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4章
    周母笑盈盈道:“乐哥儿一直都是能干又聪明。”
    禤文乐抿嘴笑起来,“能帮到家里就很好。”
    他下一次可以和周铭分开行动,这次周铭还是有些担心且禤文乐也不太敢保证,所以他们进货的地点没有相隔很远,下一次再熟练些就没事了。
    周父也在旁边点头,他对家里人都很放心,不需要太操心。
    周母笑道:“你们也都累了,我今天去买了肉,回去给你们炖肉吃。”
    周卓高兴道:“我们放土豆一起炖吧。”
    牛车走出镇上后,道路变得高低不平,坐在牛车上左右颠簸摇晃。
    周母扶着一旁的扶手道:“行啊,家里的土豆也还多着呢。”
    土豆和红薯是高产的作物,家里没种那么多,大概够吃就行,有时候吃不完会拿来喂牛喂鸡。
    最近家里还要再给地里的庄稼下一次肥,还要除草除虫,又得忙起来,好在货都买回来了,这几个月就不需要担心。
    周父和他们说起要先给哪块地下肥,之后又安排种些什么。
    每块地的肥沃程度不同,需要的肥料也不一样,而且还要看那块地里的庄稼具体情况来决定,多了伤苗,少了又长不好,最后导致收成不好。
    要种好田学问可多着呢,像村里种了大半辈子田的老把式,他们也不敢保证自家的庄稼年年收成好。
    大家伙都仔细照看着,就怕影响收成,家里口粮没了就糟了,更别说还要交赋税。
    禤文乐对家里的田地情况已经很了解,在旁边安静地听安排。
    主要的活在之前就忙得差不多了,周父所说的用不了多少天。
    周母想起前两天周父去村里开会,问道:“你前天去村长家是说的什么?我一忙起来,后面就忘了问你。”
    周父说:“那个啊,村长和大家说清明过后,村里的学堂就可以开始建起来了,让村里人能去帮忙的就去。”
    村长让大家去开会的时候,很多人就大概知道是要讲这个事情,等村长明确说明后,大家都很兴奋。
    清明过后,大家基本都忙完了,村里大小青壮年去帮忙,要不了多久就可以建起来。
    毕竟早些建起来,村里娃娃们就可以早些识字认字,大家就盼着这个事呢。
    周铭好奇道:“有说要建在哪了吗?”
    禤文乐也看向周父,大家一直都在说要建学堂,但还没说要建在哪里。
    周父说:“村长也和大家商量了,最后决定建在靠近祠堂的位置。”
    那位萧老爷是没什么意见的,管事的来说他家就负责出钱,让村长决定好时间地点告诉他就行。
    村里祠堂在村中间的位置,那里附近是有一块空地,不是很大但也够一个建学堂了。
    周铭点头,他之前就在想会不会建在祠堂边,没成想还真是,不过祠堂和学堂一样重要,挨在一起倒也可以理解。
    周卓说:“那我和大哥到时候再去帮忙干活。”
    一家人出一两个劳动力就差不多,没准到时候干活的人会更多,都轮不到他。
    周父道:“村长会挨家挨户通知具体时间,你们到时候去就成。”
    周铭点头,倏地想起伯父一家道:“清明伯父他们还要回来吧。”
    过年时没回来就托人带信说清明回来,再过几天就清明了,那应该也在回来的路上了。
    大伯一家回来住老宅那边,因为老宅靠近村尾的位置,家里人很少过去。
    屋子没人居住很容易积灰,大伯他们一般都会提前几天回来打扫干净。
    周母也想起来了,拍了下腿道:“是要回来,估计过两天就到了。”
    她这两天还真是都给忘了,不过她也不需要做些什么,哪天他们回来拿些吃的过去就行。
    她对大哥那一家子,实在是喜欢不起来,只能尽量减少接触,不落人口舌就行。
    禤文乐也想起来这回事了,那次大伯家来信后,他又细问了周铭大伯一家的情况,更了解他们一家,现在他们要回来,他倒是没那么紧张,心里还有些好奇。
    毕竟他们不住一起,可能也就清明那两天说几句话。
    周父沉稳道:“大哥一家回来后,我再去看看就行。”
    他也晓得大哥一家的情况,家里人不爱和他们打交道,到时候他去问候几句就行。
    他们没说太久,很快家就到了。
    周新苗今天一个人在家,她就等着他们回来呢,听到小狗们汪汪叫的声音,连忙小跑去开门。
    “来啦来啦,”周新苗笑着把门打开,“你们终于回来了。”
    “回来了,苗姐儿你先把肉拿去放好。”周母走下牛车,把肉递给她。
    周新苗接过后走去灶房,“我这就去。”
    周铭和禤文乐拿着包袱去屋子放,顺便将钱袋给放好。
    周卓开心地去后面装粮食的屋子拿土豆,周母还让他顺便再薅一把葱拿去灶房。
    周新苗走出灶房高兴道:“太好了,今天吃土豆炖肉。”
    谁会不喜欢吃肉呢,她娘炖的肉可好吃,她肚子已经感到饿了。
    周母走进灶房,看到周新苗已经把饭煮好了,饭还很热乎,应是才煮熟没多久。
    周父在外面卸牛车,把牛牵到棚里后拿些东西给牛吃。
    周新苗就在屋里给周母帮忙。