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41章
    “谁上班会赶早?我没迟到都不错了。”
    除了她还有谁会提前这么多时间到?真把工作当爱好了是吧?
    “还有那个连亦白,没看见他……”
    宿游的声音在看到夏渔身后跟着的人后戛然而止,他出离地不满:“你怎么把他带上了?”
    他和她才是同事,早起上班不带他带这个装神男?
    夏渔回头,发现连亦白居然又跟上来了。她现在真的怀疑他是不是没有朋友只能跟着她,但是她要干正事。
    在她还没有出声赶人之前,连亦白指了指一边的长椅:“那里。”
    他坐在那里等她就可以了。
    也行。夏渔虽然不懂他的意图,但天才可能有自己的想法,她放弃理解他。
    见他已经坐好没有乱跑,夏渔安心去问询室了。
    因为目击证人人数过多,所以他们只派了几个代表过来,其中没有她眼熟的。
    这几位学生也后悔那天晚上出去玩了,正常人哪怕没犯事也不是很想来公安局,毕竟谁没点小秘密。被这么多警察盯着,哪怕是小事都会翻来覆去地想有没有违法。
    “那天晚上太晚了,我们真没看见人。”
    “而且我们还喝了酒,大家都醉醺醺的,没把人看成好几个都不错了。”
    “我们确实经常去那家奶茶店,那个员工我们其实很讨厌,因为他总是偷工减料,而且还不听人话,说了不要这个非要给你放,烦都烦死了。”
    “而且他还总是一脸不耐烦,说话很冲,到底谁是顾客啊。”
    偷工减料,不看备注,待人接物有问题。
    杀人动机有了。
    傅松声倾向于凶手就是政法大学的人,不是宋闻璟的同学就是他的老师,这两种的可能性最大。
    “既然喝醉了酒,你们怎么看到凶手往哪儿跑了?那时候你们分得清方向吗?”
    “有人看到了。”
    “谁?”
    要问是谁他们还真答不上来,毕竟当时撞见杀人现场后他们都已经六神无主了,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还是同学说看到凶手往那边跑了,问他们要不要去追。
    那肯定是不能追的。他们这些大学生跑800米都够呛,怎么和亡命之徒比?恐怕他们刚追上他,还在喘气的时候就被凶手一刀一个带走了。
    “啊,有几个胆大的试图去追,但追到一半又回来了。”
    反正都追不上,追上了也不一定抓得住。
    那就只有报警了。
    “中途有人离开吗?”
    “不知道诶,我们虽然被吓清醒了一阵子,但报警之后又继续醉下去了。”
    他们挤成一团,都在担心凶手去而复返,没有心神去注意谁离开了谁不在了。
    看来这群大学生喝的酒不少。
    一边的姜兴生心神一动,他凑过去对傅松声耳语几句。
    傅松声颔首,随即问大学生:“你们离开聚会场所的时候有清点过人数吗?”
    “人这么多,怎么清点人数,说不定聚会到一半就有人悄悄走了。”
    “对啊,只要确认没人留在房间里就行了。”
    “都这么大的人了,不至于还像小学生那样要集合。”
    “所以如果有人提前离开,之后又偷偷加入你们,你们是无法察觉的?”
    大学生们一脸呆滞。
    他们不是笨蛋,选择这个专业肯定是有自己的想法。听警察这么一说,他们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这不就是说凶手就隐藏在他们之中?提前离开去杀人,被他们撞见后又假装若无其事地回到他们的队伍当中?
    一句话,让大学生互相猜忌。
    几个代表立马自证:“当时还是我结的帐,你们忘记了?”
    “我给你们按的电梯。”
    “我……我先发现的案发现场。”
    自证过后,几人发现自己都对对方有印象,那颗心放了下来,大家和好如初。
    结账的那位抱怨:“警察叔叔,你别说这么可怕的话。”
    被称为“叔叔”的傅松声冷漠以对:“你们为什么会喝那么多酒?”
    “出去聚会哪有不喝酒的,啤的红的白的我们都喝。”
    “不过这次确实喝得有点多,好像是谁多点了几箱酒?”
    “不知道啊,不是你点的吗?”
    “肯定不是我,那天是我结账,我怎么点那么多酒,你知道酒水有多贵吗?”
    “所以……”
    他们又受到惊吓了:“不会是凶手点的吧?就为了把我们都灌醉?”
    并且又开始内讧:“是不是你!你当时一直在劝酒!”
    “我酒量好想把你们都干趴下有错吗?我哪次不是把你们都喝趴?”
    确实,他们又和好了。
    “今天就到这里。”傅松声不是很想看这群幼稚大学生分分合合,“如果你们有想起来的细节可以随时联系我们。”
    大学生忙不迭地点头,表示有线索一定告知。这件事告诉他们一个道理:喝酒误事。
    他们现在要回去猜疑其他同学了。
    等大学生都走了,夏渔走了进去,纳闷不已:“傅队,你怎么知道凶手会中途加入?”
    傅松声看向姜兴生,这点是姜兴生想到的。
    姜兴生“哈哈”笑了两声:“因为我想到我以前也这样干过,故意灌醉目标对象,就为了给自己制造不在场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