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1章
    不轻不重、不疾不徐地将内力输入魏紫体内,见白脸有了血色,风澹渊才止了手。
    本是要将她放回床上,可闻到那股熟悉的幽冷暗香,他突然就舍不得了。
    软软的身子,抱在怀里契合度很好,也很舒服……
    苏念端了甜糯的小米红枣粥来,刚一推开门,就见床上风澹渊抱着魏紫,额头还抵在魏紫头顶,眼微微闭着……她顿时愣住了。
    风澹渊一个刀剐似的眼神扫来,苏念浑身一机灵,几乎是闭着眼睛将粥放在桌上,立刻跟兔子似的逃了。
    边逃边念:她什么都没看见,她什么都没看见……
    *
    魏紫醒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下来。
    苏念布了满满一桌菜:“魏三小姐,多吃些,吃饱了人才有力气。”
    魏紫走下床来,觉得身上有些奇怪,浑身暖洋洋的,神清气爽,连筋骨都松弛了不少,就是肚子饿。
    她明明记得她是做着甜点,因为低血糖而晕倒……怎么醒来时身体竟然大好了?
    “大夫来过了吗?”魏紫边吃东西边问苏念。
    “嗯,来过了,说您需要好好休息。”苏念诚实作答。
    “谢谢你啊,把我背到这里来。”魏紫朝苏念感激一笑,她是在酒楼晕的,而如今人在客栈,辛苦苏念了。
    苏念摇头,依旧诚实:“不是我背的。”
    “诶?”魏紫不解。
    “是世子将您抱过来的。”苏念觉得“做好事应该留名”。
    魏紫的手停在半空,面上神色怪异。
    苏念又道:“世子已经把客栈的费用结清了,还说您想住多久就住多久。”
    魏紫夹了一筷鸡蛋放入嘴里,细细嚼着,猜不透风澹渊这么做什么意思。
    想不明白,便懒得想了。
    魏紫转了话题:“酒楼今日生意如何?”
    “现在还有客人呢!不过这些客人吃完就不接待了,等年初五再营业。”
    “嗯。”魏紫点头,自助餐连着吃,人是吃不消的,中间正好趁着过年,让客人肠胃休息休息,酒楼也顺便准备食材。
    等这一波热潮过去了,她再出几个点子给风澹宁,让他把“一品鲜”的口碑做起来。
    毕竟,她有三成利润呢。
    而现在的她,非常需要钱。
    第七十九章 他和她还有个儿子
    吃完饭,魏紫去客栈里后院绕弯消消食,瞧见客栈掌柜一家。
    老两口坐在一起闲聊,儿子媳妇逗着两个孩子玩,画面很是温馨。
    看着男孩天真的笑脸,魏紫不由地想起了自己生下的孩子。
    这些日子,事情层出不穷,先是她去魏家拿母亲嫁妆,被魏庄氏设计,而她借王福的死,彻底扳倒了魏庄氏,等拿回嫁妆,她就真和魏家就再无瓜葛了;
    又去燕王府退婚,婚事的男主角从二郡王变成了风澹渊,偷个婚书还发现风老太妃脑中有瘤;
    再和三郡王不打不相识,两人搭伙做起了生意……
    忙忙碌碌的,她都差点忘了,她来这个世界,还生了一个孩子。
    “苏念,帮个忙,明日我想见世子一面。”过了年,孩子就大一岁了,她无论如何都要去看看他。
    “是。”苏念倒很高兴,其实魏三小姐对世子也是有好感的吧!
    等两人好好在一起,她也能回到宫里去了。
    *
    听说魏紫要见他,风澹渊只淡淡回了句:“知道了。”
    待传话的风宿一走,他嘴角不由得高高扬起,心情好得跟三四月的天似的。
    次日清晨,他早早醒了,睁眼看了半天床顶,才慢悠悠地起身,换了几身衣服,最后还是选了玄色的。
    见她就见她,穿得又何必特别?
    又慢悠悠地吃完早饭,去风老太妃那里请了个安。
    瞧得风宿都不禁急了起来,隐晦地劝:“主子,时辰不早了……”
    风澹渊瞥了他一眼:“又没什么事,急什么?”
    这才翻身上马,飞驰而去。
    苏念第八遍走到客栈门口时,才见一身玄衣的风澹渊策马而来。
    “世子,您这边请……”
    “我知道怎么走。”
    客房里,魏紫在写东西,见风澹渊来了,便放下笔,站起身来,喊了一声:“世子。”
    风澹渊迅速扫了她一眼,还是一身半新不旧的衣服,黑鸦鸦的发只用根簪子束着,莹白的小脸清雅素淡,未染一点脂粉。
    “有事?”
    魏紫和和气气地说:“过年了,我想见一见孩子。”
    风澹渊没料到她是为这事——事实上,若不是她提起,他也差点忘了:他还有一个儿子。
    一个,她和他的儿子。
    “走吧。”
    魏紫一怔,瞬间反应过来,拿了披风就跟着风澹渊身后。
    风宿驾着马车,也已经到了。
    心里嘀咕着:世子怪得很,直接坐马车过来不很方便吗,为什么非得自己骑马来?难不成是为了早点见到魏三小姐?可如果是这样,他应该早点出门啊!
    风澹渊先上了马车,然后苏念扶着魏紫也上了。
    上次两人坐马车,魏紫还觉得有些尴尬的,这次有苏念在,她倒不尴尬了。
    尴尬的是苏念——
    跟世子坐一辆马车,压力太大了。
    “孩子在城郊庄子,顺路先去个地方。”风澹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