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6章
    最后李丽华都过去了,她却还是缩在村里。
    因为村里,是她的地盘,她安心。
    要说她有多在乎村里的朋友,那到没有,村里的姐妹各自都有孩子,整天的事围绕着家长里短还有老公,哪有那么多闲着的凑在一起,就算在一起,话题也不一样了。
    他是她这么多年的包袱,让她一直负重前行,到了现在,也时候该让他抗起她这个包袱了。
    周勃也不想再看到,回村后,家里窜出来几个拿着零食的孩子。
    他们几乎天天都会去他家,因为小姑总会在他们去的时候拿零食,贪恋着零食的味儿,家里多了人烟味儿。
    周勃不敢去深思这背后的含义。
    “小姑,等我在海城买了房,你就过来吧。”
    周山妹此时正仔细的踏着缝纫机,闻言一顿,“你说这个干嘛?你这才在县城买了房子,哪有那么多钱又在海城买啊!”
    “我看他们好些人都是福利房,单位分的,没必要在海城买!还贵!好好把钱攒起来,后边儿好娶媳妇儿!”
    周勃:“……小姑,我这才离婚。”
    “不对,你从谁那儿听的,现在好多人都下岗了,都在找工作,谁家还分得有房,就算有也太少了!”
    周山妹吃惊,她常年在村里,对这些个事儿,都不太清楚,“下岗?怎么下岗了?”
    周勃好笑,觉着她的关注点有点偏:“你管人家怎么下岗的,海城那边现在的房子好买,到时候等我买了房子,你就过去吧,我们一起在海城生活。”
    “……等你先买了房再说吧。”周山妹没把周勃的话当回事儿,这才出去一套房,哪来儿那么多钱再买房。
    “那就这么说好了啊,”周勃笑眯眯:“小姑你到时候可不能再反悔。”
    “好好好。”周山妹满嘴敷衍,手上动作不停。
    周勃可不管,他就当对方答应了。
    想了想,周勃又说:“小姑,我们今年地里是不是种得有苞米?”
    “有啊,咋了?”
    “下个月估计就要熟了吧。”
    周山妹说:“差不多。”
    “到时候我回来帮你掰苞米吧。”
    “哪儿要你回来哦,车票不是钱啊!不用你回来,之前都是我掰的,还差你不成!你就好好赚钱,以后好找媳妇儿!”周山妹头也没抬。
    “就当是回来休假了,我个当老板的,怎么,还不能休息两天!”周勃挑眉,他是打算过去后直接买套房的,回来也不过是接小姑过去。
    周山妹听到周勃这话,总算是笑了,她抬头,“哟,你个当老板的还得意上了。”
    周勃笑眯眯的不说话。
    过了一个小时,周山妹终于抬起头,她从缝纫桌上把缝好的衣服拿起来,看着很是满意。
    “周勃,快!你拿去试试,看看合不合身。”
    周山妹手上的是件外套,不知道是用什么布做的,摸起来手感不错,颜色呈块状分布,这时候流行一些宽松的衣服,外套倒是挺宽松,颜色分布很是超前。
    周山妹缝纫机踩的熟练,周勃以前的那些衣服全是她做的,穿着这件儿也舒适。
    “挺好的。”
    周勃平常穿的都是比较商务些的衣服,像这种宽松的外套套在他身上,倒是增加了不少活力,更年轻了。
    周山妹看着也觉着不错,“那我再给你做两件,到时候你带去海城穿。”
    “好。”周勃把身上的外套脱下来。
    他将衣服递给周山妹,眼睛往旁边一瞟,不动了。
    靠着缝纫机的角落,一个熟悉的黑色塑料袋立在那儿,不同于之前的鼓鼓囊囊,此刻它的体积缩小了不少。
    这时候,一只手伸进去,从里边抓出一把裤衩子,啥颜色的都有,他刚才穿的那外套还行,各种颜色看着挺有设计感。
    但这把抓出来的都是个啥,还有豹纹!
    周勃眼角抽抽:“……小姑,这外套,你那什么给我做的?”
    周山妹,抓着裤衩子的手都没放,“就这个啊!”
    “唐放那孩子,给买的太多了!你瞅瞅你,这一天换一条,得穿到过年去了!”
    “你平时不都两条换着穿吗?这么些不穿的,放着多浪费啊!还不如给你做成衣裳!这些料子也好,你摸摸,也不知道哪儿买的,摸着真舒服,我给你做成衬衫。”周山妹兴致勃勃的说着。
    周勃:“……”
    唐放这家伙真的是,阴魂不散了都,人没在这儿,这儿都有他的事儿。
    过了会儿。
    “……这样,小姑,衬衫就先别做了,这好歹是唐放买的,你给他先做身儿吧。”周勃边说,边从黑色塑料袋里翻出豹纹裤衩子。
    “他喜欢这个色儿的。”
    周山妹接到豹纹,笑得直乐呵,“唐放喜欢这颜色的?”
    “对,他很喜欢,就是市面儿上买不到,给他耽搁了。”
    “想不到啊哈哈哈哈,唐放喜欢这个颜色,我之前还特地给挑出来,那些个小年轻好像都不穿这种颜色,唐放就是不一样,这孩子,倒是委屈他一直没买到了!”周山妹感慨,她手上活儿好,一个小时就能做出件儿衣服。
    唐放的衣服简直再简单不过。
    周勃都能想到唐放穿着这衣服有多“好看”了,他憋住笑,又给他小姑提议:“给他做件儿外套,背心儿还有短裤吧,正好一套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