波赶来,还未来得及梳洗,因此头发有些乱,此时额前的碎发垂在脸颊,倒是显出有几分的脆弱之感。
    她低头喝茶,趁他不注意,又抬眸看他,看上去有话要说。
    孙策叹了一口气:“你想问什么就问吧。”
    楚楚闻言,这才小心翼翼地问:“阿策兄长,孙伯父他,究竟是怎么回事?”
    她知道去岁,孙坚与曹操在青州打了一仗,孙坚因此受了重伤,后来请了华神医救治,听说已经治好伤,他便又重新规整了军队。
    至于之后的事情,她就不怎么知道了。
    孙策倒是没有瞒着她,直接道:“因刘表截袁公粮道之故,导致了青州和匡亭两场战役失败,于是我阿父休整了半年之后,便奉了袁公之命去讨伐荆州,攻伐刘表报仇。”
    他亦是端了面前的茶水一口喝掉,声音低沉:“申月,我阿父在岘山与黄祖对阵中,因旧伤复发,没能躲过对方射来的箭,被射中要害,因此战死。”
    “黄祖,在岘山,射杀的,孙伯父?”
    楚楚声音有些断断续续的,一字一句好像从嗓子眼蹦出来。
    话说完,眼睛已经全红了。
    兜兜转转,最后孙坚依旧是死在了黄祖手中,死在了岘山,唯一的改变,唯有死亡时间晚了两年。
    楚楚心中突然感觉一片茫然,心中钝痛,眼框中蓄满的泪便又不受控制的落了下来。
    此时的她不仅是为他人难过,也在为自己难过。
    若是历史更改不了,那她的父亲桥蕤自然也会在几年后战死,舅父袁术也会接着病逝,那么她与家人,便将成为池中浮萍,到处流离了。
    还有一件事,皖县她早就派人去打探了,根本没有姓桥的大户……
    要知道国色天香的美人,可是需要资源喂出来的……
    她会真的成为历史上的小桥吗?未来也会依照历史记载的那样,成了城破之后他人的战利品吗?
    孙策见到楚楚掉眼泪,哭得可伤心了,也不像以前那样装模作样的哭,这让他顿时有些疑惑:“你怎么哭了?”话落,他便拿了一根手帕给她抹了眼泪,却没想到这少女的眼泪却越抹眼泪流得越多。
    孙策便捏了她软乎乎的脸,声音显得有几分无奈:“没了父亲的是我,我都没你哭得那么伤心呢。”
    楚楚吸了吸鼻子,道:“至亲离世的痛苦,我未曾经历过,不知道该如何安慰你,只能哭上一哭,把阿策兄长的那一份也全都宣泄出来。”
    闻言,孙策一愣,明白了对方的意思,随即轻笑一声:“好了,你可别哭了,哭得我头疼。”
    “好吧。”楚楚点点头,“那我,我不哭了。”
    说完她拿着手帕擦了擦眼泪,可眼圈还是红红的,看上去还很是伤心。
    空气中有些沉默了,隔了一会,楚楚又给自己倒茶润了润嗓子,道:“阿策兄长,你可是有复仇之心?”
    孙策闻言,挑眉道:“十世之仇,尤可报也,更何况是此等血仇?”
    这小女娘向来善良,看不得人间疾苦,无论是治理蝗虫,还是推广小麦,都是为了世上少些人饿死,她自然是看不得战乱横生。
    想到这里他淡淡道:“莫非你想让我放弃复仇?”
    楚楚皱眉,疑惑:“当然不是。”汉以孝治天下,若是血仇不报,则难以在这天下立身。
    这一点,楚楚还是能想明白的。
    她继续道:“阿策兄长,血债血偿,若是我遇到了这样的事情,也是要复仇的。”
    孙策闻言,倒是露出了几分揶揄的笑意:“你这话说的,不怕你阿父罚你?”
    楚楚也明白了自己这话好像在诅咒自己的父亲一样,便道:“咳咳,只要阿策兄长不说出去,我阿父也不会知道的。”
    孙策道:“行,我不说出去。”
    翌日下午,大概是酉时这样,孙策便安排了孙权和吴夫人以及孙家人等,扶着孙坚的灵枢回老家曲阿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