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6章
    阳莱想要借的书一共有三本,一本是关于中国古代的十大名剑,一本是关于山海经,另外一本则是关于一些神话,比如麒麟。
    工作人员诧异地看了两眼阳莱,“你确定要借这三本?”
    阳莱点头,“有什么问题吗?”
    工作人员:“没什么问题。只是你能找出这三本书也挺厉害的,据我所知,已经有几十年没有人借过这三本书了,我只能将电子版给你。这里的每一本书都有特定的程序,即使是电子版也不允许复制,十天以后电子版会自动销毁,如果你想要长时间的学习,最好自己抄下来。”
    阳莱很感谢他的提醒,只是在看到需要贡献值的时候脸上的笑容凝固了。
    “……你、你说要多少贡献值?”
    工作人员笑眯眯地说:“三本书,一共需要3000贡献值。还借吗?”
    “……借!”她硬生生地从喉咙里逼出了回答,3000贡献值,已经是她这么多年攒下来的三分之二了,就借了三本书,就花了那么多?!
    “十天以后就会自动销毁,一定要注意时间。”工作人员再次好心提醒,阳莱笑了一下。
    她算是明白,为什么这里几乎没有多少人了。就三本书,需要3000贡献值!再多的贡献值也不够花的。
    月月看见阳莱走过来急忙收起星脑,见她心情不好的样子,偏头看了一眼工作人员,那人还冲她笑了一下。
    月月礼貌性的回一笑,随即担心的问阳莱,“怎么了?不能借吗?”
    “可以借,只是需要3000贡献值。”
    “三千……”幸好月月还记得自己现在图书馆里,硬生生把话给吞回去了。三千贡献值,怎么不去抢啊!
    怪不得她不开心的样子,月月比谁都清楚,阳莱的贡献值来的可不容易,三千……
    “没事,以后我的贡献值都可以给你用,反正我攒着那么多也没什么用。”
    月月安慰地拍拍阳莱的肩膀,庆幸自己幸好攒了好多贡献值。
    阳莱站定,狠狠地给月月一个拥抱,“好姐妹!”
    两人结束约会以后就各自回到学校,阳莱一想到三本电子书花了三千贡献值,她便恨不得把这三本书读烂!
    只是她好久都没有静下来心来读书了,在看了半个小时以后,就昏昏欲睡了。等到她醒来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早上的六点,叫大家起床的铃声在整个学院回荡。
    她迷茫地睁眼,突然捶了一下床,亏了呀!!!
    奥莱学院早上六点半是雷打不动的体能训练,阳莱一边暗叹可惜一边飞快的收拾好以后去跑圈。奥莱的跑圈需要在重力场进行,有最低速度和路程的要求,只要能够完成目标,并不拘泥时间的多少。如果没有达到最低速度,那么当天的所有课程结束以后需要自觉去加训。
    于是大家发现一直按照匀速跑步的阳莱今天像发了疯一样,跑到了第一。马克西看到阳莱从身边经过,觉得瞌睡都没了,加快速度跟上她,
    “队长!你今天怎么这么快?”
    阳莱:“节约时间!”
    啥?马克西一脸懵地看着她把自己甩到身后,他试图跟上阳莱,只是这速度他是真的提不上去了。
    作为一名拟态师跑那么快礼貌吗?
    阳莱完成目标以后就跑去食堂干饭,喝完营养液以后就开始看书。
    于是大家发现,这两天的阳莱凡是空闲时间都会看星脑,可是星脑有防偷窥的功能,大家只能看见她在看星脑,至于她到底看的是什么那是完全不清楚。
    阳莱每天看,看了还要打草稿,要是突然有了灵感她会用小黑记下来,当天晚上就会试着添加到给大头和三头做的眼睛里面去。
    一直到十天后,她借来的三本书自动销毁,她才长叹一口气,倒在柔软的床上。俗话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三本书虽说是关于华夏历史的书,也是原装书的电子版。可是已经过去了那么久,即使是原装本也和阳莱熟悉的知识有了很大的改变,她读的很辛苦。
    所以她决定,她要好好的睡一个晚上,谁都不能打扰她。
    阳莱的确休息了一个很舒服的晚上,正好第二天是周六,阳莱按照计划准备去找李季同说说关于三头眼睛的事情,只是没想到沈老师竟然给她发消息说,在学校大门口等她。
    阳莱又看了一眼消息,确定他没有开玩笑。阳莱急忙往外走,按照沈乐游给的信息,去了距离学校大门附近不远处的一个类似咖啡馆的小店,沈乐游正坐坐在里面喝茶。
    “阳莱!”
    在窗户旁边坐着的沈乐游极其显眼,戴着阳莱走之前送给他的眼镜,还有她前段时间刚刚快递回去的暗绿色美瞳。
    “沈老师,你怎么突然过来了?”看到沈乐游阳莱是真高兴,在恒特亚斯的那几年,沈乐游对她很照顾。
    沈乐游没回答她,先是仔细地看了她好几眼,确定她没有瘦以后才开口回答她刚刚的问题。
    “你前段时间不是给我们送了好多礼物吗?大家都很高兴,你对拟态的制作又进步了,很不错。正好,我到这里有事情,就约你出来见见面,你没有犯错吧?”
    乐游怀疑地看着阳莱,是真的担心她有没有做什么不合规矩的事情。
    阳莱:“……放心,如果我真的犯事了,我绝对不会和其他人说,我是恒特亚斯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