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60章
    如果她找到的是儿子的尸体,她想她也会把那些人全都杀掉。
    这个话题太过沉重,柯忆不太忍心,但又不得不说:“如果你还想找到你的孩子,我建议你还是实话实说比较好。”
    李宝沐低着头没有说话。
    夏渔进去送水的时候,趁机给柯忆提醒,她做着“庄合”两个字的口型。
    柯忆点头表示收到,等夏渔出去,她接上刚才的话说:“事实上,我们局里一直没有放弃追查人口贩卖这条线,五年前的严打你应该知道。”
    李宝沐当然知道,她关注了很久,她以为会迎来曙光:“那个人贩子没有被抓。”
    “只是没有证据而已,前不久我们已经掌握到他的罪证,将他收押起来了,你可以去打听打听。”
    柯忆吹牛不打草稿,反正庄合确实没有在外活动:“但和平市的案子太多,我们腾不出人手去追查人口贩卖。”
    这番话让夏渔叹为观止,之前没机会看柯忆查案,现在一看她也很会蛊惑人心。
    起码李宝沐被说动了,一声无力的叹息从她喉咙里发出。
    “饮用水里的毒是我下的。”
    “但牛奶不是。”
    第127章
    聊天暂停, 柯忆先把李宝沐送进审讯室。
    柯忆出来,头疼不已:“饮用水是她下的毒,那牛奶里的毒是谁下的?”
    鲸木整理
    夏渔秒答:“司时景或者司白筠。”
    李宝沐在牛奶里下毒还好, 那还能排除司时景, 因为那时候饮用水没毒。但李宝沐是在饮用水里下毒, 毒牛奶的嫌疑人还是那两人。
    “你准备一下和我一起进去。”听傅队说夏渔的笔录写得工整又仔细没有遗漏, 柯忆就打算让她接手, “我队里的没一个爱写字的。”
    夏渔开始心疼柯忆:“那是你写?”
    “当然不, 他们不写我会收拾他们。”柯忆微笑,“我打人很疼的。”
    她看向自己的队员,队员纷纷低头冒汗,不敢说话。
    这个威慑力!
    夏渔想到了傅队,和柯队相比, 傅队太没有队长的威严了。
    柯忆觉得自己有必要替老同事说话:“我想,你们该找找自己的原因。”
    一个特工, 喜欢自由行动;一个特警, 说自己只会电脑, 其他的不会, 还恐女;一个技侦转职,但是纳税大户。三人都说自己不擅写东西, 也说自己心里有杆秤, 知道该怎么做。
    剩下那个……柯忆看了看夏渔, 剩下那个看似乖巧,实则总是自作主张、以下犯上。
    只能说傅松声人好, 人不好也不会答应张局的邀请到和平市当队长……当初队员一个都没有, 队里就他一个人。
    夏渔反省了一下,傅队虽然长得一副生人勿近的模样, 平时也面无表情不怎么笑,但就是很莫名其妙的,她觉得他比任何人都好说话。
    “那我下次行动前一定通知他。”
    “通知”两个字用得很妙。柯忆只能庆幸那群问题青年不是她的队员。
    从李宝沐那里问来药瓶丢弃的位置,柯忆派人去找,自己则是带着夏渔去审她。
    虽然换了个房间,但李宝沐没什么感觉,她老老实实地回答了柯忆的问题。
    司家人下班晚,吃饭也晚,通常都是晚上八点才开始吃饭。李宝沐是在七点半左右做好的饭,做好之后她就出门散步了。
    散完步回来,收拾一下卫生,差不多就到了司家人睡觉的时间,她把牛奶送上去后,就给饮用水里下毒。
    为什么要在饮用水里下毒?因为饮用水她也要喝,她想要用这种办法来摆脱自己的嫌疑。
    至于毒药哪来的……在司时景提供的线索中,李宝沐煮着汤但人不在,她出去的那几分钟就是为了从熟人那里拿药。因为现在的毒药和农药都是实名制购买,只要调查售卖点——不管是网上还是线下都能查出她。
    她寻子二十多年,什么人都接触过,找个人买药很简单,本来和平市就不安全。
    柯忆心说你还挺懂:“你为什么要毒杀你的雇主?”
    “因为我发现他们和人贩子勾结。”
    她本来只是想赚半年的钱就走,谁知道在工作的这两个月内让她发现了司家的惊天秘密。
    “我记得当天所有人的模样,有个被判刑的人贩子我记得现场有他,很有可能是他负责给同伙报信偷走了我的孩子。那天我在打扫卫生的时候看到了司溉嗣和那个人贩子的合照。”
    司溉嗣就是司白筠的爷爷,司时景的爸爸。
    李宝沐咬牙切齿地叫骂:“他曾经也是做这种事起家的!不过现在金盆洗手了,就想装作什么事都没发生过,做梦!”
    二十多年过去了,她也不奢求能够找回自己的孩子,她要那些人贩子都去死!
    别说司老大夫妻不知情,他们能接司溉嗣的班就不可能不知道,既然知道却不告发,同罪!
    唯一无辜的是司白筠,他虽然生于这个罪恶的家庭,但他不知情。所以李宝沐才会选择在司白筠不在家的时候下毒,这样就不会误杀他。
    “但是你如果坐牢的话,你还怎么去找你的儿子?”
    “媒体会报道我吗?”
    李宝沐的身体往前倾,她的双眼染上虔诚,语速明显加快:“我听人说会有罪犯专题,到时候我也能够上新闻,如果我的孩子看到了新闻,他一定能够听说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